1、粮食市场的竞争性和市场的活跃度增强
随着粮食市场的全面放开,国家不再对粮食商品进行定价,粮食市场主体发展迅速,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截止2004年底,全国国有粮食企业有34000多个,其他多种所有制粮食企业有10万多个,完全改变了过去国有粮食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更多的国有粮食企业进行了改制,更多的各种所有制的经营主体进入粮食市场,增加了粮食市场的竞争性和市场的活跃度,有利于促进公平竞争,有利于通过市场机制合理配置粮食资源。下面是2002年---2005年6月我国粮食分品种价格走势图,可以直观地反映2002年以来小麦、玉米、稻米、大豆市场价格波动在增大,市场竞争性增强。
2、我国粮食生产和流通的格局明显变化
由于中国经济整体市场化的进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粮食市场化的迅速发展,我国粮食生产和流通的格局变化很大。粮食生产已向一些主产省集中,原来一些产粮大省变成了主销区或产销平衡区。相应地,“南粮北运”的传统流通格局已经逐渐演变成目前的“北粮南运”。我国稻谷流量最大的是从黑龙江省流向华东和华南地区,玉米流量最大的是从吉林省和黑龙江省流向东部和南部的沿海地区及四川省,小麦流量最大的是从河南省流向其他地区,大豆流量一是主要从黑龙江省流向关内,二是进口大豆主要从沿海港口流向内地。粮食跨省的流量大幅度上升。据国家粮食局的统计,上世纪90年代全国粮食跨省流量为3000万吨/年,近年来已超过9000万吨/年。据2003年的统计数据,全国粮食跨省流出量最大的是黑龙江省1513万吨/年,其后依次是河南、山东、江苏、安徽、辽宁、内蒙古、吉林等。全国粮食跨省流入量最大的是广东省1186万吨/年,其后依次是浙江、北京、福建、辽宁省、山东、江苏、上海等。粮食跨省流量大增,反映了经济的发展和省际经济交流的迅速扩展,但其问题在于,一旦运输能力跟不上,就可能造成供求失衡,价格波动,乃至粮食价格的异常波动。
3、农民、城市居民、用粮企业、主销区的存粮水平普遍下降
2003年下半年来,由于粮食供求关系趋向于偏紧,粮价开始恢复性上涨。但是我国目前的粮食价格相对工业品价格来讲还是偏低,而且粮食价格还往往涨难跌易。市场规律决定买涨不买落,在粮价偏低的情况下,主销区、用粮企业倾向于不多留库存。过去用粮企业存三个月的粮,现在只存一个月的粮,甚至只存半个月的粮。尽管去年以来各主销区纷纷增加库存,但主销区的粮食库存量仍然相对偏少,主产区的粮食库存量仍然相对偏大。农民、城市居民的存粮也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据调查,北方农民过去通常存2年的粮,现在只存一年的粮,南方农民过去通常存1年的粮,现在只存半年的粮。城市居民家中的存粮更是论斤计算。粮食库存结构的畸轻畸重,使区域之间粮食的调剂平衡能力下降,很容易造成区域性的粮食价格波动。由于农民、城市居民、用粮企业、主销区的存粮水平普遍下降,一旦粮食供求出现波动,还容易出现供求关系的“放大效应”,造成进一步的市场波动。
4、粮食供求形成“紧张平衡”的格局
1998年以来我国粮食库存庞大,财政不堪重负,政府加快粮食市场开放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步伐。通过开放粮食市场,调剂粮食供求,使粮食库存下降。同时由于阶段性粮食供过于求,粮价不断下降,2000年后连续4年粮食减产,通过连年挖库存弥补产需缺口,几年来全国粮食库存已有大幅度的下降。目前全国粮食库存处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国家财政还能够承担的水平。
2003年下半年来,粮食供求关系趋向于偏紧,粮价开始恢复性上涨。2004年我国政府采取鼓励和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扭转了多年下滑的局面,粮食生产得到较快的恢复。2004年我国粮食产需缺口为400多亿斤,而以往几年粮食产需缺口均超过1000多亿斤甚至更多。2005年我国粮食产量预计与去年持平或略增,产需缺口仍将为400多亿斤。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粮食供求关系将处在“紧张平衡”的状态。分析其原因:1、自然资源的约束:受耕地面积的限制、水资源的限制、气候条件的限制,我国粮食生产很难有较快的增长;2、财政资源的约束:我国政府采取鼓励和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但毕竟财政力量还是相对薄弱,对粮食种植的补贴还是很有限。3、国际市场的约束:与国际粮价相比,我国目前的粮食价格已处于不低的水平,有的品种的价格还高于国际价格。国家已经很难再通过大幅度提高粮价的方法来促进粮食增产。也就是说运用价格杠杆的空间已经不大。4、管理体制的约束:由于粮食市场的放开,国有粮食企业已经普遍进行体制改革,市场化的粮改体制基本模式确立;如果我国粮食生产再次出现连年的较高增长,再次出现阶段性的粮食供过于求较多的状况,国家已不可能再去建立庞大的粮食库存,因为与之相应的旧的管理体制已不复存在,财政也不会愿意再次不堪重负。那么,粮食如果明显供过于求,必然谷贱伤农,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这既是农民不愿意看到的,也是国家不愿意看到的。
比较合理的解决方案是,通过国家的扶农政策和宏观调控政策,促使我国粮食生产逐年得到增长,并且与粮食需求的增长相比,产需缺口不至于很大,能够通过调剂国家库存粮食和适当进出口粮食来予以调控。同时国家针对有较大产需缺口的粮食品种制定最低收购价政策,支持粮价水平保持较高价位运行,又不至于价格过分攀高,既使农民能够增收,也有利于粮食市场的基本稳定。
因此,我国粮食供求关系将处在“紧张平衡”的状态,从主观上讲,就成为一个合理的选择,从客观上讲,就成为一个合理的格局,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粮食市场的重要特征。然而,“紧张平衡”的粮食市场,政府宏观调控必然增多,粮食价格一定程度的波动也必不可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