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独家视点 » 正文

农业形势与发展对策(下)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10-27  
     四、坚持发挥比较优势,加快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的布局与建设

    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是适应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迫切需要;发展产业带,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是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国际市场上农产品竞争实际上是一种优势的竞争,我国地域广阔,农产品多种多样,区域特色比较突出,在“优势”上大有文章可作。优势农产品是指那些具有地域特色、产品质量优、商品率高、市场潜力大、有市场竞争能力的农产品。但任何比较优势都是相对的,如不采取措施强化现有的优势,就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丧失有利地位。从农业发展全局看,必须走农业区域化布局道路,在实行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基础上,培育和组建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产业带是一些农业大国的成功经验,也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产业带以提高产品质量、保障产品安全为主攻方向,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规程、统一标准化管理、统一专收专储、统一产业化经营、统一品牌,对生产过程、生产投入品和产品质量进行全过程监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市场配置资源和要素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资源和要素可以在优势产区和产业带得到更充分合理的配置。大力推进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布局,全面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能力,是解决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非常重要的步骤。产业带的最大优势在于,品质高,标准一致;批量大,规格一致;成本低,效益一致,这样就能使我国的名牌产品优势常优,在国际市场立于不败之地。产业带由于优势集中,科技含量高,对于新技术的运用、加快农业增长方式和经营方式的转变都是十分有利的。这是发展产业化经营的最好载体,集产加销、贸工农于一身,通过公司+农户等形式,就可以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形成一批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力的大型龙头企业。

    五、坚持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乡镇企业,构建发展农村经济的两大支柱产业

    我国农业发展长期受两大难题的困扰,一是既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又要为众多的富余劳动力开阔就业门路;二是既要提高农民的收入,又要开辟积累和筹措农业现代化建设资金的渠道。这两大难题如何解决?经过改革开放20余年的探索与实践,方向越来越明确,突破口越来越清晰,这就是在农村经济改革中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和在向市场经济推进中迅速发展的高产、优质、高效农业。通过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把农业引向市场,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比较效益,不仅增加农民收入,而且为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实现小康和富裕提供质优量多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带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扩大就业容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购买力,并为工业品开拓农村市场和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积累资金,进而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小城镇发展的进程。这两大主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前者为后者的发展提供优质农产品原料,后者为前者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也必将成为21世纪农业实现现代化的一条主要途径。

    农业实施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工程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前提。为此,一要贯彻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基本农田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二要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增加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强度,采取技术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农业的整体产出能力和抗灾能力;三要提高现代化物质装备水平,继续实施农民购置大型农机具的补贴政策,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四要加快农产品流通建设,要在规范农贸市场的基础上,用现代化手段改造农产品批发市场,鼓励发展现代物流,使物畅其流;五要加强农产品检验检测设施建设,建立市场准入制度,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水平;六要坚持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大力推广优质、高产、节本、增效的集成配套技术,加大对公益性定位和服务性定职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力度,为建设现代农业提供强大科技支撑;七要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农业生产走上市场决定结构、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决定效益的良性发展轨道,要大力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八要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结合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发展乡镇企业是充分利用农村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拓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空间的重要途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的巨大作用是勿庸置疑的。但同时也应当看到乡镇企业在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竞争中,原有的一些优势正在丧失,适应市场变化的新架构和运行机制尚处在建设与转换过程中,不可否认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面临严峻的形势。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体制改革、技术创新、结构调整、提高素质、转变增长方式以及市场开拓和再造优势等问题。可以说,乡镇企业正进入第二次创业的新阶段,乡镇企业促进国家工业化的历史任务远未完成。为此,一要发挥城乡统筹优势,把发展乡镇企业与城市经济结合起来;二要发挥工农结合优势,把发展乡镇企业与发展高效农业结合起来;三要发挥现代工业管理优势,把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同优化企业产权结构结合起来;四要发挥乡镇企业的集中布局优势,把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从而推进技术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推进人才战略,促进乡镇企业产业升级和素质提高。

    六、坚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产业化经营结束了农业仅仅提供初级产品的历史,它把现代工业、商业乃至运输、金融、保险等产业同农业的种植业、养殖业紧密结合,构建了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企业共同体,使农业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实现了社会化、专业化和一体化。实践证明,目前以公司+农户为主要形式的产业化经营是改变我国农业的弱质地位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产业化也是发达国家农业之所以成为高效率、高产值、高效益的现代化产业原因之所在。农业产业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一种更加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经营方式,也是农业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可以说,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解决我国现行农业体制下由于农户经营规模过小所带来的种种制约因素的必由之路。另外,农业产业化经营还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接轨的新经济增长点,它把农村生产与城市市场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运作,即可收到城乡优势互补之功,又可收到缩小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之效。

    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要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划和引导,积极培育具有市场开拓能力和带动农民发展商品生产的龙头企业,从发展进程看,大致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龙头企业面向分散的农户,即公司十农户;第二阶段是龙头企业直接与农民新型组织?D?D专业合作组织建立直接联系,即公司+合作社;第三阶段是龙头企业与合作社整合,即专业股份合作公司,或合作社拥有一定规模的农业资本时回过头来自己办公司或企业,即合作社办公司,建成合作制的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只有发展到第三阶段时,才能真正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实现贸工农的一体化。对此,一要加大对多种所有制、多种经营形式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二要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多种形式的、以农民为主体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和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竞争力。

    七、坚持科技进步,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代农业发展对科学技术的要求和依赖程度越来越大。科学技术不仅全面进入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领域,而且渗透到农业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过程中,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如果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第一次技术革命算起,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150年的时间基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我国从新中国建立开始到本世纪中叶的100年时间就可以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现代农业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逐渐演变和进化形成的,是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必然走向。世界各国农业发展进程与水平有很大差别,这些差别主要是由于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所造成的。在发达国家,传统农业实际上已出现四大分化和演变:一是农业产业的分化,由传统的种养业向产前、产中和产后三大产业部门拓展;二是农业劳动力就业的分化,由原来主要集中在农业产中就业向产前和产后,还有部分劳动力向现代工业部门扩散;三是农业经营方式的分化,由传统的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向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演变;四是农业就业者收入来源的分化,由原来单纯依靠种养业获得收入向依靠农业外部收入演变。

    所谓现代农业,实质是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水平、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水平、现代管理技术及其管理水平、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及其加工水平、现代农产品流通技术及其营销水平为基础的,产供销相结合的、贸工农一体化的、高效率与高效益相统一的大农业。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目的是要逐步建成集约、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由社会主义农业大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农业强国。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