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第四季度国内玉米供给状况将得到明显改善。当前主产区玉米普遍趋于成熟,各省收获工作正在展开。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我国今年玉米产量达到1.31亿吨,较统计局公布的上年1.3亿吨的产量增长71万吨和1%,这是我国玉米产量连续第二年达到历史较高水平。播种面积提高、平均单产降低,总产小幅提高是对我国今年玉米生产形势的基本概括。根据的测算,今年玉米主产区中实现增产的省份包括吉林、黑龙江、河南和江苏四省,其中黑龙江省的增产幅度最大。出现减产的玉米主产区包括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四省,其中山东减产幅度较大。10月份关内地区秋粮的陆续上市,以及11月份东北地区新产玉米的供给增加均将对玉米价格走势产生影响。
其次,第四季度国内玉米消费需求依然呈强劲态势。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04/05 、2005/06年度国内玉米消费需求分别位于最近八年第二、三位,仅次于2002/03 年度的 1.35亿吨(年度出口数量为1523万吨),其中工业消费及饲用消费需求增长迅速。目前玉米深加工企业制成品的销售利润十分可观,企业生产积极性很高,高开工率导致库存玉米周转加快,东北及关内地区深加工企业采购玉米数量均随之增加;当前关内地区养殖利润较为可观,从而使得当地饲料企业玉米采购数量八月至今始终处于较高水平,虽然九月份畜禽出栏量大幅增加导致饲料养殖企求强劲将对第四季度粮价走势构成有力支撑。
第三,出口政策将成为影响东北玉米价格潜在因素。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 -8 月份我国出口玉米661万吨,预计9月份玉米装船数量为40万吨左右,今年前三季度累计出口700万吨。基于当前美国2号黄玉米对东南亚CNF报价140 /美元吨,我国中等玉米出口FOB大连成本价136美元/ 吨,中国到韩国大洋运费8美元/ 吨,按此计算,我国玉米出口不存在价格优势,第四季度出口装船数量将 因此而非常有限。3月4日国家发改委发放了今年首批300万吨玉米出口指标,届时曾推动东北地区粮价出现快速上涨,目前今年第二批出口指标是否发放已成为市场各方关注重点,出口政策对东北地区价格走势影响不容忽视。
第四,农户销售心态将成为左右粮价走势关键因素。基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的进行,国有粮食企业收储职能向经销职能的转变,粮库商品玉米库存数量降低,主产区农户更多地扮演起收储企业的角色,从而使得其销售心理对价格走势产生重要影响。农资产品的上涨使得种植成本同比平均提高一成以上,而粮价同比持平略降,农户惜售心理增强将使得今年秋粮上市进度同比偏慢,售粮进程将延长,玉米供应量及价格走势将因此而受到影响。
第五,运输状况已成为影响玉米市场价格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国内物资流通呈现快速增加态势,不仅铁路运输出现瓶颈效应,公路及海运状况也日趋紧张,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已经和运输状况密切相关。当前,国内运力紧张态势依旧,此局面不仅对第四季度粮价产生影响,而且对中长期价格走势也将产生重要影响。
第六,其它因素对国内市场价格走势影响也不容忽视。突发事件往往意外影响到国内玉米市场,其中以疫情表现尤为明显,当前越南及泰国大范围暴发“禽流感”疫情,其后期是否会对我国养殖行业产生影响尚未可得知,但总体来看我国对“禽流感”、“口蹄疫”等动物疾病是可预防、控制的,其影响也将是可承受的局部影响。尽管目前东北地区玉米存量相对较为充足,但在各方需求的推动下,预计10月份东北地区玉米价格仍将稳中趋升,从而带动关内及南方销区玉米价格再次上涨,最终形成国内玉米价格普遍反季节上涨的局面。随着秋粮上市数量的逐步增加,供需关系得到改善,农户销售心理及运输状况将成为决定产区11、12月份玉米市场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预期东北及关内地区粮价将呈现高位小幅震荡格局,但不会出现大幅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