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部在10月12日发布的报告里,预测2005/06年度的美国玉米产量为2.758亿吨,这要比9月份的预估值高出了550万吨,但是报告出台后,美国玉米期货价格不跌反涨,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大豆和小麦期货价格强劲上扬,提振玉米价格上扬。此外,美国农业部还将中国2005/06年度的玉米产量调低到1.26亿吨,这要比9月份的预测值低了100万吨,主要因为多雨天气导致玉米单产受损;阿根廷玉米产量也调低了50万吨,仅为1800万吨,这和玉米播种季节天气不利,以及种植收益相对较低,令播种面积受到不利影响。
不过在随后的几个交易日里,玉米期货振荡下行,将周初的涨幅大部分回吐,这主要是因为三个方面的因素:首先,从历史性因素分析,凡是在10月份调高玉米产量的年份里,接下来在11月份提高玉米产量的几率很高,估计可能会调高到2.78亿吨,比当前预测值高出220万吨左右,这意味着美国农业部的下一份产量报告还会带来更多的压力。其次,目前正值美国玉米收获的高峰期,来自中西部各个主产州的报告显示单产好于预期。由于今年内河驳船运力不畅,而去年玉米和大豆产量创纪录,导致结转库存庞大,而今年又将是一个丰收年,所以不少地区的粮仓爆满,这也使得现货面临销售压力,给玉米价格带来季节性的压力。其三,美国玉米的出口需求依然面临饲料小麦以及其他出口国的激烈竞争。现在黑海的饲料小麦供应充足,价格十分低廉,吸引一些进口国转而采购小麦,替代玉米;而且近期中国开始向韩国销售了数船玉米,例如在10月13日,韩国农协饲料集团买入了10.15万吨中国饲料玉米,到岸价格只有每吨135.50到139.90美元。韩国MFG公司也买入了4万吨中国玉米,到岸价格为137.65美元。船期为12月份到明年1月份。近期中国还对日本销售了少量玉米。中国玉米可能主要是借助近期国际海运运费再度高企的优势赢得亚洲买家的青睐。由于东亚是美国玉米的传统市场,因此美国市场也愈加担心2005/06年度的玉米出口目标可能无法实现,包括飞马期货在内的多家美国经纪商对美国玉米出口的预测值都要低于当前美国政府的数据。
从我国市场看,由于市场机构对玉米产量前景依然存在不同认识,但是由于山东和河南等地的多雨天气导致新玉米收获上市时间推迟,而且玉米霉变导致质量降低,优质玉米供应可能因素受损,也使得过去一周里玉米价格依然保持坚挺走势。但是考虑到北半球玉米收获的季节性压力,因此除非玉米出口政策近期明朗,玉米市场有可能延续横盘整理的走势,消化季节性的收获压力,等待新的供需消息提供方向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