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豆价利好玉米有变 专家为售粮提供商机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10-09  
     东北网10月9日电 新粮上场,增收的关键莫过于粮食的价格走势。在日前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大豆市场分析暨贸易洽谈会上,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主任尚强民等9位专家的权威分析与预测,为农民把握商机售粮,提供了很好的建议。

    大豆:放眼全国关注西半球

    作为最早接轨国际市场的粮食品种,黑龙江省大豆近4年间价格出现了历史少有的大幅涨跌,从最低点的1610元/吨到最高点的3500元/吨,两年半上涨了一倍多。大豆价格的跌宕,源于其价格形成机制的完全市场化和影响因素的多样化:一方面,国际市场价格总体左右着我省豆价;另一方面,进口量和进口价格以及国内豆油豆粕的价格也直接影响着市场行情。基于这样的背景,中国大豆网网站总经理刘兆福告诫农民朋友,分析大豆价格要身处黑龙江,放眼全国市场;站在东半球,多关注西半球。

    “今年全省大豆供给量仍将保持较高水平。”中国大豆网在全省抽样调查之后,对今年我省大豆的产量作出乐观推断。对新豆上市后的价格走势,专家分析认为,未来省内压榨量将会继续提高,省内外用于蛋白加工的大豆需求数量也将增加,这些都将为豆价形成提供利好。但是,对比2004/05年度我省大豆购销呈现出的油厂谨慎入市及收购旺季推后和延长的特点,刘兆福说,目前还没有看出大豆买家采购策略与态度的明显变化;而按照现在芝加哥期货大豆价格和到港完税价格推算,外省油厂在黑龙江的大豆收购价格应该在2450元/吨左右;按照现在国内豆粕豆油市场销售价格推算,外省油厂在黑龙江收购价格应该在2500元/吨左右,它们有可能是今年新季黑龙江大豆的底部价格。

    水稻:粳稻一枝独秀总价受困结构矛盾

    稻谷市场的价格变化近来也颇为引入注目:从去年年初的供给偏紧;、价格上涨到恢复产需平衡,只是年内的精彩。而今年,从3月份开始南方的籼稻收购价就一路下滑,以致早稻收获时启动了最低收购价。

    对市场的多变,行家并不奇怪:粮价的涨跌,与新增供给量有很大关系,上一年的涨价只是说明当时的市场关系,并非长期供求发生变化的结果;随后的籼稻价格回落,源于南方大量水稻的收获上市。细心的人会发现,从2003年末开始,外省市纷纷来我省购粮,有的甚至是省长、市长亲自带队,但到去年金秋,却是我省主动召集粮食洽谈,前后的变化原因也很简单,经过一年的恢复生产,南方粳稻产量增加了。

    市场就这样直接。来自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分析数字表明,2004/05年度国内稻谷产需大体平衡,但呈结构性矛盾,粳稻略有不足,籼稻供大于求。价格走势也印证了这样的结论:在籼稻价格逐步滑落之时,我省水稻价格却始终乐观,整个北方粳稻价格如一枝独秀般。目前我省水稻产量虽未定型,但南方稻区又是平年偏丰,预测年度内稻谷市场仍供需平衡或略显偏多,并继续表现出结构性特点。专家认为,如今粳稻收购积极性虽然不减,但同上年相比,市场的活跃程度将有所降低,稻谷价格将受到周期性因素的影响,并表现出政策性市场的特点。

    玉米:有增产可能消费出现新变化

    去年国内玉米价格的高位回落、企稳,虽也让人猜测了一番,但国家统计数字却表明,目前玉米价格水平保持在1997年以来的正常水平;供需呈总体平衡有余结构。

    对玉米市场,专家提醒有两个变化应引起注意:一是产量可能会增,二是消费特点有变。据统计,今年我国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增加了1800万亩,其中绝大部分是与玉米套种,表明玉米播种面积也有所增加;另外,在国家良种补贴等政策刺激下,东北地区玉米播种面积也有上升,决定了其增产的可能性。

    从1996年开始,我国玉米—豆粕型饲粮比率一路下降,从最初的8:1降为现在的4:1,这表明饲料工业的原料取舍出现变化,更多的豆粕取代了玉米。而作为玉米消费的一个主项,饲料原料的变化必然对其价格产生影响。预测今年的玉米价格,国际供求也不能忽视。现有资料显示,当前我国玉米库存处于较底水平,但玉米大国美国人对这一库存的估计明显偏低,原因是高估了国内玉米的消费能力;去年国内玉米价格变化有美国增产10%的影响,今年其玉米产量减少了10%。这些变化能对玉米价格产生怎样的影响,还一时难有定论。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