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玉米供需依然偏紧 价格涨势趋稳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09-28  
     上周,国内玉米市场涨势趋稳,东北地区玉米市场价格保持稳定,前期南方销区市场行情的快速上涨,并未对东北造成影响,关内玉米价格小幅上扬,主要是受供应状况依然紧张,市场到货数量偏少影响,销区市场行情保持坚挺,广东等地玉米价格应声回落,市场到货虽然缓解了部分企业的货源,但整体供应仍显趋紧,预计短期内国内玉米市场行情将保持坚挺向上格局。

    一周要闻回顾:

    天气转好 今年国内玉米产量调减依然不改

    今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2570公顷,比2004年增加1%。虽然播种面积增加,但由于入春以来我国玉米产区天气状况较差,东北地区雨水偏大,毁种、改种现象普遍;华北黄淮大面积干旱,早熟作物成熟期推迟,部分地区农田受损。洪涝、干旱一同袭来,产量预期大幅下降之声不绝于耳。然而,步入秋季,国内玉米产区天气状况开始改善,玉米长势较好,大幅减产预期明显减弱。今年我国玉米产量预计1.27-1.28亿吨左右的可能性较大。

    黄淮部分地区新玉米已少量上市 价格高于去年同期

    山东、广东等地区玉米价格的快速上涨,可能预示着今年玉米的开秤价格有望高开,从目前关内新玉米的上市情况来看,其价格已经明显较去年偏高。不过,由于黄淮地区玉米上市尚属于少量,对市场影响不大。

      2006年玉米进口关税配额量为720万吨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周一发布公告称,2006年玉米进口关税配额量720万吨,国营贸易比例60%;大米532万吨(其中:长粒米266万吨,中短粒米266万吨),国营贸易比例50%。公告指出,2006年粮食和棉花进口关税配额申请时间为2005年10月15日至30日。

    年底前国内还能出口玉米100万吨左右

    今年上半年是我国玉米出口进度最快的时期,进入六月份以来我国玉米出口装船逐月缩减,下半年将进一步减少。国内因素:自去年底以来所签订玉米出口合同的执行工作至今已经进入后期,由于当前玉米出口签约工作基本停滞,后期玉米出口量将继续缩减。据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显示,预计到年底前还能出口100万吨左右的玉米,并且都是分散在各家零星出口。同时,近期国内销区和港口玉米价格的疯涨对出口也起到不利的影响。

    ★美国产量数据利空

    全球玉米市场涨跌互现 截至9月16日的一周里,全球玉米市场涨跌互现,美国玉米期货价格在利空产量数据的打压下继续下跌,而我国玉米则显著上扬,这使得两国玉米的价差显著缩小。周线图上,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近期月玉米合约比一周前下跌3.8美元,阿根廷玉米出口离岸报价下跌了1美元,而在我国大连,玉米期货合约大幅飙升,11月玉米期价比一周前上涨了4.10美元。

    市场分析预测:

    国内玉米价格仍有上涨契机 本周,国内新玉米仍未大规模上市,局部产区收获或临近收获,但难以满足国内主要销区需求消费,在国内玉米供应青黄不接背景下,国内产区、销区玉米价格和港口平仓价格继续保持坚挺,不过,涨幅较上周有所放缓。目前,国内玉米市场受需求恢复、运力紧张、出口预期以及燃料工业前景等利多因素的影响,市场环境依然是利多占居主流,随着国庆节的来临,运输瓶颈问题将再次突出,玉米市场供需仍显偏紧,因此,国庆节前玉米市场行情将继续看好,价格下跌仍不易。而且由于关内玉米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东北玉米需求不但不可少,而且需求量仍然较大。为此,在目前玉米库存偏低,东北地区铁路运输依然紧张的情况下,关内销区饲料企业考虑适当增加东北玉米采购量,防止届时可能出现新老玉米交替脱节,供应紧缺,以致玉米价格仍有上涨契机。但由于国内新玉米产量预期及出口前景尚不明朗,其价格上涨的幅度也相对有限。此外,考虑到新玉米集中上市后的巨大压力,以及目前饲料原料替代品大豆、豆粕、小麦等价格仍然偏弱,将限制玉米的反弹高度,后市反弹不宜过分乐观。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