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国内玉米市场谁主沉浮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08-08  
     今年以来,国内玉米市场行情可谓在“磕绊”中前行。目前,国内饲料及养殖业步入季节性消费旺季,市场消费水平有所增加;与此同时,受运输状况吃紧、玉米出口数量增加、企业惜售心理增强等因素影响,市场价格从产区到销区呈现涨势。市场供需状况在价格的变化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未来关注国内玉米市场供需状况对于把握市场行情走势十分必要。

    一、下半年玉米市场供给充足,市场供给将逐步增大

    1.东北地区玉米销售将会加速。下半年是玉米购销的旺季,东北玉米主产省份“促销泻库”工作将继续进行。东北地区玉米库存数量仍然巨大,为了完成年初制定的销售计划,产区的销售工作将变得更加积极主动。更重要的是,下半年涉及到新粮的大规模收购,粮食企业如果不在销售旺季积极卖出陈粮,就无法倒出仓容和资金收购新粮。另外,由于玉米主产区收购政策调整、市场化步伐加快,今年的收购形势更加严峻,竞争将更加激烈。如果排除突发性因素对市场影响,在中原地区玉米上市之前,东北玉米购销价格将会逐步上涨,东北玉米仍然是市场采购的主要目标。8月份是市场卖粮的旺季,抓住时机销售手中的粮食变得更加紧迫,上半年产区粮食经营企业的“惜售”心理将会有所改变,毕竟新的收获季节越来越近了。上半年没有出库的玉米,储存成本将会增加,玉米出库的价格将“水涨船高”。

    2.陈粮拍卖预计将陆续展开,市场供给进一步加大。为配合夏粮收购、保证农民利益,近期国内粮食竞价交易会已基本暂停,但是随着新季玉米上市期的日趋临近,玉米市场盼望已久的陈粮拍卖活动预计将会陆续拉开序幕。原定6月份黑龙江省举办的竞价交易会已经举办,后期仍会有一定数量陈玉米将以竞价的方式投入市场。因此,玉米市场供给增加将是必然的结果。竞价作为一种市场销售的新形式,几年来不断掀起粮食集中销售的新高潮,对经营企业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8月份是玉米市场购销两旺的季节,根据往年的拍卖情况,估计饲料企业和酒精加工企业都会竞相参与,其结果必将形成买卖双方认可的市场价格。

    3.新粮将陆续上市,但对市场的影响要看产量情况而定。周而复始,粮食生产和销售受季节性变化因素影响很大。我国中原地区的玉米将在9月份前后上市,东北玉米将在12月份之后上市。虽然今年的玉米种植面积为2470万公顷,较2004年有所增加,但是,由于东北地区连续降雨、关内持续干旱,今年我国玉米总产量将不会较上年提高,预计将会持平略减,因此天气状况的不利将会在心理上给市场价格以支撑。然而,秋收时玉米供应的阶段性增加也将对市场有一下压力,不过这一点对市场的影响要看产量情况而定。

    二、下半年值得市场关注的几点问题

    1.国际市场玉米价格、国内政策将对我国玉米出口产生影响。由于我国玉米的出口价格及数量直接关系到下半年我国玉米市场的活跃程度,关系到经营企业的利润点,因此,玉米市场各方人士都在密切关注国际市场玉米价格的变化。如果我国玉米出口价格降低,将会直接影响到产区玉米价格升幅,也将给国内市场带来压力;如果我国玉米出口继续保持一定稳步增长,各玉米出口企业能够保证全年计划的顺利完成,则下半年国内市场玉米供给压力将会减轻。近期国际玉米市场行情有所上涨,给国内玉米出口带来福音,然而,从港口获悉,由于国家至今没有新的出口政策出台,7月份以来玉米出口方面仍无新的合同签订,大连港口平仓价在1220-1230元/吨左右,和前期相比,价格保持稳定。目前,市场期待新政策的及时出台,一旦政策明朗,国内玉米出口数量将会继续增加,

    2.突发性自然灾害对产量的影响。上半年,洪灾、旱情已经对玉米生长产生影响;下半年对玉米生产不利因素是洪水、干旱和早霜。前期,国内几个主要产粮省份爆发了洪涝灾害,近期雨水量有所减少,但部分地区降雨量依然较大。根据吉林省相关部门报告,吉林仍有爆发中级洪水的可能,目前,吉林省的防汛工作仍处高度戒备状态。这些突发性因素将对新年度玉米产量产生直接影响。

    3.东北国有粮食企业库存玉米数量将会继续降低。以吉林为例,2004年吉林省国有粮食企业新玉米入库数量为1000余万吨,占吉林省年平均总产量的62%左右。根据吉林省相关部门数据,仅今年1-6月份,吉林省玉米出口总量181万吨。按照这个数据推测,7、8月份,吉林省的玉米库存将会继续下降,那么随着吉林省玉米销售数量的不断增加,东北玉米销售的总数量将大于当年收购玉米数量,仅从数量的角度分析,下半年,东北国有粮食企业销售的玉米将主要来源于库存。

    当然,下半年值得市场关注的问题还有“禽流感”疫情会否再度复发以及国内市场玉米需求的增长状况和国际市场玉米价格的变化等问题。总之,要分析和预测今年玉米市场发展趋势,必须从玉米市场的供需状况出发,综合基本面对玉米市场的影响来进行深入分析。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