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春玉米工业区总体规划论证会圆满结束,标志着长春玉米工业区项目建设进入实质操作阶段。据了解,该项目将利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全球第一个以玉米为原料,生产和加工合成纤维、工程塑料、生态塑料的中心,最终达到玉米年处理量为800万吨,工业产值达到800亿至1000亿元。
目前,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开始规划工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专家预言:未来玉米作为可再生利用的资源,其产品将代替石油,成为一种新型的工业原料。
首创技术 玉米能转化石油
专家预测,2005年,我国石油消费量将达2.8亿吨。其中石油进口量将达到1.5亿吨。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加速,中国石油消费量将继续加大。然而全球原油资源日益紧张,很多国家正在努力寻找石油替代品。
据了解,在我国,玉米转化为石油的关键技术——玉米化工醇技术被长春一家企业所掌握。这家名为长春大成集团的企业,是目前世界上惟一掌握以玉米为原料生产化工醇技术的厂家,也是惟一一家以玉米为原料的化工醇生产厂家。据化工专业人士分析,从生产成本看,以玉米为原料生产化工醇与以石油为原料相比,低40%;从原料消耗看,玉米与石油的消耗比是1.76∶8,也就是说,如果用玉米1.76吨,那么用石油则需要8吨;从投资看,以玉米为原料的投入只相当于以石油为原料的四分之一。业内人士指出,发展以玉米为原料的化工产品,如燃料酒精、多元醇、聚乳酸等,有助于减少对石油的依赖与需求,缓解石油供应的压力,同时能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据悉,吉林省的所有车辆已全部改为使用这种含有玉米成分的乙醇汽油。
打造千亿级的产业链 产值比肩一汽
多年来,粮食深加工产业一直是长春市委、市政府发展经济的主攻方向。2005年1月,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王儒林到大成集团考察,了解到大成集团的两万吨化工醇装置已经获得成功,可以应用于大规模生产。王儒林前瞻性地提出,以该技术为核心,大力发展长春玉米工业,打造千亿元产值的大产业。
“长春地处黄金玉米带,玉米产量高、质量好、增产潜力大;以玉米为原料生产化工醇与传统的石油生产相比,生产成本低、原料消耗少、项目投资少……”王儒林在调研中分析了长春市发展玉米深加工项目的优势。他说,玉米化工醇的市场潜力巨大,产业链条长,带动作用明显。上游产业可以带动农业发展,中游产业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游产业可以带动纺织、汽车、食品、医药、材料等众多产品。
专家也一致认为,长春市可以依托大成集团,做大做强玉米工业,将其打造成与汽车工业等同的支柱产业,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技术优势、成本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区位优势和载体优势。而大成集团董事长徐周闻在谈及玉米工业区发展时说,2005年集团将依托玉米资源,发展精深加工,走高科技集约化经济发展之路。目前20万吨化工醇项目已开工建设;明年还将建设和启动50万吨化工醇项目和50万吨聚酯装置项目等,使玉米加工业的高成长性能尽快体现出来,使大成的龙头地位也尽快体现出来。
据长春玉米工业区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李相国介绍,长春市委、市政府已确定以玉米加工业为主,形成纺织、食品、药品等众多产业链的玉米工业园,十年产值达千亿;同时,长春经开区围绕大成集团,将全力招商与选择性招商相结合,吸纳玉米加工优强企业入区,形成符合区域规划、带动作用明显的优势产业群,扩大聚集效应。
据悉,目前,“长春大成玉米生产技术研发园区”已形成玉米加工能力120万吨;姚家玉米工业园6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已全面启动。为了进一步做大长春玉米生化产业,长春市在兴隆山规划了一个占地41.9平方公里的长春玉米工业区,进行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的化工醇、氨基酸、淀粉糖、变性淀粉四大主体系列开发,将建成全球第一个以玉米为原料的生产和加工中心,形成产值近千亿元的长春玉米工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