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改革阵痛考验粮企——吉林玉米考察系列报道之四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07-21  
    当前,我国粮食购销企业正在经历巨大的改革阵痛。通过对我国玉米主产区吉林部分粮食购销企业的走访,考察团成员认为,改制完成后我国的粮食购销企业将会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它们对国内粮食市场未来所产生的影响应引起广大投资者的关注。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目前我国的粮企改革处于尾声阶段,大部分粮食购销企业进行了大幅的裁员工作。如扶余县弓棚子粮库原有职工183人,改制后的职工人数为36人;农安县合隆镇的小型粮库职工人数从263人减少到了目前的27人,分流力度非常之大。由于粮食购销企业目前正处在人员和体制的大幅调整之中,因此沿途各地除少数国有大型粮库情况较为稳定外,大多数中小型粮库人心涣散,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基本陷入停顿。据了解,由于对企业改制后的市场形势和企业经营情况没有把握,思想观念的转换也相对滞后,许多粮库除保有少量国储留下来的“老粮”外,近两年来基本上没有收储任何粮食,仓库空空如也。

    除了改制的原因以外,周转资金的缺乏也严重影响了粮食购销企业的经营行为。从调查情况看,可以说如果没有农发行的贷款支持,即使粮食价格下跌到有利可图的水平,多数粮食企业也无法收储足够的粮食用于经营。据了解,农发行目前对粮食购销企业的贷款实行非常严格的审批制度和严密的监控制度。申请贷款的企业要有良好的信用等级,要交纳相当于贷款金额5%—15%的保证金,还要出具与粮食加工经营企业所签订的相关购销合同。贷款项目批准后,农发行派专人对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根据企业的购粮进度按比例划拨资金;粮食销售后,售粮款直接划入农发行的专用账户,以防止企业将资金挪作他用。除此之外,农发行还要对企业的商品粮收购行为进行风险评估,即使企业具备贷款条件,如果银行认为申请贷款的具体业务风险系数过高,就会拒绝向企业提供贷款。无法按时还贷的粮食购销企业会被列入黑名单,降低企业信用评级直至取消贷款资格。

    在上述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粮食购销企业经营业务的停滞给个体粮商粮贩创造了抢占市场的机会。据了解,近两年来,吉林玉米主产区生产的玉米除少量由农户存于家中供家禽牲畜食用外,大部分被南方的粮食加工和饲料生产企业收购或通过当地的中小粮贩转售到外地。考察团在沿途见到了许多粮贩设置的粮食购销点,虽然目前已经进入青黄不接时节,但他们的生意仍然十分红火。吉林玉米高产主产地区公主岭市粮食局局长常万臣在分析今秋的粮食购销形势时表示,个体粮商的成长壮大将对改制后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重新回到市场产生巨大的阻力,刚刚获得新生的粮食企业将不得不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和严峻的挑战。

    除个体粮商外,近年来我国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所形成的强大的玉米需求,也会对今秋的粮食购销局面形成较大影响。玉米有着广泛的用途和很长的产业链条,根据考察队了解到的情况,目前吉林省内已经投产和近年将要投产的玉米深加工企业的年玉米需求量将达到600万吨左右,占到吉林玉米年产量的1/3。这些企业的主要原料来源就是本地的玉米,他们一般采用上门直接收购或通过当地粮食部门收购,因此这一强大且不断增加的需求将对当地乃至整个玉米购销市场产生较大影响。

    作为一个粮食购销企业,在改制彻底完成之后,企业的全部收入都要依靠低买高卖的经营行为或代购代销行为获得。因此,如果手中没有粮源,无论粮食的市场价格如何波动,企业都无法赚取任何利润。要赚钱,先买粮。记者分析认为,粮食购销企业目前存在的这种买进为主的思想有可能引发今秋粮食购销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如果玉米收获后,价格从季节性低位回升,那么玉米深加工企业、中小粮贩和粮食购销企业就有可能出现互相跟风、竞相抢购粮源的局面。但农发行对粮食购销企业的经营风险的监管有可能使企业行动滞后,错失购粮良机。如果今秋这些粮食购销企业由于改制原因继续观望,则有可能出现农民惜售、企业慎购的局面。如果秋粮大面积丰收或出现其他不利消费的情况,有可能引发粮价的大幅下挫。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