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运需求疲软
全球大洋船运中,中国大宗商品运输逐渐占据重要地位,并对船运费价格波动产生重要影响。由于目前中国不断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对铁矿石需求消费逐渐减弱,以及欧洲钢铁产量下降等因素影响,全球原材料海运费近期下降至11个月以来新低,全球矿物如铁矿和煤炭重要航线上的波罗的海海峡型船指数创下了自去年6月份以来新低,亚洲航线海运费也联动下降,南美至中国巴拿马货轮运费下跌至不足58美元/吨较低水平;美国海湾至日本标准航线上,巴拿马型船运费下降至52至54美元/吨,平均运费为53美元/吨。仅仅由于目前国内原油市场价格维持坚挺状态,并重新逼近60美元/桶左右高位,出现承租人报价低于50美元/吨,船主无意继续下调船运费用。
美玉米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按照目前美盘CBOT玉米主力7月合约230美分/蒲式耳即84美元/吨计算,则美国玉米至东亚地区的到岸价为137美元/吨。由此而推算,目前海运费占美玉米出口总成本的比例已经由前期的接近50%缩减至40%,而国内大连港口玉米平舱价为1190元/吨,除去143元/吨出口退税,则为1047元/吨,即相当于127美元/吨,按照大连至韩国海运费12美元/吨计算,则国内玉米至韩国到岸成本达到139美元/吨。
由上述中美两国玉米到东亚地区成本对比计算显示,海运费下降将导致美国玉米竞争能力显著增长,而大连至韩国属于短途运输,海运费增减变化相对较小,由此而对国内玉米出口产生不利影响。
国内玉米价格受压制
而同样经过计算可以知道,在目前海运费显著下跌的不利背景下,如果重新恢复国内玉米对美国玉米的出口竞争能力,则国内长春、大连等地玉米价格将需要下跌100元/吨左右,由此也可能导致国内玉米销区价格也出现相近幅度的下跌。
综上所述,宏观调控政策措施落实,导致国际大洋间船运运费显著下降,而中美两国玉米出口成本中海运费用成本降幅分呈较小和较大态势,导致中美玉米出口竞争能力对比偏向于美国,由此对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对大连玉米价格走势构成较为沉重的压制作用;反之,如果国内玉米不跌,则国内玉米进出口关系很可能逆转净出口为净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