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参考:后期国内玉米市场有望再度走强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06-16  
     进入6月份以来,国内玉米市场开始回暖。出口形势进一步改善,国内市场需求呈上升之势,期市价格稳步上扬,市场利好因素增多,预计后期国内玉米市场有望再度走强。

    1、国内养殖业需求回暖。近期国内口啼疫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人们心理趋于稳定,且气温升高也利于水产养殖的明显回升,目前国内大部地区家禽和水产养殖均已开始转暖复苏。5月份玉米市场疲软,由于人们买涨卖跌的心理作用,加上各地玉米货源仍较充裕,前期饲料企业玉米的采购较为谨慎,批量建仓大多没有进行,目前玉米库存量均较薄弱,企业会适当增加玉米采购,批量建仓的欲望。后期国内养殖业、饲料企业开始加大玉米采购力度,将对国内玉米价格具有一定的激活作用。据权威机构对饲料行业的分析,2004年国内饲料玉米消费9400万吨,2005年用量预计持平或略有增加。

    2、工业消费需求强劲。有关资料显示,2004至2005年度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玉米酒精消费玉米量预计为25万吨、130万吨、147万吨,分别比上一年度增加了5万吨、60万吨和37万吨。预计2005至2006年度,辽、吉、黑三省的玉米酒精消费玉米量将分别比上一年度再增长120%、30%和60%。自2004年下半年,辽宁、黑龙江两省相继实现了全省车用乙醇汽油封闭销售,至此整个东北地区全部封闭推广车用乙醇汽油。此外,我国还在河南、安徽两省及湖北、山东、河北和江苏4省的部分地区开展了车用乙醇汽油试点工作,预计到今年底,上述各省和地区范围内要基本实现车用乙醇汽油替代其他汽油。有关业内人士分析,乙醇需求成为拉动玉米消费的“生力军”。

    3、玉米出口形势有望改善。据海关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5月份中国出口玉米77万吨,高于4月份的玉米53万吨,1至5月份的出口总量为301万吨,同比提高105.5%。可喜的是进入6月份后,北方港口出口集港速度将加快,出口装船数量将增长。目前南美玉米报价为每吨140美元,而中国玉米报价为每吨135美元,中国出口韩国玉米较美国和南美具有优势。另外,近期美国不利天气导致玉米价格走高,也有利于国内玉米出口,出口形势有望改善。有关业内人士分析,今年我国玉米出口有望超过600万吨。

    4、关内玉米库购销关系改变。由于关内库存所剩无几,可用于饲料生产的玉米开始出现供应缺口,这样关内部分玉米产区将变成销区,由前期提供玉米变为现在购进玉米;南方销区也由以前采购关内玉米为主转为采购东北玉米为主。这样东北地区标准品玉米的南下逐渐增加,由于铁路运输“瓶颈”问题,铁路运费成本上升,支持玉米价格进一步坚挺的力度加大。

    5、国内玉米库存将有所下降。近年来,我国玉米工业加工需求量越来越大,玉米的工业转化能力愈来愈强,已经成为后期玉米消费的重要增长点,由于新增供需缺口存在,工业加工的消费需要库存来补充。据权威部门估算,2005/2006年度,我国玉米新增供需缺口355万吨。上周由于大连港口库存的下降,玉米价格已经出现小幅度上涨,标准二等玉米平舱价格已经上涨至1210-1220元/吨。港内消息称由于库存因素,未来一段时间港口还须向外调粮。市场对库存因素是敏感的,尤其是在销区广州等地,港口库存下降,价格就会随之反映出来。如果后期由于供应主体的原因导致内贸港口玉米库存告急,将可能有力地促进价格上升。前期上海港和广州港就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6、玉米期价有望维持在高位振荡。上周大连玉米期市受到多头买支撑,稳步上扬。有关业内人士分析,六月份预计国内玉米出口数量有望增长,市场预计下半年饲料消费有望好转,玉米的国内需求逐渐转暖。另外,国际原油价格目前相对仍处于高位,为乙醇汽油的市场提供了潜在的增长后劲,玉米的消费量有望被拉动。在玉米期价上周技术走势转强,成交量和持仓量同步放大的情况下,玉米期价的下档支撑已经获得确认,期价在后市有望继续振荡上扬。

    7、气候对市场的潜在影响拭目以待。前期受气候条件的影响,东北产区春播推迟。吉林省玉米播种面积为279.7万公顷,低于04年的286.5万公顷。黑龙江玉米播种面积有所增加,出苗情况也较理想。目前黄淮海地区即将开始夏玉米播种,去后影响因素很大。由于我国粮食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制于气候条件,未来气候条件的变化,将成为影响后期玉米生产及玉米市场一个非常重要的潜在因素。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