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金路期货信息部主任陈奇涵认为,目前玉米市场供需关系已发生明显变化。根据美国农业部5月份报告,2005/2006年度世界玉米年终库存预期比2004/2005年度将略有降低。同时,因为进入播种季节以来不利的天气可能导致玉米单产下降,2005年中国玉米产量将比2004年有所减少。另外,美国玉米优良率也因天气因素低于去年和15年平均水平。从国内市场看,未来一段时期,我国还将迎来新一轮季节性出口高峰,出口对国内玉米价格的拉动作用还将延续,同时内需的恢复也将对国内玉米价格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中国玉米网总经理、首席分析师冯利臣对此也持类似观点。他进一步分析说,近期,国内玉米现货价格之所以出现回暖迹象,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第一,国内玉米市场供给数量减少。据调查,目前吉林产区玉米存量大幅降低,农民手中的余粮相对较少,当地国有粮食收储及加工企业为夺粮源已将玉米收购价由0.53元/斤上调至0.55元/斤,部分企业调高至0.56元/斤。另外,山东等地玉米目前已基本消耗殆尽,开始转向其它产区寻求供应。第二,中国玉米出口需求依然强劲。据统计,我国今年前5个月玉米总出口数量已达293.6万吨。5月份后,虽然国际海运费的下滑导致国内玉米价格优势减弱,出口进度有所放缓,但因前期国内两大出口企业已与中储粮公司签订总量近500万吨的玉米出口协议,未来国内仍有200万吨玉米出口合同需要执行。第三,国内养殖业需求逐渐复苏。虽然今年国内部分地区爆发了“禽流感”与“口蹄疫”,但由于政府控制措施及时有效以及前期养殖业已经处于需求低谷,疫病对国内养殖业影响相对较弱。同时,由于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肉禽蛋价格不同程度上涨,销区养殖业开始逐渐恢复,补栏数量有所增加,这无疑也将在一定范围内推动国内玉米消费走出低谷。
从近几个月情况看,国内外玉米期现价格走向虽然联动性较强,但走势与波动幅度还是有所差异。北方期货研究管理总部副总经理张如明认为,前期国内玉米期货市场尽管有一定幅度回调,但与CBOT相比还是较为坚挺,国际玉米市场价格波动幅度总体大于国内。虽然近日CBOT玉米受美国中西部降雨不利影响而走强,国内玉米期价也止住了前期下滑势头,并出现转暖迹象,但国内玉米现货价格并未有很大的起色:东北各地区收购价格和数量均增幅不大,北方各港口在平仓价稳定的同时到货量只是略有增加;南方销区因火车到货量有所增加,船运到货量则比前期减少;目前各地普遍反映玉米销售不十分理想。期货盘上7月合约的重仓对峙,也给远期合约的上涨带来一定压力。
而陈奇涵认为,玉米期价逐步振荡上扬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后期有两方面宏观因素将支持玉米期价走强:一、随着通货膨胀不稳定周期的到来,预计在未来中长期时间内,CRB继续上行的概率依然比较大。二、通货膨胀仍是个隐忧。美联储在最近两次的加息过程中,都强调了未来可能产生的通胀压力,政策上也推出了温和加息的举措。他进一步分析技术走势认为,国内玉米9月合约今年2月4日至3月26日的大幅上涨很可能是大幅反弹的第一浪,而3月26日至5月14日的下跌可以定义为第二浪回调,5月14日价格的触底反弹则基本确认第二浪结束。后市玉米期价将迎来第三浪的上涨,并有可能突破第一浪高点,从而演绎出ABC三浪反弹或是五浪形态的牛市行情。
市场人士认为,从短期看,市场对玉米期货超买状态已进行了调整,期价区间振荡的行情有可能延续,目前国内外市场的焦点已转移到需求增长和新季玉米生长状况上,未来投资者可以关注天气因素引起的变化和需求恢复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