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压力逐渐显现,玉米价格反弹受阻。2004年我国玉米产量获得恢复性增产高达1.323亿吨,较上年增长14.2%,国内玉米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前期农民忙于春播,售粮数量较少,而国内玉米外贸和内销均出现滑落,以致目前不但东北玉米货源充裕,关内主产区农民留存玉米也仍有不少。近期国内春播活动基本结束,东北大多数农户把更多的目光投向玉米销售市场,尽管观望心态左右售粮积极性,但仍有一部分农户为防止坏粮现象发生出售手中玉米,同时关内主产区由于5月下旬以后将陆续进行冬小麦的收割,为腾仓并库准备存放小麦,贸易商和收储企业也将加快玉米的出货,玉米市场供给较前期有所增加,在需求疲软的情况下,玉米价格上行仍有一定阻力。
养殖、饲料企业需求疲软,对玉米价格拉动效应不大。近期,国内养殖、饲料企业受口蹄疫疫情影响仍然不够景气,使得养殖业买家采购放慢且大多对玉米采购仍持观望态度,从部分玉米的主销区了解到,销区玉米价格仍表现弱势小幅回调的过程,部分地区的到站价已经下跌到了与产区倒挂的现象,但仍没有大量的采购企业入市采购。不难看出,即使目前口啼疫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国内部分地区饲料企业玉米需求仍保持较低的水平。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南方地区将进入“梅雨”季节,玉米容易发霉或生虫,届时国内一些饲料企业玉米大批量建仓将滞缓,在养殖、饲料业普遍存在观望心理的情形下,短期内国内饲料用玉米需求增长前景不容乐观,对玉米价格拉动效应不大,但由于端午节将至,可能提振肉类以及饲料原料需求,为玉米市场提供了底部支撑。但面临新玉米即将收获的压力,后期玉米价格涨幅也将极为有限。
玉米出口优势削弱,对玉米价格支撑力度减小。近期国际油价小幅回调,导致国际海运费走低,目前美湾到亚洲的基准航线上,现代巴拿马型货轮运价约为每吨51到53美元,低于一周前的54到55美元。南美到亚洲的粮船运费也出现类似下跌。这显然有助于美国和南美玉米在亚洲市场的竞争力,使得我国玉米出口竞争力相对削弱,另外目前中国玉米对韩国报价为135美元/吨(CFR价),比美国或南美玉米报价高7美元/吨,但美国和阿根廷玉米品质高于中国玉米,由于玉米出口利润降低,国内贸易商玉米出口签约量减少。据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我国出口玉米53万吨,1-4月份累计出口玉米225万吨,比3月份出口速度放慢,我国玉米出口前景不容乐观。对玉米价格的支撑作用相对减弱。
夏粮丰收在望,玉米价格上行空间受到抑制。近期,据中国农业部报告显示,随着冬小麦进入收割季节,南方也已经开始播种早稻,华北春播工作接近尾声,全国夏粮收获工作已经如期展开。虽然粮食增产的目标受到挑战,但是仍然有望实现增产目标。夏粮丰产有众多原因,其中包括各级政府和农业部加强财政支持以及农业科技应用等等。如果今后半个月内不出现严重天气灾害,今年我国夏粮产量有望较上年增产。而夏粮丰收一方面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最有成效的反映,另一方面也将会抑制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目前国内小麦、稻米价格均有所回落,后期国内玉米价格走势已经令人担忧。
天气及生长情况的不确定性对玉米价格产生一定影响。前期全国范围内的持续的降雨过程对东北及内蒙古地区持续的干旱起到了缓解作用,虽然降雨过程出现在播种时期,导致产区新季玉米的播种推迟,但是降雨有效地提高了土壤墒情,缓解了春旱,也有利于一次出全苗,据了解目前东北玉米出苗率普遍较高,一般高出去年5至7个百分点,并没有出现前期预测低温导致已播玉米将会出现大范围粉籽、烂籽毁种的现象。另外有关部门对玉米播种面积的意向调查显示:吉林省玉米播种面积为291.5万顷,略高于去年的290.15万顷;黑龙江省玉米播种面积预计增长5.4%,达到199万公顷。后期天气及生长情况仍将是影响玉米价格走势的一个主要因素。
全球玉米供应量庞大,对国内市场产生利空。据美国农业部最新发布的5月份玉米供需预测报告显示,2004/2005年度世界玉米产量达到创纪录的7.08亿吨,而世界玉米总需求量预测为6.8亿吨,世界期末库存达1.28亿吨。从这三个重要的数据可以看出,全球玉米市场呈明显的供大于求格局。同时美国农业部公布的2005/06年度农作物种植意向报告,2005年美国玉米面积将会增加,玉米面积将由上年度的8093万英亩增加到今年的8140万英亩,是1985年以来播种面积最多的一年。如果天气正常,美国本年度的玉米产量仍然会增加。另外目前阿根廷玉米收割工作接近尾生,新季玉米收获单产水平依然远高于上年同期。全球玉米的供应量仍然庞大,也将限制玉米价格继续上涨的力度,对国内玉米市场产生利空。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玉米市场供给压力不断显现,内需和外贸拉动作用不强,且天气及生长情况也在左右玉米价格的走势,短期来看玉米价格上行动力不足,但就玉米市场基本面而言,国内玉米价格继续下跌的空间也相对有限,预计稳中略有小幅振荡将成为国内玉米价格运行的主基调。后期东北及关内地区玉米上市数量、销区玉米需求恢复、出口形势能否好转及天气变化将值得我们密切关注,此外从6月开始,国内将进入使用能源物质高峰时期,届时东北地区粮食运输将受到能源运输的冲击。而东北地区铁路发运困难等问题仍没有得到缓解,部分玉米南运已受到影响。因此我们也要关注铁路运输对玉米市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