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玉米出口继续看好,但后期形势难以判断。据海关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在3月份出口玉米111万吨,前3个月出口玉米172万吨,1-3月玉米出口同比增加66.2%。国家在出口政策上给予支持,使得出口大幅增长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有人预测,由于周边国家养殖业有所好转,我国玉米出口的运输便利,二季度出口依然强劲,出口量有可能达到400万吨。据有关业内人士预期,今年度我国玉米出口数量有望达到甚至超过600-800万吨,出口形势的预期看好对国内市场将会形成有力的推动作用。尽管这样,但玉米的后期出口形势依然难以判断。我国玉米出口多少一般是由政府决定,并非市场决定,在国内玉米供大于求的时候,政府通过各种财政支持鼓励出口。2003年玉米出口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达到1639万吨创记录水平的。相反,2004年政府通过停止财政支持,减少配额发放数量,推迟配额发放时间等手段,限制了玉米出口。今年国家再度出台鼓励政策,目的是以出口拉动国内市场,防止春节后主产区尤其东北主产区玉米上市价格出现下滑,伤害农民利益,现在来看这一目的基本达到。出口一方面是要考虑成本,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国际市场情况。目前美元呈现单边持续下跌的走势特征,短线技术性反弹尚未逆转中长期下跌趋势。多种原因导致美元汇率持续单边下跌,美国玉米出口竞争能力会显著增强。国际市场不确定因素很多,我国玉米出口能否长期保持强劲,决定着对国内玉米市场拉动效应的强弱。
2、国内玉米需求数量将会增加,但玉米供求基本格局很难改变。进入五月后,饲料、养殖业将逐渐进入季节性旺季,后期饲料消费将逐渐增长,玉米需求将有所回升。另外,今年国内工业用玉米的消费量也会呈上升趋势。由于近期国际原油市场价格持续上涨,使生物燃料开发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我国相继制定了以陈化粮生产乙醇汽油的政策,黑龙江、辽宁和吉林省全封闭运行销售车用乙醇汽油,强制各加油站销售乙醇汽油。华中和华北等省区也相继出台了相关规定。乙醇汽油的大力推广和强制使用对玉米的需求量将大幅提高,对后市玉米价格将有推动作用。虽然国内玉米消费量有上升趋势,但整体供求基本面难以改变。据业内人士分析,我国04/05年度玉米新增供给量为1.32亿吨,较上年度增加1587万吨。年度国内饲用玉米消费量预计为9200万吨,同比增加200万吨;工业领域消费量预计为1400万吨,同比将增加100万吨。国内其他领域玉米消费量为1500万吨,同比减少210万吨,其中损耗数量同比下降200万吨,04/05年玉米总消费量为1.26亿吨。从总体供求状况来看,新增供给量达到1.32亿吨,而年度消费量为1.26亿吨,04/05年度玉米新增供给量将超过消费量571万吨,基本面仍是供大于求。
3、玉米价格有底部支撑,但集中上市压力依然存在。种植、经营成本增加,为玉米价格提供源头上的支撑。如大连市成本调查队日前发布种粮成本的调查预测结果显示,由于农资价格上扬,大连市农民种植玉米的成本有所增加,平均每亩将多投入20元左右,升幅近10%。另外汽油大幅度提价,铁路货运费的上调,无论对产区还是销区经营成本也都有所增加,这对玉米价格上涨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近两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农民现金收入较以前增加,忙于春播受资金限制程度减弱,加之存有的惜售心理,前期出售玉米积极性不高,这样农民手中存粮依然不少。根据调查,目前产区农民手里还持有大部分玉米,其中东北地区估计还有近50%的玉米没有出售。鉴于农民售粮卖跌不买涨的心理,一旦后期玉米市场出现风吹草动,农民集中售粮就会增加。再者,前期国家储备粮库抛售数量不大,后期进入轮换季节将会增加出库。农民售粮如与国库轮换聚集上市,就会对后期玉米市场形成压力。
4、国家宏观政策既不愿看到粮食价格下滑伤害农民利益,也不愿看到粮食价格暴涨引发通货膨胀。我国粮食生产受自然条件约束很大,增难滑易,来之不易的粮食生产形势非常值得重视。国家为增加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先后出台了众多优惠政策,决不愿看到因粮食价格跌落而挫伤农民的积极性。从另一方面讲,作为上游产品的原粮价格,其变化与CPI走势具有极强的正相关性,控制粮食价格上涨是抑制CPI上行、抑制通货膨胀的关键因素。所以,粮食价格的动态必将会受到各级政府的关注,暴涨暴跌局面都不愿意看到,价格趋稳是国家、农民利益双赢的政策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