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运费提高,中国玉米竞争力加大
由于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攀高,国际海洋运费也水涨船高。以美湾到中国口岸的海运费为例,1月7日海运费为60.47美元/吨,而本周已经上涨到66.55美元/吨,海运费的提高削弱了美国向亚洲等地出口玉米的竞争力,而中国的玉米国际竞争力在加大,因此造成中国国内玉米现货压力减轻,而美国的现货压力则相应增加。
二、美国玉米出口销售不佳
周四美国农业部公布了截至3月17日一周的玉米出口销售报告。当周美国2004/2005市场年度玉米净销售88.01万吨,下降13%,出口销售完成了59.11万吨,下降22%。
三、中国饲料需求升温
中国是个饲料大国,玉米是饲料加工的主要原料,同时中国也是玉米的主要输出国。随着气温的回升,饲料需求增加,玉米的消费也开始加大,但由于中国的玉米消费需求只针对国内玉米市场,因此国际市场上得不到中国旺盛需求的拉动,造成了玉米价格内强外弱的格局。
四、未来长期的天气变化
今年冬季,来自北极的冷空气表现得非常活跃,以致于我国许多地区的气温创下了十几年的新低。气象学家认为,北极冷气团将继续在今年保持旺盛。我们知道,北极冷气团是干冷的下沉气流,而南方的暖气团为潮湿的上升气流,只有当两种气团交汇时才会造成大范围的降水。如果今年北极的冷空气势力较强,那么将会把雨带向较南的地方推进,而北方地区则将维持少雨和干旱的天气。所以有人预测,中国今年玉米种植期间有可能会遭遇到干旱的侵害。同时, 冷热不均的天气系统分布, 经常在盛夏期间造成局部地区的强对流天气,这对秸杆较高的玉米是个较大的威胁。
综合以上因素分析,中国玉米的强势格局在短期内不会改变,同时未来因素的变化又给目前尚处在低位的玉米价格带来很高的期望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