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玉米价值中枢不断上移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03-23  
     22日,是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合约上市整半年的日子。经过长达5个月的横盘后,玉米期价进入3月向上抬头,5月合约连续攻克1220元/吨、1250元/吨的压力位,重心向上移动,显示明确的多头市场氛围。

    3月21日,玉米期价在跟随豆类回调后,拒绝继续回档,反而以报复性阳线走出独立行情,5月合约创出1279元/吨的新高,远月合约增仓积极。

    出口方面利好

    3月17日,有消息称:黑龙江、吉林两省将对前期出口的低价玉米作出补贴,黑龙江70元/吨,吉林60元/吨。将前期出口价不足1200元/吨的补足到1200元/吨。

    结合前期国家对出口退税金额从2003/2004年度的111.8元/吨增加到143元/吨。这两个消息清晰传递出国家维护大宗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意图。

    而来自出口商的最新信息,仅在3月18日,就有韩国MFG集团购入15.75万吨中国饲料玉米、马来西亚购入10万吨中国玉米两则消息。更有贸易商表示,2005年来中国玉米出口合同敲定量已高达300万吨。

    从海关的数据分析,1~2月,中国玉米出口量已达到60万吨,虽然同比降低40%,但已经完全扭转了2004年下半年来的低迷局面。在3月,出口量将得到周边国家畜禽饲养的消费高峰的支持而突飞猛进。

    原油价格支撑生物燃料消费

    原油价格在中国春节后再次强劲上扬,3月17日创出57.6美元/桶的历史新高。

    而原油价格的上涨,将使得对生物燃料的需求再次提升到高位。就美国而言,生物燃料对玉米的消费在其国内消费中所占的比例在24年间增加了16倍。而国内目前的这个比例尚不到3%。从成品油与生物乙醇的替代关系,玉米制造乙醇的成本有相当竞争力。

    中国玉米市场利空逐步消化

    在国际上,3月11日,美国农业部报告对全球玉米的需求再次作出偏空的预测。就中国而言,2004/2005年度产量上调200万吨,达到12800万吨。在消费数据不变的同时,期末结转调高190万吨,达到3495万吨。全球产量则调高455万吨,期末结转库存调高477万吨。但是,对于这条利空消息,当天内外盘均用小阳线作出回应。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基金持仓报告中显示,在过去6周内,美国商品基金相对增持期货净多头寸16万手;增持期权净多18万手,而基金多单比例达到62%。但需要注意,短期内调整过快,后期需要整固。

    在国内,我们前期一直在等待农民在春耕时节出现大规模的销售,这也将是供需层面上对市场的最后一次冲击。就时间而言,这样的销售高峰一般会出现在农历的春分到清明时节。

    就目前收集到的信息,由于节后大豆和豆粕价格出现大幅上涨。油料作物价格对供需关系的敏感反应,直接影响到相关的农产品。作为与豆粕同是饲料原料的玉米,其价值中枢也将被迫上移。虽然被动跟进,但对市场的影响却是积极的。收购商逐步上调收购价,使前期清淡的交易回暖。

    从我们对现货价格的跟踪看,过去1个月内,南方销区价格上扬50~70元/吨,黄埔港在3月18日报1350元/吨,而北方产区也有30~50元/吨的上涨。产销区的价格联动良好,交投活跃。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