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玉米产销存现状
在过去的15年里,世界玉米播种面积大体在1.4~1.5亿公顷之间徘徊。2003年,全世界玉米播种面积为1.39亿公顷,居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第2位;产量6.12亿吨,比上年增长1.47%,比1990年增加了1.30亿吨,平均每年增加928.6万吨,已超过小麦产量,在世界粮食品种中居首位;单产4407公斤/公顷,比1990年增加了676公斤/公顷,平均每年增加48.3公斤/公顷。2003年,在世界主要玉米生产国中,美国玉米产量为25690万吨,占全球玉米总产量的42%,稳居世界玉米产量首位;其他依次为中国11430万吨、巴西4150万吨、欧盟25国3900万吨,墨西哥2030万吨,这5个国家和地区集中了世界玉米产量的77%以上。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玉米消费仍呈稳定增长趋势,但增长速度趋缓。2003/2004年度世界玉米消费量为6.46亿吨,比上一年度增加了1700万吨,增幅为2.7%;其中美国玉米消费量为2.12亿吨,占世界玉米消费的32.82%。
全球玉米贸易量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基本保持稳定,每年在7000万吨上下徘徊,并没有随着玉米总产量的大幅度增长而增长,这种现象是由于消费格局基本稳定而形成的。2003/2004年,世界玉米贸易量为7700万吨,低于上一年度的7728万吨,仅次于小麦居第二位;美国既是玉米生产大国,又是玉米出口大国,2003/2004年出口玉米4850万吨,占当年全球玉米出口总量的63%;其他玉米主要出口国依次为阿根廷1000万吨,中国850万吨,巴西500万吨,乌克兰150万吨;玉米主要进口国依次为日本1650万吨、韩国950万吨、墨西哥650万吨、埃及500万吨、中国台湾地区480万吨,这5个国家和地区占了全球玉米进口总量的54.9%。
自2000年以来,全球玉米库存连续5年下降,2003/2004年世界玉米库存6779万吨,为本世纪最低点,比上年下降了34.1%;其中美国玉米库存为2275万吨,占世界玉米库存的33.56%;库存减少主要来自于中国,还有一部分来自于美国和欧洲。
90年代以来,世界市场玉米价格波动较大。1990~1993年,玉米价格大体在100美元/吨上下浮动;1994年由于全球玉米供给减少,价格开始快速上升,到1996年中期涨至顶点,美国海湾玉米离岸价格最高曾达204美元/吨,随后行情逆转,到年底回落至120美元/吨,1995/1996年美国2号黄玉米FOB价平均为195美元/吨;1997~1998年,玉米行情呈单边下滑态势,到1999年底已跌至70美元/吨,全年美国2号黄玉米海湾出口价全年平均为74美元/吨,比1997年下降了23.3%;2000/2001年回升到86美元/吨,2002/2003年上升至100美元吨,2003/2004年达到110美元/吨,2004年6月底,美国3号黄玉米墨西哥湾FOB价格119美元/吨,芝加哥期货玉米最近交割月结算价格为112.3美元/吨。
未来的10年中,世界的玉米供给和消费仍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但增幅逐渐降低。据预测,21世纪的前10年,全球玉米产量平均以每年2%的速度增长,消费将以每年1.9%的速度递增。
对我国玉米供求平衡的影响
我国是世界上玉米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产量约占世界玉米的1/5,消费量约占世界的l/4。2003/2004年度,我国玉米产量占世界玉米总产量的18.6%,消费量占世界玉米消费量的28.4%,贸易量850万吨,占10.4%。在一个开放的世界经济体系中,世界玉米供求状况和价格变动会对国内玉米市场和价格产生很大的影响,我国玉米进出口数量的变化也会对世界玉米市场产生明显的作用。尤其是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玉米进出口数量的大起大落,引起了国际玉米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1995年,我国国内市场玉米供给不足,大量进口玉米,曾使国际市场玉米价格最高上升到204美元/吨;1996年以后,由于国内市场玉米积压,大量出口玉米,又使国际市场玉米价格最低降至70美元/吨。进入本世纪的前4年,我国继续大量出口玉米,使国际市场玉米基本在较低的价位上徘徊。但从2004年初开始,国内玉米价格上升,出口减少,国际市场玉米价格也开始上扬。由此可见,我国国内玉米市场已与国际市场接轨,供求与价格都与国际市场有着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