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2005年2月中国农产品数据汇总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02-24  
我们对中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振华投资研究中心、北京中汇安高、北京德润林以及中期研究院等专业机构公布的2005年2月份中国农产品(大豆、豆粕、豆油、玉米)供需数据预估报告进行了汇总,现公布如下:

  一、供求变化情况及预测

  2004/2005年度,我国大豆新增供给量预计达到3755万吨,其中国产大豆供应量为1805万吨,进口大豆供应量为1950万吨。该年度大豆榨油消费量预计达到2730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较上年度增长280万吨,其中包含750万吨国产大豆及1980万吨进口大豆。

  2004/2005年度,我国豆粕新增供给量预计达到2187万吨,其中豆粕产量预计达到2182万吨,饲用豆粕消费量预计达到1950万吨,较上年度1800万吨提高150万吨,出口量预计达到80万吨,年度总需求量预计为2098万吨,较上年度1928万吨增长170万吨。

  2004/2005年度,我国豆油新增供给量预计达到706万吨,其中豆油产量预计达到486万吨,豆油进口量预计达到220万吨,较上年度下降52万吨。该年度豆油食用消费预计达到680万吨,工业及其他消费预计达到70万吨,年度总消费量预计达到750万吨。

  2004/2005年度,我国玉米新增供给量预计达到1.325亿吨,其中玉米产量预计达到1.32亿吨,玉米进口量预计达到50万吨,较上年度提高30万吨。该年度玉米食用消费预计达到720万吨,饲料消费预计达到8760万吨,工业消费预计达到1750万吨,较上年度提高250万吨,出口预计达到500万吨,年度总消费量预计达到1.275亿吨。(来自: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市场监测部)

  二、价格变化情况及预测

  1、大豆市场:加工厂采购积极性低迷,农户大豆存量水平超过上年同期

  进入1月份以后,随着芝加哥大豆期货价格的下跌,国内大豆市场价格也呈现出下跌走势。由于后期进口大豆采购成本趋于下降,多数北方大豆加工厂在1月中旬之后停止了国产大豆的采购活动。另一方面,春节的临近使得农户惜售心理减弱,大豆出售意愿逐渐强烈,国产大豆价格在采购方意愿低迷及出售方意愿增加的推动下出现了一轮下跌行情。在黑龙江哈尔滨地区,国产油用大豆进厂价格下跌至1.24-1.27元/斤(标准品水杂含量14%,含油率16-17%),东部佳木斯油用大豆进厂价格下跌至1.21-1.22元/斤,上述价格均较上月价位下跌0.2-0.3元/斤。在国产大豆价格出现下跌的同时,农户手中大豆存量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初步推算,截至到1月末黑龙江地区农户手中大豆存量仍能达到去年产量的55%左右。

  2、豆粕市场:市场需求低迷导致豆粕价格呈现下跌走势

  自2005年元旦过后,国内市场豆粕价格呈现稳步下跌的态势。豆粕价格下跌的压力一方面来自芝加哥大豆期价的下跌,另一方面源于养殖饲料企业春节之前的备货高峰期并未体现。但是由于大豆原料存量在地区分布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豆粕价格下跌幅度也因此呈现区域性的特征:南高北低。在广东及广西地区,1月份43%蛋白豆粕出厂报价为2350-2370元/吨,集中出厂价为2340-2350元/吨,蛋白含量较高的豆粕出厂价为2420元/吨。由于上述地区加工厂进口大豆存量不高,豆粕出厂价格也因此保持在全国最高水平。在京津地区,1月份豆粕出厂报价2260-2280元/吨,集中出厂价为2260-2270元/吨,最低出厂价格仅2250元/吨,上述价格均较上月价位下跌50-80元/吨。

  3、豆油市场:国际市场价格下跌推动豆油价格快速下跌

  1月份,国内豆油价格下跌幅度尤为显著。1月末,华北、华东及华南地区国标一级豆油出厂价格均下跌至6000元/吨以下,国标四级豆油出厂价格均下跌至5800元/吨以下,上述价格均较上月水平下跌200-250元/吨。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市场监测部认为,国内外市场价格下跌的主要动力依然来自南美地区创纪录的大豆产量。自今年1月份以来,南美大豆主产区天气状况极为理想,巴西和阿根廷大豆产量预期值不断上调,导致市场看空气氛增强。另外,2月中旬前后南美大豆将进入集中收割期,加之美国农民大豆销售速度依然缓慢,后期国际市场供应压力明显,从而使得芝加哥大豆期货价格逐步向500美分/蒲式耳的心理支撑位靠近。在此过程中,我国进口毛豆油到港量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虽然国内大豆加工厂开工率在1月中旬之后开始出现下降,但豆油供应数量仍远远超过需求量,贸易商基于对后市看跌心理也加强了销售力度,国内豆油价格因此出现了下跌走势。

  4、玉米:价格季节回落但春节后下跌压力更大

  1月份,上中旬国内玉米价格走势相对平稳,但从下旬开始国内玉米价格呈现较为明显的下跌行情。国内玉米上市增长和需求不足是主要动力,而市场看跌心态在推波助澜。

  受气温回升保管难度加大、过节变现需要增强的影响,1月中旬后东北出现上市以来较大的售粮高峰。下旬以来关内产区上市高峰也明显增长,该地区小麦价格明显回落,农户惜售心理明显弱化。同时,由于市场看跌心态普遍蔓延,贸易商在后半月抛售玉米库存。

  1月份,国内出口恢复增长但总量仍然偏低,受出口粮源供应充足以及FOB报价迅速回落影响,玉米出口对港口平仓价格的拉动较小。受养殖行业饲料产量下降的影响,节前饲料企业补库活动表现为"数量少结束早",导致该月份国内内贸需求明显萎缩。

  1月份,国内玉米出口销售逐渐转向停滞局面。受国际运费逐渐滑落、国际玉米价格明显回落等因素的影响,韩国等进口国对签订5、6月份采购合同非常谨慎。中国FOB报价已经回落到123-125美元/吨,较上月下跌5-7美元/吨。但是由于南美玉米出口竞争力提高,中国玉米出口局面尚未打开。市场对节后玉米价格普遍看跌,甚至认为4月份也难以抬头。这种恐慌心态不仅出于国内粮食和玉米市场本身,同时来自国际和粮食市场的影响。由于中国、美国和南美的玉米产量均达到或接近历史最高水平,因此可以预见在3-4月份南美玉米上市期间,国际玉米价格可能大幅下跌,国内市场可能受到影响,而相关粮食品种价格回落态势可能更大程度地影响到玉米市场价格。(来自: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市场监测部)

  三、大豆、豆粕、豆油、玉米供求平衡表

12004/05年度中国大豆供需平衡分析(单位:千吨/重量、千公顷/面积)

数据名称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较前月修正值

振华投资研究中心

较前月修正值

中汇安高

较前月修正值

北京德润林

较前月修正值

中期研究院

较前月修正值

期初库存

N/a

 

N/a

 

3700

0

N/a

 

N/a

 

种植面积

9989

0

N/a

 

9700

-100

9800

0

9600

0

生 产 量

18053

0

18285

55

18100

-100

18000

0

18000

0

进 口 量

19500

0

20500

2250

21000

500

22500

500

22500

500

年度供给量

37553

0

38785

-18289

42800

400

40500

500

40500

500

种 用 量

620

0

980

-20

2000

0

1900

0

515

0

食用及工业消费

8800

0

8200

165

8100

0

8000

0

8400

0

榨油消费量

27300

0

27500

950

29100

70

28750

500

30000

1500

其中: 国产大豆

7500

0

7700

N/a

7500

-300

N/a

 

7500

-500

    : 进口大豆

19800

0

19800

N/a

21600

370

N/a

 

22500

2000

损 耗 量

260

0

549

-1

200

0

N/a

 

370

0

年度国内消费量

36980

0

N/a

 

39400

70

38650

500

39285

1550

出 口 量

500

0

400

-50

350

0

250

0

280

0

年度需求总量

37480

0

37859

1274

39750

70

38900

500

39565

1550

年度节余量

73

0

2530

N/a

N/a

 

1600

0

935

-1050

期末库存

N/a

 

N/a

 

3050

330

N/a

 

N/a 

 

 

 

22004/05年度中国豆粕供需平衡分析(单位:千吨)

数据名称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较前月修正值

振华投资研究中心

较前月修正值

中汇安高

较前月修正值

北京德润林

较前月修正值

中期研究院

较前月修正值

期初库存

N/a

 

N/a

 

1740

0

N/a

 

N/a   

 

生 产 量

21816

0

21450

1350

22400

-87

22800

400

22390

0

进 口 量

60

0

300

295

80

0

70

0

150

0

年度供给量

21876

0

22449

145

24220

-87

22870

400

22540

0

饲用消费

19500

0

20500

1610

19376

-187

20980

0

20200

0

年度国内消费量

20180

0

N/a

 

21400

150

22050

400

20900

N/a

出 口 量

800

0

1000

100

600

-70

820

0

1000

0

年度需求总量

20980

0

21500

1710

22000

80

22870

400

21900

0

年度节余量

896

0

1249

N/a

N/a

 

N/a

 

640

0

期末库存

N/a

 

N/a

 

2220

-167

N/a

 

N/a

 

 

 

32004/05年度中国豆油供需平衡分析(单位:千吨)

数据名称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较前月修正值

振华投资研究中心

较前月修正值

中汇安高

较前月修正值

北京德润林

较前月修正值

中期研究院

较前月修正值

期初库存

N/a

 

1914(10/1)

624

2000

0

N/a

 

N/a

 

生 产 量

4863

0

4675

435

5238

13

5125

90

5000

0

进 口 量

2200

200

2200

-990

2500

300

2420

0

2000

0

年度供给量

7063

200

8789

69

9738

313

7870

90

7000

0

食用消费量

6800

0

5900

40

6817

94

7610

90

6600

0

年度国内消费量

7500

0

6300

-290

7630

210

7610

90

6900

0

出 口 量

50

0

28

-12

50

0

20

0

20

0

年度需求总量

7550

0

6328

-302

7680

210

7870

90

6920

0

年度节余量

-487

-200

N/a

 

N/a

 

N/a

 

80

N/a

期末库存

N/a

 

2461

321

2058

103

N/a

 

N/a

 

 

 

42004/05年度中国玉米供需平衡分析(单位:千吨/重量、千公顷/面积)

数据名称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较前月修正值

振华投资研究中心

较前月修正值

中汇安高

较前月修正值

北京德润林

较前月修正值

中期研究院

较前月修正值

期初库存

N/a

 

N/a

 

46000

-4000

N/a

 

N/a

 

种植面积

25200

0

N/a

 

20000

-100

24500

0

26000

0

生 产 量

132000

0

124360

0

122500

-5000

131000

0

130000

N/a

进 口 量

500

0

200

0

350

0

200

0

1

0

年度供给量

132500

0

171747

0

168850

-9000

131200

0

130001

N/a

种 用 量

1800

0

1150

0

1500

0

1850

0

1800

0

食用消费

7200

0

9650

0

9500

0

7400

0

7500

0

饲用消费

87600

0

95950

0

102500

-2117

99000

0

92000

0

工业消费

17500

0

15420

0

15500

-133

16000

0

16000

0

损 耗 量

8400

0

1865

0

7000

0

8500

0

6000

0

年度国内消费量

122500

0

N/a

 

125000

-2250

132750

0

123300

0

出 口 量

5000

500

5000

0

4600

0

4500

0

4000

-1000

年度需求总量

127500

500

124035

0

129600

-2250

137250

0

127300

-1000

年度节余量

5000

-500

42712

N/a

N/a

 

-6250

0

2701

N/a

期末库存

N/a

 

N/a

 

39250

-6750

N/a

 

N/a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