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政策 » 正文

今年经济发展的新动向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02-22  
     今年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取向,中央在去年12月初的经济工作会议都作了部署和安排。这个部署和安排,全面贯彻了科学发展观,充分考虑了各种可能情况,既体现了强烈的改革精神,希望通过延长平稳较快增长的时间来利用好这一次发展机遇期,又在政策取向上体现了稳健精神,措施安排比较稳妥、谨慎。今年的宏观调控“调什么”、“怎样调”,已经比较清楚了。我仅就就今年经济发展的新动向,以及宏观调控可能面临的背景变化,谈点肤浅看法。

    一、外部压力逐渐增大

    去年,我国GDP总规模达到136515亿元人民币,按不变汇率换算,约为16493亿美元,比上年的14123亿美元增加2370亿美元,扣除当年美元的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实际增加2290亿美元,外贸总额为11547亿美元,国民经济的外贸依存度达到69.9%,净出口320亿美元,对经济增加额的贡献率约为13.5%。去年实际引进外资606亿美元,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073亿元人民币,约为8465亿美元)的贡献率为7.15%。所以,无论是从外贸总额、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还是从实际引进外资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来看,我国经济发展目前的外向度都是非常高的。在研究今年经济发展的趋势时,不能不首先考虑外部经济动向的影响。

    去年,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和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都非常强劲,全球经济增长超过了2000年4%的水平。根据历史情况,全球经济增长从一个高潮到另一个高潮的周期时间大约为4年左右,上升期和下降期都在2年左右。本轮周期的上一次高点是2000年,网络经济泡沫破灭使2001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直接降到1.5%的低点,之后逐年回升,2002、2003年分别为1.7%和2.7%,去年超过4%,达到本轮周期后一个高点。从今年开始,进入下一个短周期,全球经济增长将出现2一3年的低速增长。这是一个趋势,是一个短周期变化的客观规律。按照这个趋势和规律,今年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在数量扩充上将受到一些约束,出口扩大和外资引进的难度都会增大。

    出口方面,虽然具有一定优势的制造品要求低价出口的渴望非常强烈,半导体、通信、钢材等产品正在形成新的低价出口竞争强势,但是这也会使一些竞争对手感受到更大压力,我们将面临更多的反倾销和其他保护主义的威胁,出口环境整体上偏紧。但是,由于出口多元化和低价竞争的优势效应还将保持相当长一段时间,特别是民营出口增长仍处在加速过程之中,从2002年的3”亿美元到2003年的600亿美元,再到去年的1011亿美元,今年的出口总额增长仍将呈现快速趋势。进口方面,除了较大幅度增加飞机等航空器材和其他重要物资的进口外,今年仍将在石油、矿产品和其他基础性能源、原材料等方面保持较大的进口力度。将出口和进口两方面的影响统一起来看,今年国内货物市场的供求关系会逐渐向供大于求这个方向变化,特别是竞争程度较高的制造品和初级品的库存可能会增加较多,产生范围较大一些的供给过剩和需求不足的压力。引进外资方面,由于存在美联储继续升息的预期,加上美国国会对海外投资利润所得进行减税,在全球国际资本流动中,流入美国的部分会有所增加,去年以来出现的美资加速回流和日资等外资加速流入美国(美国外资流入从2003年的300亿美元猛然增加到2004年的1210亿美元)的势头可能会继续,这会使我国的外资引进面临比前两年要大一些的争夺压力。当然,这也会对缓解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产生一定的“外部影响”。

    今年国际市场的变化,存在比较多的不确定性,各种各样的看法也很多。比如石油市场,原材料市场,房地产市场,甚至还有黄金市场,现在媒体的主流看法是继续看涨。对此,我的看法倾向保守一些,我在“50人论坛”年初发表的文章中提出几个“走低”的观点,主要是觉得这几个市场有较多的泡沫,价格上涨也在不断地透支未来。从历史经验来看,全球需求持续扩张性增长连续3一4年左右后,一般会自动减速,转入连续几年的低速调整期,而只要需求扩张度降低,这些市场的价格就会在人们的更高期待和市场亢奋中不知不觉中降下来。

    二、内部矛盾仍很突出

    准确判断全球经济增长、外贸、外资和国际市场的动向,对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以及准确把握国内经济运行趋势,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要看准国内经济自身的变化趋势,要理性、客观地把握国内经济增长和市场运行的新动向。目前,比较引人注目的是经济增长速度、投资、物价、粮食和煤电油运紧张等问题。国家统计局本月25日公布的数据表明,去年经济增长速度为9.5%,比我们预计的略高。原来预计不会超过2003年的在9.3%,主要是考虑第四季度会延续前几个季度减速的惯性,去年前3季度分别为9.8%、9.6%、9.1%,按照惯性,第四季应该在8.5%左右,结果实际上是9.5%。虽然年度数字差异不大,只有0.2个百分点,但季度数字有1个百分点的悬殊,说明经济增长有再度出现季度性加速之势,对过快增长领域的向下调整任务仍然还很艰巨。

    去年“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措施取得了直接效果,既避免了经济的“大起”,防止了“局部性过热”演变为“全局性过热”?又避免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现在回过头来看,去年如果不采取预调、微调和结构性方式调控经济,不在必要时候适当拧紧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到年末看,经济增长速度就可能不只是9.5%,而有可能达到“两位数”,这就会给今年的宏观调控带来更大的难度。但同时又要看到,这一次用科学发展观统筹、指导的宏观调控,和以前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微调,有保有压,宏观调控不中断经济增长,一边控制过快增长的投资和工业,一边加快农业、服务业和其他薄弱环节的发展,调控过程本身又是一个持续增长和发展的过程。这就决定了调控效果的取得不可能一步到位,不能要求单次调控措施长期管用,不能说“前期宏观调控是没有用的”,而应当看到以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为目标的微调必然会采取频繁多次的方式,这实际上也就是用不断的小调整代替一次性大调整、以小波动代替大波动的微调(小步渐进的宏观调控)的基本内涵。

    那么,对经济增长速度进行调控的目标值为多少比较合适呢?理想的目标是在潜在增长率附近,问题是如何认识潜在增长率。这几年,理论界占支配地位的看法是9%左右,国家统计局公开出版刊物给出1978一2004年这28年的年平均值是9.4%,这样看来,经济增长9%左右应当合适的。但最近两年的现实感受是,经济增长一旦超过9%,总是感到各方面绷得很紧,资源供给的矛盾很突出,煤电油运持续紧张,通货膨胀的压力也很大。看来,要么是这两年实际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不只9.3%和9.5%,要么是实际的潜在增长出现了下降趋势,可能移到9%以下了。如果我们不调整统计局公布的增长速度数据,从市场的实际承受能力看,今后几年经济增长的调控目标选择8-8.5%比较可行。目前的经济运行在这个目标之上,有再次加速的苗头。这是内部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动向。

    另一个重要动向是,投资高速增长的压力目前还很大,“高速投资推动高速经济增长”的循环仍在不断强化之中,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度不仅没有降低,反而进一步提高了。去年创造136515亿元GDP花了70073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增长的投资依赖度为51.32%,比2003年的47.15%提高了4.17个百分点。中国经济增长不仅依然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外向主导”,而且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投资主导”,资源、资金数量型的增长方式并没有因为外资、外贸依存度提高而有所改善,从一定程度上看反而被强化了,而且这种趋势可能在向银行体系外蔓延。看来,在利率还没有完全成为调节信贷、投资的唯一灵敏信号条件下,既要注意用频繁微调利率方式调节市场预期,提高人们对利率信号的敏感反映的程度,又要注意通过尽快完善制度规则,特别是规范地方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等方式,提高运用经济手段调节经济运行的效果,为减少行政手段创造条件。再一个重要动向是物价变化。对此,理论界的判断差异很大。有的学者,根据去年最后两个月CPl分别只有2.8%和2.4%的数据,得出“今年通货膨胀压力变小”的结论;有的学者,根据投资仍然高速增长的情况,得出“今年面临高通货膨胀风险”的结论。我认太,今年物价总水平变化的趋势,取决于对投资调控措施的力度,如果全社会固定资产增长能够控制在20%以内,比去年减速5、6个百分点,同时消费在去年基础上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势头,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压力就可以缩小,但是成本推动型和国际传递型通货膨胀的压力仍然不可忽视。特别应强调的是,今年在调控物价时,要注意稳定粮价.在全球、全国粮食获得丰收后,加上WTO后过渡期质优价廉粮食进口量增加,粮食市场可能会出现短期供给增加较多的情形,这个时候如果不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建立粮食生产一流通稳定合约机制,粮食价格就会出现过大的波动,农民的“粮价收益”就会减少。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