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内玉米期货市场走势
2004年9月22日,玉米期货合约首日上市,市场表现非常活跃,6个合约品种共成交327500手,持仓量达132538手。三日后,C0505开始充当龙头合约的角色,带领各合约增仓放量下跌,直至国庆节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10月8日,C0505开盘不久即创出了上市以来的低点1116,之后期价开始振荡上行,直至收盘。随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作为主力合约的C0505价格就以1140为中轴上下窄幅波动,而持仓量逐步放大到15万手左右。
11月25日,C0505迅速增仓放量上行,一举突破多日的盘整区间,收一根大阳线;而两天后行情又戏剧性地大幅度减仓下挫,将涨幅全部吃回,之后期价又开始区间波动,而价格的重心上移到1160之上。12月14日,C0505早盘出现了一个假突破,创出年内高点1180后单边下挫,尾市收于日内低点1166。12月28日,期价再度减仓下行,跌破5日、10日、30日均线。2004年最后3个交易日,行情窄幅波动,收了三根带上下影线的小阳线。
二、国内玉米现货市场状况
2004年中国玉米大丰收,可当年的收购状况却与往年有所不同。东北主产区新玉米的收购工作一直在向后推迟,在上市初期即使市场上有收购价,也基本上处于有价无市的局面。当地的深加工企业收购量明显不如往年,保持在平稳的库存数量。销区需求不旺,饲料企业持观望心理,价格相对平稳,部分地区受到货数量的影响价格略有波动。
12月的第一个周末玉米主产区开始降雪,气温下降到零下六度至零下十六度。农民惜售的心理仍然存在,大多数收购方也在观望等待,即使少数粮库和深加工企业有一些小量的收购也因雨雪天气恶劣而放慢了进度。吉林地区湿玉米的收购价格依然维持在0.38-0.41元/斤,而能达到符合交割标准水分含量为14%的玉米需加上0.10元/斤的烘干费,收购数量基本保持稳定。有一部分新玉米入关,关内部分地区的玉米市场行情受地区差异影响,价格依旧是涨跌互现,但价格变动幅度都不大。而华南地区的玉米市场价格亦是小幅波动,港口市场行情保持稳定。
冬至后,吉林地区普降大雪,气温骤然下降,大冻已至,极有利于新玉米的脱粒,玉米上市的速度明显加快。可吉林省农发行在2004年度没有因玉米产量的大幅增加而相应增大对收购主体的资金支持力度。针对目前粮改的现状,吉林省农发行在制定信贷政策的时候,取消了企业自有资金、风险准备金和预购定金的固定比例,采取了灵活的弹性比例管理,将企业自有资金比例由10%调整为5%至10%,企业风险准备金和预购定金的比例由5%降低为3%至5%。短期内收购资金的不足将直接打压着玉米的收购价格。
主产区市场上,吉林出库速度缓慢,小部分地区已停装,当地运输形势趋于紧张,随着春运的到来,预计后期运力的状况仍然不容乐观。大连港口近期到港玉米数量较少。国内新玉米现货市场收购态势依旧,主产区农民对目前的收购价格依旧不满意,送粮的积极性极低,使得收购方的收购量一直处于较低状态。
中篇:2005年玉米市场分析
一、玉米供求关系的分析
USDA预测,2004年全世界玉米产量达6.84亿吨,比上年增产10.5%,美国玉米产量为2.95亿吨,比上年增产14.8%。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估,中国2004年玉米产量为1.317亿吨,较前期预测的总产量1.276亿吨又有提高,这是一个接近历史高点的数据。阿根廷农业部最新数据显示,阿根廷2004/2005年度玉米播种完成91%,高于去年同期的86%,农民已经播种了3,048,985公顷。
全球每年玉米消费量自从上世纪末开始就保持在6亿吨以上,并且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深加工技术的不断提高,呈现刚性增长之势。从玉米消费国别来看,美国、中国、巴西和日本的总消费量占了世界玉米总消费的60.3%,2004年世界玉米消费量达6.78亿吨,各国玉米消费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从对玉米消费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来看,2005年的消费量很有可能超过这个数字。可见,全球玉米的生产和消费是同步增长的,而2005年里还是供给略大于需求的。
从国内情况来看,玉米消费主要来自口粮、饲料和工业加工,其中饲料用玉米所占比例最高,达70%以上,工业加工玉米虽然近年发展很快,但对市场影响有限,口粮消费总体变化不大,对市场影响相对较小。2005年度,国内的玉米也是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
中国玉米历年产量表
结转库存水平与玉米价格常常呈现负相关关系。研究玉米库存变化,有助于了解玉米价格运行趋势。美国玉米的库存主要是私人的库存,政府库存只占1%弱。近年来美国玉米需求旺盛,库存逐步从高位滑落。12月10日盘前USDA公布的最新月度报告预测,2004/2005年度美国玉米结转库存为18.44亿蒲式耳,较上月报告上调2500万蒲式耳;全球玉米库存为1.117亿吨,较上月增加300万吨。此前,市场平均预测美国玉米结转库存将上调至18.53亿蒲式耳。我国玉米库存占全球库存总量的一半以上,居全球第一。中国2002/2003年度的玉米年末库存为5874万吨,预计2003/2004年度为4247万吨。
玉米的成本收益状况是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的主要因素之一,玉米的成本对市场价格有一定的影响力。我国玉米生产成本包括物质费用和用工作价、期间费用和税金。2004年国家取消农业税并建立直接补贴制度,大大降低了农民种植玉米的成本。近年来我国玉米亩成本变化不大,全国玉米每亩生产始终保持在300元附近。从分省情况看,差异比较大,黑龙江省最低,每亩成本不足200元,四川最高,近400元。
二、农业和贸易政策的研究
国家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一直影响着玉米市场和玉米价格,目前已经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和市场主体多元化。我国玉米市场基本上已经达到完全的市场化运作,但相关的产业政策、进出口政策、储备政策等对玉米市场及其价格走势仍然产生重要影响。
2005年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总目标是保持粮食年度产需的平衡和粮食市场的稳定。从粮食总需求来看,2005年国内粮食总需求将继续稳定在4.9亿吨左右。粮食购销的市场化使得粮食价格由市场机制来决定。
在去年12月3日至5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正确把握调控的力度和重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基本稳定;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保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势头。在12月29日闭幕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提出的2005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基本目标是:力争粮食产量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在会议上提出,2005年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要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加快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大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重点抓好主产区粮食生产,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项目和资金要继续向主产区倾斜,充分调动地方政府抓粮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还有就是全面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促进农业产业的升级。粮食作物重点发展专用玉米、高油大豆、专用小麦、优质水稻。
此外,由农业部和财政部组织实施的“农业结构调整 重大技术研究专项”也给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带来了不少新变化。该专项自2002年启动,重点在专用玉米、高油大豆、优质小麦、优质水稻等15个领域设置项目。其中有些项目的实施,对玉米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对玉米市场也无疑起到一定的利多作用。但近期内,对玉米价格不会有太大影响,毕竟这是一个长期的效应,不会马上显现出来。
玉米进出口贸易政策是调节国内玉米供求平衡的重要手段,也是影响玉米价格的因素之一。玉米关税配额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玉米供求平衡关系。玉米进出口对市场影响非常大,这会使国内的供给量发生变化,要重点关注美国、中国、阿根廷等主要出口国和日本、韩国、东南亚等主要玉米进口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重点关注国内出口方面的政策,出口对国内玉米市场有明显的拉动作用。
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2004年1-11月,我国进口玉米2364.6吨,出口玉米197.33万吨,前11个月玉米出口同比下降86.32%,净出口197.6万吨,同比下降84.9%。由于国内2004年的玉米出口配额将于2005年2月底到期,而管理层还没有阐明2005年的玉米出口政策,因此,对于在2005年3月以后装船的中国玉米,国际买家不得不承担一定风险。
1998—2003年我国玉米分国别出口统计表(千吨)
经国务院批准,从2005年1月1日起,我国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关税总水平将由10.4%降低至9.9%,其中,农产品平均税率将由15.6%降低到15.3%。2005年是我国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税减让承诺较大幅度降税的最后一年,此后,按入世承诺需降税的税目数将大为减少。目前,我国继续对玉米、小麦和豆油等10种农产品实行关税配额管理,2005年玉米进口关税配额量为720万吨,其中国营贸易比例60%。
三、经济形势、货币金融因素的分析
世界经济景气与否是决定商品期货价格走势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经济景气时,生产扩张,贸易活跃,从而引起商品需求的增加,推动期货价格的上涨。另外,国际原油价格和海运费等的变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商品价格产生影响。
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国民经济主要景气指标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农产品期货价格的变化,当国内CPI偏高时,要考虑其对未来价格走势的影响。2004年CPI上涨的主因就是粮价的上涨,CPI同比涨幅在7、8、9三个月达到峰值以后,呈初步回落之势,10月份CPI下降到4.3%,原油价格回落、粮食增产也使得CPI持续攀升失去了动力。然而,PPI持续上行,10月份达到8.4%。由于PPI对CPI有一定的滞后,PPI的持续上行将对未来CPI上行起到推动作用,预计2005年CPI走势相对于2004年更加平稳,CPI同比涨幅可能在3%上下波动。
利率的变化、汇率的波动常常会引起商品期货行情的波动。无论以人民币还是以美元作为玉米价值的货币进行衡量,货币币值的波动必然会对玉米现货价格产生影响,同样也会影响到玉米的期货价格。
尽管近日外汇市场上美元有所复苏,但其中长期走势仍是看淡,美元对主要货币的大幅走强还要过几年才可能出现。相应的,亚洲货币的吸引力正在上升中,可能有上调的压力。如果美元走弱的走势相对缓和,消费增长将仍能够保持一定水平。利率仍处上升通道,利率的上调将以逐步小幅加息的方式进行。2004年10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9年来的首次人民币加息,此次调息的力度较小,短期内将主要影响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对经济产生的实质影响尚有待实证观察。展望2005年,央行仍有小幅逐步加息的可能。
四、天气因素影响
播种期、生长期和收获期的天气情况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不仅要关注国内的天气,还要关注美国和南美天气的变化。玉米的生产周期使得玉米价格变动具有很强的季节性特征。国家气候中心监测结果显示,热带太平洋大气海洋状况仍处于厄尔尼诺状态。“厄尔尼诺”对北半球的影响表现为冬季“暖冬”,夏季“北旱南涝”,这些都对未来的玉米期价构成潜在的利多。
此外,禽流感、疯牛病、大海啸都会影响到后期对饲用玉米的需求,对期市产生一定的利空影响。
下篇:2005年上半年玉米期货市场走势展望
国内玉米价格在2004年丰收的大背景下,收购方交易较为谨慎,当前缺乏需求的推动和大规模的采购也使得价格局部上涨表现为反弹,难以出现大幅的上扬和持久的涨势。2005年上半年,我国的玉米出口配额可能增至500万吨,这对国内玉米价格具有一定的支持作用,但由于近期国际市场的海运费下降,使得美国玉米的竞争力增强,这样我国玉米出口的价格优势被削弱,大量出口签约受到制约,因此出口前景不甚明朗。
现货市场上,由于东北出现了连续的降雪天气,影响了玉米收购数量的增长。而随着农发行还贷期限的到来,春节的临近,由于粮农对于资金的需求紧迫,惜售心理开始减弱,因此开始出售手中的玉米了。市场的主动权已经从农民转移到收购商的手中,而收购商会趁机打压玉米收购价格,预期后市东北玉米收购价格将有所下跌,但幅度不会很大。养殖企业增加了家禽和牲畜的补栏,饲料玉米的需求增加,但一般都是随采随产,只保留一定数量的库存维持生产,很少集中大量采购,因此对玉米需求的拉动力度有限。
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下发通知将在中国部分地区开展车用乙醇汽油扩大试点工作,这将对2005年国内玉米市场起到一定的利多作用。
自去年12月中旬以来,CBOT玉米行情进入假期模式,玉米市场交易清淡,始终处于弱势整理格局。CBOT玉米市场基本面总体依旧利空,出口需求不振及1月份新税收年度开始后的现货抛售压力仍将压制价格的上行空间。
由于基本面上缺乏最新消息,CBOT的交易商们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到技术面上,在市场处于长期严重超卖的情况下,1月6日基金空头大幅平仓回补,出现的技术性买盘推动了期价的加速上扬,在日内交易的最后10分钟时间里,基金买盘超过了22,000手。而引发的大量止损买盘更是推动期价连续冲过20、30、40日均线。不过,一些CBOT场内交易商表示市场仍是大势向跌,1月7日,期价再度冲高未果,60日均线依然较强地压制着期价的上行。
在玉米丰产的背景下,空头的动能还没有完全释放,180-190美分附近是美盘玉米的低价区,而巨量空头持仓兑现浮盈的要求亦会使期价下跌空间有限。弱势美元使美国玉米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价格优势,也会对CBOT玉米期价构成支撑。
国内主力合约C0505价格在1月份会随CBOT的回落再度下跌探底,底部就在前期低点附近,时间是在现货市场上的抛售高峰之时即1月份的下旬。而现货市场上,不排除收购价格会在春节前夕出现短暂几天的下跌。在国内期货市场上,玉米期价会振荡筑底,春节后,随着养殖业的再度补栏,出口的逐步恢复,期价将缓步上扬,走出一轮多头行情,行情将以慢牛的方式演绎,而到5、6月份才会出现上半年的价格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