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独家视点 » 正文

2005年玉米市场的预测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01-10  
     1.大势分析

    解读预测数据

    当前机构对2004/2005年度中国玉米的产量和需求量有很大分歧,不同的机构对2004/2005年度的中国玉米供需形势的判断是不同的。在此我们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

    (1)美国农业部与中国农业部对产量的认识一致,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同。就东北地区现货商而言,由于东北耕地有限,玉米多实行与大豆的轮作,在大豆增产50%以上的背景下,玉米产量不可能大幅增加。

    (2)消费方面,我国玉米消费构成主要为饲料使用、工业消费、食用消费。根据权威机构对饲料行业的分析,2004年,饲料玉米消费9400万吨,2005年用量预计持平或略有增加;工业消费增加10%,主要由燃料乙醇增加拉动,总量达到1550~1600万吨;食用消费维持在1650万吨左右,合计在12700~12900万吨之间(不含出口)。而根据我们对消费量数据的分析,中国玉米消费从1992年以来存在年增加270万吨的线性关系,由此可以推算,2004/2005年度玉米消费量应为12725万吨。

    结合判断,2004/2005年度我国玉米总体供需格局轻微利多。因此,2004/2005年度玉米的供需格局基调将是构筑底部,消化历史性增产压力,这与我们对长期图表的分析一致。

    因素评价:供需格局轻微利多。

    2.现货市场分析

    美国玉米现货价格

    现货价格趋势

    2004年,美国玉米从320高位一路单边下滑,连续6个月下跌,现货价格在9月创出两年的新低。进入10月后在190~160构筑平台整理,其中虽有对区间下轨的穿刺,但160对现货的支撑仍相当有力。

    期货与现货价格对比

    CBOT玉米期价与现价保持了较高的同步性,但需要注意的是,进入9月以后,期价一直在现货价格上方运行,相对现货的升水状态表明作为先行指标的期货价格已经对现货价格的走低保持谨慎,不愿继续跟进。同时,期价合约间的价格近低远高排列,也是对后市看好的信号。

    3.我国玉米现货市场分析

    相对于国外玉米现货市场的剧烈波动而言,国内玉米波动幅度明显减小,整体走势相对平稳。目前,销区价格在1280~1350元/吨,主产区价格在1070~1150元/吨。市场分析认为,产区虽然受到新玉米上市的巨大压力,但1050~1000元/吨(吉林主产区)的支撑,仍是强劲的。农业部信息中心表示,目前国内玉米价格是在近几年的最高价位基础上出现的季节性降价。与国际玉米市场不同的是,目前国内玉米市场价格仍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后期可能还有一定的降价空间。值得注意的是,几个主要粮食品种的价格之间具有联动性,如果玉米价格持续下滑,将可能会影响小麦和稻谷价格的走势,同时也会影响2005年农民种植玉米的信心。因此需要密切注意市场动向,及时运用储备粮吞吐和进出口措施双重杠杆调节市场供求关系,防止玉米价格大起大落。

    因素评价:国内外玉米现货价格有获得支撑迹象,利多。

    4.玉米进出口情况介绍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农产品,2003年玉米出口总量达到1639万吨的历史记录,但随着国内玉米库存的减少,国家取消了玉米的出口补贴,2004年1~10月,出口量急剧减少到不足200万吨。我国玉米出口后绝大多数用作饲料加工,对于平均质量要求并不特殊,我国玉米质量完全可以满足买方要求。由于海运费用优势,东亚等国家从我国进口玉米成本低廉,价格与美国玉米相差15美元以上,加之中转效率极高,可以做到即需即采,因此我国玉米在区域上有相当优势。

    现在,考虑出口补贴等因素后玉米出口利润几乎为零,我国玉米出口提高对外报价的关键是看市场供需,即使取消补贴,提高报价,从运输和中转效率考虑,出口量也不会明显降低。

    进口玉米价格对比

    近两年,国内外玉米差价通常在100~300元/吨之间波动,2004年3月份价差更是曾达到600元以上,2003/2004年度玉米进口不到1万吨。农业部信息中心预计,2004/2005年度我国会增加进口玉米,但数量有限,不会影响国内玉米市场价格。

    进口玉米在质量没有本质差异的状态下,在价格上没有任何优势,不具备竞争力。

    因素评价:我国玉米在出口上拥有区域性价格优势,竞争力极强,利多。

    5.未来玉米消费的热点

    工业玉米消费是玉米消费最大的热点,主要包括玉米胚芽油、玉米淀粉糖和生物乙醇,其中以生物乙醇消费增长空间最为突出。以美国为例,生物乙醇的玉米消费已经占总消费量的16%,而在24年前尚不足1%!从我国生物乙醇的发展看,2005年,对玉米的需求量有望超过300万吨,增加30%以上。  因素评价:我国工业玉米消费增长潜力巨大,长期利多。

    6.美国玉米期价分析

    在CBOT30年来的玉米连续图上,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振荡上行、底部抬高的大趋势;看到1987以来的对称形态正在成立;看到在此处底部将逐渐形成,上行也将开始。

    因素评价:长期图表指示长期低位区间,时间之窗将在2005年打开,利多。

    7.期价波动的季节性特点

    通过对CBOT玉米30年长期图表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年内高点产生时间在4-5月的几率为30%,出现在7-8月的几率为26.6%,出现在12-1月的几率为26.6%;年内低点产生时间在11-1月的几率为43.3%,出现在5-6月的几率为30%,出现在8-9月的几率为30%。

    季节性波动与现货走势差异

    美国玉米现货作物周期是12月至次年11月,每年现货最低点多出现在12-2月,而现货最高价多出现在7-9月。对最近10年CBOT3月玉米合约价格走势统计发现,期货最高价每年在12-2月形成的概率是80%;最低价出现在7-9月的概率是30%,出现在12-2月的概率是40%。这与现货市场走势形成一定差异,形成该差异的原因是:每年的这个时候,新玉米产量逐渐明朗,短期对市场心理和供需格局带来的冲击弱化,技术面一般有反弹要求。更重要的是,近10年来,美国玉米市场很少出现有意义的上行行情,高点多在反弹市中出现,而并非在趋势市中出现。

    8.期价与期末库存的关系2004/2005年度并非是美国玉米期末库存量最大、库存消费比最高的年度,而2000/2001年度的期末库存和库存消费比创下历史纪录,期价尚能在180上方企稳。更重要的,期价从335到191已经有了接近43%的回落幅度,还有什么利空不能消化?

    因素评价:非历史高点的库存和库存消费比数据,不足以让人信服对低点的穿刺,利多。

    9.基金持仓分析

    分析基金的持仓结构和调整动向,可以分析最活跃的主力资金的运作意愿。我们对2002年以来基金的持仓结构进行了分析,从中发现,美国基金多单比例为30.2%,基本达到30%的区间下限,单向运动39周,接近40周的极限。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基金抛压动能衰竭,期价因其内在有调整过重持仓风险的迫切要求,而积累报复性反弹能量。

    因素评价:投机资金抛空能量衰竭,期价反弹呼之欲出,利多。

    10.汇率加权分析

    我们以美元汇率为权重,对美国玉米期价做加权分析,由此我们可以看出,13年来,190以下构成明显的振荡底部区间。2004年11月,加权价157,创出15年来新低,从加权价分析,当前期价一度有超跌状态。如果美元弱势继续持续,弱相关性的期价将如何跟进?下跌,或者是加权价再次回到160以下,看来是有些不切实际了。

    因素评价:美元弱市状态,在汇率弱负相关性下的玉米价格没有深跌空间,利多。

    11.我国玉米期价分析

    大连玉米挂牌3个月来,截至12月14日总持仓规模近27万,成交量25万手以上,日换手近100%,波动平稳,成交较为活跃。以下我们对玉米指数进行分析,当前主力合约为5月,各合约价格呈现近低远高排列,市场对后市看好。

    2004年10月8日,玉米期价见1116点后,构筑上升通道,振荡向上。期价在见低34天后,增仓放量突破1160的强阻力位,但随即回落整理。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对技术派资金的清洗,但同时也提醒我们,不要在玉米上过分追涨杀跌。

    当前玉米期价正在积蓄对1180强阻力位的突破力量,笔者认为,1180一旦有效突破,期价可顺势看高到1220一线,即平行通道的上一个上轨处。

    因素评价:期价上升通道运行,合约价格升水排列,利多。

    12.期价和人民币汇率分析

    在美元汇率贬值的趋势可能延续的状态下,人民币升值压力也将不断增加。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玉米期价可能造成一定影响,在出口方面:我国玉米的出口市场集中在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周边市场,其优势主要在于低廉的运费,但人民币一旦升值,运费的优势将被玉米自身成本的劣势抵消,在出口竞争上处于不利。进口方面:目前我国玉米进口基本为零,原因就在于进口成本远高于国内价格,因此,南方大量的需求仍需从北方调运,但由于我国东北地区一直存在着严重的运输瓶颈,整个物流环节并不通畅且成本太高,当前,吉林主产区到广东黄浦费用占到销售价格的25%左右,非常高昂。人民币一旦升值,由于进口成本的降低和在物流环节上基本依赖海运,同时不存在陆路运输的瓶颈约束,可能导致销区的需求转向进口,这对国内玉米市场又将构成利空。可见,人民币升值将在进口和出口两方面对国内玉米市场形成压制。

    从趋势上看,一旦汇率做出调整,玉米市场可能在国内的利空和国外的利多矛盾中,动态的寻求平衡,而平衡点应取决于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大小和国内进出口政策的调整取向,目前还不能做出定量分析。

    因素评价:汇率变化的不确定性将是挑战玉米向好趋势的惟一因素,也是不能回避的因素,利空。

    后市分析

    虽然历史性的丰产对玉米价格产生巨大压力,但消费的增加、我国玉米自身的供需略微利多格局以及在出口上的区域性优势仍不能忽视。而美国玉米期货市场的表现也让我们明白,继续看低期价可能是错误的。笔者综合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在2005年,玉米市场长线看好,玉米价格上扬15%~20%是完全可能的,国内玉米期价达到1330~1380元/吨也是可以实现的阶段性目标。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