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受制运输
广东玉米在11月底至12月初,因码头现货减少,价格一度涨到1280元/吨。12月中旬过后,大量玉米开始陆续抵达,加上饲料厂并不急于购买,价格开始逐步回调。12月17日,码头玉米1240元/吨也难以成交。12月23日,市场现货减少,深圳码头约囤8万吨左右,广州码头约囤3万吨左右,而随后虽有船到,但量并不大,此时市场杠杆即起作用,码头玉米价1260元/吨。据业内人士介绍,容重680的玉米在东北码头平仓价是1130元/吨,到广东的海运费是95元/吨,抵达广东码头后的港杂费是23元/吨,不计利息、不入库的成本价是1248元/吨。12月11日,大连某知名粮油集团在广州举办“玉米推介会”,这是近10年来在广东举办的首场玉米供需见面会,充分凸现了产区的销售压力。在广东销售玉米的某大集团诉说,仅9月~12月17日就亏损60万元。
从9月下旬至今,玉米市场持续低迷,其中供需失衡是主要因素,随后东北产区玉米新玉米上市高峰即临,而“春运”季节也将至,玉米市场何去何从,确令饲料企业牵肠挂肚。对于2005年1月广东玉米价格的走势,业内人士建议饲料企业关注以下几方面动态:
一、东北气温下降,新玉米将加快上市。今年东北呈暖冬气候,温度比去年同期偏高2度,霜冻期延后,造成新玉米难脱粒,部分地区的玉米还出现发热现象,农民要倒囤、散热,影响新玉米的上市。进入12月下旬后,气温急剧下降,新玉米易于脱粒,上市量已明显放大。
二、东北国有粮企改革,玉米收购市场暂受阻。今年八月开始,东北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实施粮食改革工作,所属粮库均封库,所有进出业务暂停。目前除辽宁省粮改工作已基本结束外,黑龙江、吉林两省的粮改工作进度相对缓慢,在此影响下:1、库存陈玉米未清库;2、新玉米收购规则和收购价格尚未制定。虽然今年国内玉米市场全面放开,国家也取消了保护价政策,但由于国有粮食企业的定价仍有现实指导意义,故在国有粮企未行动之前,其它收购主体的收购工作不敢贸然行事,表现异常谨慎。
三、农民惜售心理减弱。去年新粮上市后,国有粮企、各方收购主体抢购,收购价短期内迅速攀升,使得今年农民心理价普遍偏高。但今年东北新玉米开秤价仅接近甚至低于去年水平,农民惜售心理自然加剧,因为:1、今年农资价格有所上涨,若新玉米价格下跌,农民则增产不增收;2、国家政策对农民的扶持力度加大,“三补一免”使农民直接受惠,故不用急于将玉米兑现;3、收购主体增加,农民有更多选择。随着天气转冷,“无粮可卖”带来的观望心理变成“寻价而沽”的出售心态,而且元旦、春节临近,还贷与变现需求日益迫切,在时间的推移下,抛售积极性将会增强,但也不排除个别地区会继续惜售。
四、出口无碍国内市场。2004年出口配额300万吨,最迟2005年2月船期装运完毕就告一段落,在这时间段是不可能突然额外出现大批玉米出口的情况。至于传说2005年上半年有500吨出口配额,至今还没有得到任何证实,倒是最近国家有关部门明确指出:明年既要防止粮价下跌,亦要防止粮价暴涨,明年将实施粮食进出口宏观调控。
五、“春运”临近,运输再现“瓶颈”。铁道部在11月15日决定,从11月16日~2005年1月15日两个月,东北地区的粮食外运车辆由2084节/日增至2600节/日,在陈玉米未大量出库,新玉米未大量上市之际,增加运输力量后,东北市场未出现囤积现象。但随后新玉米大量上市,“春运”期间极有可能出现“卖粮难买粮亦难”的局面。
六、玉米消费量不会增加。“冬至”、“元旦”过后,离春节仅有40天,从养殖周期计算,若2005年1月份投苗补栏是无法在“春节”期间上市,故理论上2005年1月家禽存栏量比2004年12月少,玉米的消费量最多也只是持平,增加的可能性不大。
综上可知,东北新玉米上市情况将是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变化的焦点,而对广东来讲,玉米价格主要由到货量和需求量来决定,当需求量一定时,决定因素就是到货量,饲料企业要密切注意码头库存量的变化以及东北码头的装船动态,以便及时制定采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