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新玉米收购价格出现小幅上涨,农民惜售心理与新玉米上市之初相比稍有改观,上市量有逐渐放大趋势,但市场各方观望心理尚存。近日,长春市某粮库下设的兴隆山收购点上调了收购价格,二等玉米(25%水分)收购价870元/吨,收购量有所放大,日收购量在300-400吨;德惠、九台等地,收购水分在28%左右的新玉米收购价分别在800-820元/吨左右。榆树地区收购水分在28-30%的新玉米收购价仍集中在750-760元/吨;吉林地区水分在29%左右的新玉米收购价在790元/吨。蛟河地区新玉米水分32-33%收购价740-760元/吨。桦甸地区收购水分28%左右的新玉米收购价在770-780元/吨;松原地区当前出现收购26-28%水的新玉米收购价为800-820元/吨的价位;白城地区收购水分在22-25%的新玉米收购价在840-860元/吨;四平地区收购水分在27-31%左右的新玉米收购价在790-840元/吨。
二、吉林省国有粮食企业大量收购新玉米工作仍未全面展开。
目前,省内已有粮食收储企业入市收购,但交易量不大,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今年吉林省实行“一免三补”政策让农民种粮得到实惠,经济收入好转,短期内能够承受储存、资金压力,且对玉米价格预期较高,所以不肯轻易出售手中新粮。同时,玉米价格持续低迷也加重了农民的惜售心理。
二是由于今年暖冬使得玉米脱粒困难,近一段时间东北地区普降大雪,气温骤降,玉米脱粒速度加快。但降雪天气对于外出运输特别是以汽运为主的短途运输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是粮改进度迟缓影响当前玉米收购进度。据了解,吉林省粮食部门的粮改工作尚未全面结束,粮改进程低于预期,短期内将削弱国有收储企业玉米收购主力军地位。
三是粮食收储企业对玉米收购前景认识不清,不敢大量收购,市场也在寻找价格的合理定位。由于今年粮食收购市场的全面放开,粮食收储企业必须自主决策粮食购销存等经营行为,自负盈亏,面对目前此种行情,而他们又对后市行情把握不定,因此不敢贸然入市收购。
四是收购资金严重不足,将打压玉米收购价格。11月下旬和12月中旬,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分别下发了“粮棉油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其他粮食企业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提出对粮棉油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其他粮食企业都要要给予信贷资金方面支持,使各种粮食流通企业、加工企业获得了政策性金融支持的同等地位,有利于粮食流通多渠道的形成。因此,就吉林省内的对一些抗风险能力弱、资信度低的小企业、小粮库来说,信贷政策的改变将会提高入市门槛,增加贷款难度。收购资金的紧张致使玉米收购量不大,短期内仍将打压玉米收购价格。
五是玉米出口数量萎缩,市场价格上升的拉动力削弱。始于2003年10月份至今年上半年的玉米价格上扬行情,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在出口的强大拉动效应下实现的,这种效应一旦减弱,对市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从今年开始,由于我国玉米出口政策的改变,我国玉米出口速度明显放慢。据海关统计,11月份我国玉米出口仅43.234吨,较去年同期下降94.9%,1-11月累计出口玉米198万吨,较去年同期1310.9万吨,下降85%。
后期玉米大量上市将逐渐到来,玉米价格下跌的可能性较大,笔者认为,当前农民应抓住有利时机销售玉米。下面笔者仅就市场关注的几点因素做以简析:
1、春节日益临近,铁路运输问题再现。由于春节前后玉米需求相对放大,产区北粮南运力度加大,即将到来的春运将使得铁路运输更为紧张。虽然在11月份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铁道部针对东北冬季运力紧张状况开过多次协调会确保粮食外运,但由于东北作为煤炭、木材、粮食等资源性输出区,向南以“单向”运输为主,这种由于地域特点造成的运力结构性矛盾,短期内不可能解决。运输问题将成为近期东北粮食运输与能源运输的主导。
2、传统消费季节的来临有助于玉米需求的提升。12月中旬以来,销区市场加大玉米采购力度,在产区及北方港口出现大量的玉米贸易商寻价问价的现象。后期国内饲料企业及养殖企业对玉米的需求将出现恢复性增长。春节前,将有大批畜禽产品上市,饲料需求必将因养殖需求的增长而放大,使玉米需求量增,对玉米价格反弹形成重要的支撑作用。
3、农民变现的心态。节日临近,农民节前备货,惜售心理将会减弱,但对后市玉米价格走高仍充满期待。
4、国际玉米市场因素。目前,国际海运费继续出现回落态势,中美玉米价差缩小,中美玉米出口竞争更加剧。2005年1月船期美国玉米对韩国C&F报价为153美元/吨,我国玉米运达韩国价格接近150美元/吨,我国玉米与美国玉米的价格优势已经逐渐缩小。未来中美玉米出口的竞争也是市场关注的主要方面。
三、后期吉林玉米价格走势预测
国内玉米价格经过近半年的回落整理,从整理的时间和回落的幅度来看,可以说基本到位,前期导致玉米价格下跌的如产量增加等因素已经基本得到市场消化,后期玉米价格再度下跌的空间不大。年关将到,农民变现意愿增强,玉米上市量将出现增长,吉林省将迎来一次玉米上市高峰,玉米价格的上涨同时又面临供应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