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独家视点 » 正文

今冬明春粮食价格走势分析

  作者: 来源: 日期:2004-12-22  
     随着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国家对粮食生产和管理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大,江苏省粮食价格已初步形成由供求关系决定,由市场形成的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目前我省市场粮价水平是:每500克标准粉1.16元、富强粉1.33元、晚籼米1.22元、粳米1.41元;每50公斤红小麦75.5元、白小麦74.5元、晚籼稻78.5元、粳稻85.25元。

    今年江苏省粮食市场价格变动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第一,总体趋于平稳。经过去年10月和今年3月两次恢复性增长以后,从今年4月开始,我省市场粮价全面止涨回落,平稳运行。期间虽然8、9月份小麦价格略有上涨,10月份稻米价格小幅回落,但总体处于平稳态势,市场秩序良好。

    第二,同比涨势强劲。据价格监测中心资料显示,10月25日,我省粮油市场成品粮零售价格平均每500克标准粉、富强粉、晚籼米、粳米分别为1.18元、1.34元、1.31元、1.51元,比去年同期分别上涨了23.96%、11.67%、35.42%和36.11%;原粮收购价格平均每50公斤红小麦73.50元,白小麦75.5元,籼稻81.00元,粳稻87.25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8.68%、43.81%、66.67%和57.21%。

    第三,地区差价不大。前两年苏南主销区与苏北主产区的粮食差价每公斤在0.06-0.10元以上,而今年无论是成品粮零售价格还是原粮收购价格,南北地区差价大多在0.04-0.06元左右。说明我省粮食经营和流通是顺畅的,市场是活跃的。

    第四,实际收购价格增长幅度大于集市贸易价格增长幅度。这说明种粮农民从粮食价格上涨中得到的利益逐渐增加,这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积极效应。

    粮食价格的上涨,对城镇居民尤其是对低收入人群的生活稍有影响,同时也有加大通胀压力之嫌,但粮价适当走高,对促进粮食安全、平衡供需矛盾、增加农民收入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目前江苏省粮食价格水平,从市场供求状况、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粮经价格比例关系等诸方面来看,都是相对合理的。市场粮食价格走势虽然仍具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但根据我们调查研究,今冬明春江苏省粮食价格将继续保持平稳,但仍在高价位运行;局部地区在短时期内可能产生小幅波动,但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现象。

    一、国内粮食产量增加,总供给形势看好,市场粮价不会出现大幅上扬

    (一)粮食生产出现明显转机。一是粮食生产能力得到较快恢复,全国今年粮食播种面积达15亿亩,比去年增加近4000万亩,扭转了连续5年调减的局面。粮食总产可望达到45500万吨,比去年增产3650万吨。二是夏粮全面丰收。全国夏粮产量达10105万吨,比去年增长4.8%。其中小麦比去年增250多万吨。我省今年小麦种植面积虽然比去年减少30万亩,但根据农产品成本调查数据统计,今年小麦每亩单产平均为351公斤,比去年的285公斤增加66公斤,增23.2%。预计全省小麦总产近700万吨,比去年增加75万吨,增12%。三是水稻丰收已成定局。全国早稻种植面积比去年扩大800万亩,产量达3350万吨,比上年增加400万吨左右。中晚籼稻和粳稻也丰产丰收,全国稻谷产量可望达到17500万吨,比去年增加1500万吨。我省秋粮种植面积为4215万亩,同比增加157万亩,增幅3.9%;其中水稻种植面积为3114万亩,比去年增加353万亩,增幅15.2%。预计总产1665万吨左右,比去年增加260万吨,增长18.5%。(二)粮食出口大幅减少,进口增加较快。上半年粮食出口量全面下降,进口量大幅度增加,对稳定国内粮食价格起到了重要作用。据最近《世界农产品供需形势报告》预计,2004年中国粮食进口3361万吨,增长46.1%;粮食出口628万吨,下降48.8%;粮食净进口2733万吨。有资料显示,我国1-9月,累计进口大米54.81万吨,同比增加184.5%。(三)国家和地方储备将进一步充实。今年以来,中储粮总公司及其下属机构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抓紧落实国家粮食储备任务,使国家尽可能多地掌握粮源,增加调控粮食市场的物质基础乙各省、市、自治区按照中央提出的“产区保持3个月销量、销区保持6个月销量”的要求,认真抓好地方粮食储备工作。我省目前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规模,粮食部门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正在抓紧充实和补充,预计明年可落实到位。(四)国际粮食价格出现回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国内粮食价格上涨。今年5月份以来,国际粮食市场现货价格持续走低,小麦、玉米、大米、大豆价格全部加落,加之近期国际海运费用降低(目前国际海运价格较前期降低了近一半)以及国家取消小麦进口增值税等因素,进口粮食到岸完税价格也逐步回落,对平抑国内粮食价格起到一定作用。上述情况综合表明,粮食总供给有了大幅度增加,产需矛盾有所缓解,市场粮食价格大幅上扬的势头将得到抑制,秋粮上市后短期内有可能小幅回落。

    二、粮食需求稳定增长,产需仍有缺口,市场粮价仍将在高位运行

    (一)粮食需求呈稳定增长态势。粮食需求主要由生活用粮和生产用粮两部分构成,我省粮食消费结构大致是:口粮消费占粮食总消费的54%;饲料用粮占31%;工业用粮占12%;种子用粮基本稳定在3%左右。从粮食总需求来看,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消费结构日趋改善,城乡人均口粮消费呈小幅稳步下降趋势。但因新增人口因素,生活用粮增减大致平衡,总体保持基本稳定。另一方面,由于禽肉蛋奶的消费增加,饲料用粮增长较快。同时因食品工业的发展,工业用粮也呈稳步增长趋势。全国粮食总需求大致稳定在9600-9800亿斤左右,如果今年粮食总产达到9100亿斤,产需缺口在600亿斤左右。我省粮食年消费总量大约在610亿斤,近几年生活用粮自给率在90%以上,今年可望基本自给,但粮食消费存在结构性矛盾,特别是饲料用粮存有一定缺口。

    (二)粮食库存明显减少。我国粮食已经连续4年产不足需,目前粮食总库存明显低于历史最高水平。据国家粮食局统计,2003年末全国国有粮食总库存(包括中央储备粮、地方储备粮和国有粮食经销企业库存)为3607亿斤。经过上半年的消费,目前大致维持在3000亿斤水平。另一方面,目前大米库存下降较多,特别是商品大米库存数量较低,截止8月下旬,整个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大米的库存已减为750亿斤,比去年同期减少384亿斤,其中商品库存348亿斤,比去年同期减少425亿斤。虽然稻谷库存可以弥补当年产需缺口,保证市场供应,但这样稻谷库存将会继续减少,再考虑到库存中有部分陈化稻谷不能作为口粮等因素,明年稻谷供需平衡将面临较大压力。截止10月底,江苏省省地方粮食库存总量为95.2亿斤,其中周转库存61亿斤,地方储备34.2亿斤,同比略有增加,但比历史最高年份仍有大幅减少。

    (三)国际市场粮食供需将继续趋紫。从国际粮食市场来看,粮食供求关系将会继续趋紧。预计今年全球粮食库存将进一步减少,国际粮食价格仍将保持高位运行,通过进口弥补国内粮食产需缺口和调控国内粮食价格的空间有限。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UN)新近发布的《世界粮食展望报告》和美国世界农业展望委员会(WAOB/USDA)发布的《世界农产品供需形势报告》提供的相关数据,虽然2004年度全球大米产量预计4亿吨,产量比上年增长3%,但当年生产量与消费量的缺口仍达1785万吨。世界粮食安全仍有隐忧。报告认为,一是粮食库存与消费之比小于18%的世界粮食安全标准。2004年粮食期末库存恢复性增长2.1%,大体与1998年库存持平,仅相当于粮食库存最高年份2000年的67.6%。粮食期末库存占年度消费量的17.8%,比粮食安全标准低0.2个百分点,世界市场粮食供给偏紧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二是粮食库存结构性矛盾突出。2004年粮食库存增加,主要增在小麦和大豆上,大米库存6805万吨,比去年下降18.7%,创1982年以来最低库存,期末库存占年度消费的比率为1976年以来最低,大米主销区特别是亚洲生产大国库存下降较多。三是低收入缺粮国家粮食供给形势仍然严峻。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全球38个国家存在粮食短缺的危机,急需国际社会提供紧急粮食援助。四是主要谷物出口国出口量下降。美国是世界最大谷物出口国,2004年谷物出口8890万吨,比去年下降0.3%,占世界谷物贸易总量的37.8%;澳大利亚是第二大谷物出口国,2004年谷物出口2207万吨,下降3.7%。因此,在国际粮食库存减少的情况下,国际粮食价格也将会继续保持高位运行。

    (四)粮食生产成本将继续有所上升。江苏省今年小麦每亩产值511.90元,比去年增加186.40元,增长57%;每亩现金收益301.48元,比去年增加175.78元,增长139.80%;总成本325.70元,比去年增加13.13元,增长4.2%;其中现金支出的物质和服务费用增长比较突出,主要是化肥、机械作业、种子和农药4种费用分别增长了7.71元、5.99元、5.52元和2.29元。籼稻每亩产值788.91元,比去年增加290.42元。每亩现金收益为503.56元,比上年增加273.39元;每亩生产总成本为448.17元,比上年上升8.46元,增幅1.9%。其中种子、化肥和作业费分别增加8.18元、11.30元和14.85元。根据农本调查预测,江苏省今年粳稻每亩产值903.68元,比去年增加182.52元,增长25.3%。每亩现金收益为602.87元,比去年增加190.22元;每亩总成本约534.83元,比去年增加32.99元,增长6.6%。其中现金支出的化肥、机械作业、种子、农药分别比去年增加10.5元、5.22元、8.47元、2.65元。

    根据目前市场行情预测,明年种粮成本有可能继续上升。一是由于国内煤炭和运输价格的持续上涨,国际市场价格坚挺,化肥价格仍将小幅上涨。二是因为国际市场成品油价格变数较大,国内柴油今冬明春没有走低迹象,所以明年机械作业费仍有可能上升。三是种子、农药等其他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调的空间不大。因此,尽管农业税的减免和涉农收费的进一步清理整顿,将会冲减农资价格上涨的负面影响,但种粮成本仍将呈上升趋势。上述情况综合表明,今冬明春的市场粮食价格不可能大幅下跌,极有可能在高位趋稳的状态下运行。元旦、春节两大节日前以及明春学生返校和民工回潮后有可能小幅上扬。

    三、国家政策导向给市场粮价高位趋稳提供强力支撑,托底作用明显

    去冬今春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了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有力增强了市场粮价的抗跌性和稳定性。

    1、鼓励和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政策。近两年来,国家和江苏省相继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农业土地资源,严禁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的政策和法规,有效地保护了基本农田,促进了各地种粮面积的恢复和扩大。今年上半年,国家先后出台了降低农业税率和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购置农机具补贴的“一降三补”政策,大大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了全国各地粮食生产得到较快恢复和增长。

    2、最低收购价政策。今年3月和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粮食局先后联合下发了早籼稻每50公斤70元,中籼稻和粳稻每50公斤分别为72元和75元的两个稻谷最低收购价文件。国家和江苏省都制定了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江苏省小麦良种补贴政策已经发布,在今年晚些时候或明年夏粮收购前,国家还将提前公布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出台,给予各有关方面一个明确的价格信号,同时,也将给市场粮价起到明显的托底作用。

    3、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有力推动了粮食购销市场化进程。实现粮食经营主体多元化,形成了合法有序的竞争,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继续发挥了主渠道作用,集体和私营粮食经营、加工企业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以良好的服务和合理的价格积极参与粮食购销活动,促进了粮食价格机制合理形成。

    4、进出口政策。今年以来,国家实行降低出口退税率,取消小麦进口增值税,增加粮食进口配额等政策,以调控粮食进出口,收到明显成效。5、信贷政策。国家银根进一步收缩,放缓了商业信用贷款的发放,加之粮食购销市场放开之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粮食收购资金贷款政策也逐步趋紧,这使得粮食收购企业贷款难度加大,企业周转资金减少,收储企业不得不放缓采购进度,缩减库存水平,对市场价格的上涨起到一定抑制作用。

    四、对策与建议

    考虑到粮食价格上涨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各地各级领导仍应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市场粮价。由于国内粮食尚未实现产销平衡,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保证粮食增产应继续成为今后两年农村的工作重点。目前国内粮食生产潜力较大,对粮食市场的调控应更多地依靠经济手段,尽量减少行政性干预,防止粮食价格出现大起大落。考虑到当前农民种粮积极性较高以及粮食潜在生产能力,为了防止今后粮食继续增产可能导致的粮食价格下降,维持粮食价格的稳定不宜出台新的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政策措施,关键是巩固和完善当前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构建国家扶持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因此我们建议:

    (一)尽快制定粮食安全法规。粮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粮食价格牵一发而动全身。但目前涉及到粮食安全的一些指标不具体、不系统,责任也不够明确,各有关部门操作不很协调,加大调控难度,影响调控效果。因此有必要尽快制定粮食安全法规,对国家和地方粮食安全的概念、范。围、指标、责任、奖惩等做出明确规定;以便依法确保粮食安全。

    (二)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民种粮积极性。一是继续加大粮食生产的投入,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我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二是落实农业税减免政策,尽快实现全省范围内全部免征农业税的政策目标。三是完善种粮补贴政策,扩大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的资金规模和覆盖范围。

    (三)完善粮食价格保护制度。一是千方百计托住最低收购价格,防止粮食价格出现逆转。二是改变目前的最低收购价格制度的执行方式,不再指定按照最低收购价格敞开收购的粮食经营企业,各类经营主体均可按最低收购价收购粮食。可以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自行消化市场价低于最低收购价的价差,如降低部分税率、粮食加工企业用电执行农用电价等。消化不了的由财政负担。三是可以考虑当市场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时,最低收购价和市场价的价差直接发放给种粮农民。

    (四)健全粮食储备体系,完善储备运行机制。一是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经科学分析,合理确定我省粮食储备的数量。二是充分运用储备的吞吐来平抑市场粮价。运行上尽可能把握好时机,实行市场粮食多时低价购储,少时高价抛售,达到在国家不补贴或少补贴的条件下,平抑粮价、调控市场的双重目的。三是规范粮食批发交易市场体系,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充分运用市场调节粮食价格。四是协助和督促苏南和苏北建立稳定的粮食购销关系,实现产区和销区有效衔接。鼓励主销区在主产区建立粮食生产基地。

    (五)有效降低农民种粮生产成本。一是完善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调控机制,提高农业生产资料的供给能力。为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进行调控十分必要。但是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调控应该采取市场化的方式,尽量减少行政性干预。建议尽快取消各种行政性的限价措施,制定促进农资生产的优惠政策,整顿和规范农业生产资料市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从长期来看,要建立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必要时可以对粮食生产者实行农资直接补贴政策。二是继续清理整顿涉农价格和收费,千方百计减轻农民负担。建议免收农民负担的水利工程水费、技术指导费、咨询服务费。三是加强对农民科学种田的培训和指导,特别是优良品种的推广使用和病虫害的防治,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例如,今年里下河地区发生大面积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农民一个劲地打农药,结果不很理想,不但加大了生产成本,降低了收益,而且对稻谷的产量和质量也有较大影响。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