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大品种上市的背景及其意义
(一)棉花期货品种
棉花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作物,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关系到我国1亿多棉农的根本利益。除中国以外,各主要产棉国的棉花生产经营者、纺织企业、所有和棉花生产经营有关的机构都在使用期货市场,或进行保值,或参与投资。国际棉花价格波动非常剧烈,没有任何一家涉棉企业不参与棉花期货交易。若不将自己的现货贸易进行100%的套期保值就意味着赌博,公司随时可能破产。
改革开放以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棉花生产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2003年的棉价波动更为剧烈,最高每吨升至19000元左右,比2002年翻了一番,而今年以来又连续下跌6个多月,每吨缩水六七百元。棉价如此大起大落,让棉花流通和纺织企业猝不及防。而棉花期货恰恰可以有效化解棉农和涉棉企业的风险。早在1994年,郑商所就开始对棉花期货交易进行全面研究,并初步设计出了棉花期货合约,终于在十年后的今天推出了棉花期货。
(二)燃料油期货品种
早1993年,中国曾相继开办了上海石油期货交易所、北京石油期货交易所,并在广州联交所挂牌交易石油期货。然而,由于当时国内石油价格的双轨制和上下游、产供销、内外贸的严重脱节,导致了国内石油市场流通秩序的混乱局面。为此,1994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改革石油、成品油流通体制的通知》,实行“统一政策、统一价格、统一调拨、统一质量标准”的石油流通政策。失去现货市场依托的石油期货交易逐渐萎缩直至停止。当能源问题在当今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日渐突出的情况下,燃料油期货孕育而出,同时也意味着中国石油市场体系一场重大变革的开端。随着我国工业化速度的加快,石油进口数量大量增加,仅2004年1—9月,我国就进口原油9000万吨左右,出口原油430万吨,估计全年将进口原油将近1亿吨。
(三)玉米期货品种
玉米是我国的大宗粮食品种,其生产、消费区域分布广泛,年产量和年消费量均在1?2亿吨左右,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产量占我国粮食生产的1/3。早在10年前,玉米期货曾在中国期货市场上市,但自1995年被停止交易后一直没有恢复。1999年,吉林省、大连市政府联合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恢复玉米期货交易的请示》,大商所进行了五年不懈的玉米期货研究。吉林省是我国玉米生产的大省,玉米期货可以带动吉林省玉米产业和玉米经济的更大发展,推动吉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规范、稳步发展和完善玉米期货,不仅有助于粮食流通企业降低经营风险,提高国家粮食安全水平,更能够为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和增收奠定基础。
二、三大品种上市的影响及其功能发挥
(一)生产信息充分互换,生产者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棉花期货品种上市后,对于棉农来说,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及时了解期货市场行情,由此决定是否卖给棉花经纪人或棉麻公司,还可以依据今后几个月的价格,扣除种子、农药、人工、运输、仓储等成本,决定种植面积。玉米期货品种上市后,对于全国5亿多种植玉米的农民来讲,玉米期货市场的权威和超前的价格不仅可以提供播种和卖粮的参考信息,还可以指导龙头企业与农民签订订单,帮助农民提前锁定种植利润,以市场的手段促进农民增收。期市可以把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供求因素直接反馈给农民,也把产区农民的售粮趋向反馈给需求者,实现信息互换。这样,售粮的价格和收购的价格更加透明化,使农民由过去被动地卖粮变为主动地售粮。
期货套期保值功能还有助于促进农民增收。当期货价格较高、相对收益较好的时候,农民就可以选择播种,并且考虑在期货市场上锁定销售价格。即便丰收季节价格大幅下跌,同样可以获得较好收益。
(二)推动基础产品产销体制的市场化改革
中国的商品流通体制正进入攻坚阶段,其中大宗产品流通,如粮食、棉花以及能源产品如石油的流通体制改革都在不断深化。这个时候推出相应的期货品种正好顺应了流通体制改革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满足了流通企业的需要。
长期以来,玉米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家严格控制的最重要的粮食品种之一,直到2003年底,东北少部分玉米主产区还对玉米收购及价格实行政府管理。而此次玉米期货获准上市,说明国家的整个市场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玉米期货的上市,对发挥期货市场功能、完善市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玉米期货的上市,我国重要大宗粮食期货品种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期货市场稳步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今后,农产品期货品种可以考虑水稻、油菜籽及其他一些大宗产品期货品种,这对于完善这些农产品的市场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在燃料油期货推出的同时,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和上海久联集团公司也在积极谋划设立上海石油交易市场有限公司,而广州也有意成立集中的石油交易市场进行现货交易。未来的国内石油市场体系肯定会产生革命性的变化,少数大公司垄断国内石油市场的局面必将发生改观。
(三)为产销企业创造了市场机会
以前,国内不少企业通过代理机构在境外从事燃料油期货的套期保值操作,这种处于“灰色地带”的交易使企业面临很大的风险。上海期货交易所推出的燃料油期货无疑提供了更加方便安全的套期保值平台,使国内各种规模的企业都能充分利用期货市场,规避燃料油市场价格剧烈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
我国目前几乎所有食用油生产企业以及豆粕生产企业都通过期货市场来保值。玉米期货推出后,大连的松源集团、吉林粮食集团粮油购销有限公司等一大批粮食流通企业都在忙着寻找投资机会。
(四)价格发现功能充分发挥
今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连创新高,一度突破55美元/桶,接近60美元/桶,能源问题的重要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国内燃料油期货上市以来,价格和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紧密相关,涨跌也与国际市场保持同步,充分体现了价格发现的功能。
作为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玉米在世界粮食市场地位显要。过去几年中国大量出口玉米,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玉米出口大国,对世界玉米价格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由于缺乏公开透明的价格信号作为参考,政府在调控玉米贸易上经常面临尴尬局面。以2003年为例,由于我国是在年初发布出口计划,而这时新玉米还没有播种,陈玉米供应压力较大,所以有关部门鼓励玉米出口。而在2003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玉米出口价格只有每吨125美元左右。但是到了秋季的时候,我国以及美国玉米减产,玉米价格大幅上涨,我国企业却不得不继续以低价格大量出口玉米到邻国,加剧了国内玉米供应紧张形势,等于花费大量资金补贴了国外饲料、养殖业。而到了今年初,同样由于缺乏价格信号作为参考,在国际玉米价格已经达到每吨220美元的时候,我国玉米离岸价格只有每吨150美元,非常具有竞争力。而我们却因为2003年底的供应紧张而大幅削减出口配额,错失出口玉米赚取外汇的黄金时机。有了玉米期货,就可以随时了解未来一年价格走势,而价格则包含了丰富供需信息,可以由此判断未来我国玉米供应是短缺还是过剩,从而增强宏观调控的效率。
(五)争夺产品定价权,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我国推出三大期货品种,也将影响到该产品的国际期货价格,使得我们对大宗产品的国际价格拥有更多发言权,对于控制进口成本,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由于我国玉米消费不断增长,而产量波动较大,造成玉米库存连年降低,未来进口玉米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美国农业部预测,我国将会在未来两年内转为玉米净进口国。有了自己的玉米期货,就等于在玉米定价上有了更多发言权。大连玉米价格将会成为和芝加哥玉米价格分庭抗礼的世界性玉米价格,对于间接调控玉米进口成本十分重要。
期货市场的作用还表现在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导向作用上。期货市场取得了定价权,就可以在指定交易品种时把不符合产业结构的品种排除在外。现在,棉花定价中心在美国,如果我国棉花期货市场不断完善,不排除我国成为定价中心的可能,并最终对棉花种植品种以及棉花进口起到指导作用。
三、三大期货品种的市场表现及其分析
自6月1日上市起,棉花期货价格一路下跌、成交清淡,市场行情挡住了涉棉企业入市的脚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1)2003年棉花的价格偏高,2004年种棉的企业多了,出口纺织业放缓对棉花需求,导致增幅下降。国内国际棉花价格处于下跌趋势使投资者选择买涨不买跌,市场缺乏买入力量。(2)农业发展银行曾发出通知,要求在农发行贷款的棉花企业,目前一律不准进入期货市场。在农发行申请贷款的大多是国有企业,这一政策使国有涉棉企业的套期保值难以实现,这限制了很大一块交易资金。在国外,如果一家银行给企业贷款,首先要看这个企业是否已经做了套期保值,而现在恰恰相反,参与期货交易,就失去了贷款资格。
自8月25日上市以来,燃料油期货表现良好,交易保持活跃,市场运行平稳,并与国际市场和国内外现货市场价格形成联动。截至2004年10月29日,在共计43个交易日内,各月合约累计成交已达3639万吨,总成交金额为803亿元;日均成交量为84万吨,成交额为18亿元,日成交量已远远超过新加坡期货交易,居世界第一位。目前参与企业运作都较为谨慎,普遍采取了尝试性的,并在逐步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的基础上,为今后大规模进行套期保值打好基础。同时,从8月底以来的成交情况看,国内燃料油期货成交量与空盘量非常不成比例,这实际上反映了燃油期货参与者的结构失衡。投机者短线交易成为市场的主要力量,显然这并不是国家重启燃油期货市场的初衷。做惯国际期货市场的中石油、中石化等国内石油巨头,基本未参与到国内期货市场中来。这种供需结构决定了入场交易的大多是规模很小的民营贸易商,这无疑提高了市场的风险性。
国家选择燃料油作为期货品种充分考虑到了中国的国情。目前在国内,原油、成品油、燃料油三个品种中,燃料油的市场化程度最高,但燃料油市场的需求增长幅度远远赶不上原油和成品油。实际上,在石油期货中,燃料油并不是特别理想的品种。在当前的石油流通体制下,燃料油是上海期货交易所继上海石油交易所之后重新楔入石油期货的惟一选择。我国目前的石油市场定价机制是2001年10月确定的。成品油价格从紧跟新加坡市场每月调整的定价方式,改为以纽约、鹿特丹、新加坡三地市场一揽子价格的加权平均值为定价基础(即中准价),两大石油集团(中石油、中石化)有上下8%浮动权力的定价机制。这种与国际油价变化相适应,在政府调控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存在着一些弊端:跟踪国际市场油价使得国内存在一个价格滞后期,因此,对价格管理者来说是“事后价格”的中准价,对成品油交易者来说则是个“事前价格”。即使信息及时,企业管理完善,成品油价格实际上也是个不由企业决定的“计划价格”。
虽然商务部已决定,从2004年1月1日起,取消燃料油国营贸易进口配额管理,改为自动许可管理,但很多企业拿不到进口许可证或者拿到的数量和需要量相差较大,与商务部新规定中按需申请的说法相去甚远。这种隐性进口配额将对燃料油期货的发展有负面影响。虽然我国现阶段的能源短缺状况决定了国内对燃料油的需求增长还将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但国际燃料油市场的总体表现则为供大于求,欧美等发达国家出于环保的考虑对燃料油的使用正逐年下降。因此,从长远来看,燃料油的价格并不会跟着原油价格同比例增长,一旦原油价格有所下滑,燃料油价格下滑的速度还会更快。
尽管受新玉米的上市、玉米出口量大幅减少、玉米饲用消费量明显减少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国内玉米市场呈现持续走弱态势,但玉米期货被公认为前景最好的品种。中国高达8000万吨的玉米国内贸易和千万吨级的国际贸易,将使得大商所玉米期货价格在国际、国内定价体系上成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现货商参与玉米期货的热情非常高,今后玉米期货的规模也会相当大。9月22日,玉米期货上市首日,就创下了成交量32.75万手、空盘量13.25万手的佳绩,全天交投活跃,价格波动平稳。虽然是第一天开始交易,已有一些现货企业参与其中。玉米在期货市场上的大品种本色得到初步展现。因为只有广大现货企业和投资者共同广泛参与的期货品种,才能提供最大流动性,从而形成基准而权威的市场价格。玉米期货首日交易情况表明,市场各方普遍看好玉米期货上市起点高、现货市场基础好等优势,并认为玉米一定会成为中国期货市场上最闪亮的交易品种。尽管大豆期货在国内外市场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影响力,但从长远看,作为小品种的大豆无法与玉米期货相提并论。玉米的现货交易量大,人们对玉米再熟悉不过,因此普遍相信玉米的市场魅力与投资价值。
对于广大玉米现货商如饲料养殖业用户来说,玉米期货更是不可或缺的帮手。这些现货商是玉米期货得以走向成功的中流砥柱,与众多投资者一同使玉米期货保持良好的流动性,并且不至于和现货价格出现脱节。而大连商品交易所成功运作大豆和豆粕期货的经验,以及地处东北地区的地理优势,也有助于吸引众多生产商、消费商和流动企业参与玉米期货市场。
四、加强期现市场互动——大品种市场活跃的关键
三大品种涉及广大农户、涉农企业、工业企业的利益,要充分发挥三大品种的期货市场功能,就必须与现货市场互动。充分发挥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套期保值”两大功能,引导农户、涉农企业、工业企业在进行生产、流通、消费以及进行现货交易时,同时进入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以回避现货市场的风险,并学会按市场原则进行基差交易。如果我国期货市场能尽快推广期货转现货业务,将吸引更多的交易当事人进场成交。同时,还应充分发挥现货批发市场的功能,引导交易当事人进入规范的现货市场交易,进行产销区域间的采购和批发,进行进出口商品的采购与抛售,进行国家储备品种的采购和轮换。当两个市场紧密联动时,就可以促进三大商品的标准化生产、专业化作业、规模化经营,做到期货市场的仓单(Warehouse Receipts)和现货市场的栈单(Warehouse Receipts)互通,使仓单(栈单)交易成为期现两个市场的“结合点”,从而使仓单(栈单)转换为“订单玉米”、“订单棉花”、“订单燃油”,使“订单经济”落到实处。
充分发挥期货市场的投机功能,应适度放开对交易当事人的一些限制,吸引一些投机交易者进场交易。要规范其交易运作,避免违规操作,通过交易所、期货公司、交易当事人风险预警机制的完善,保护交易当事人的利益,从而使大品种市场“活而有序,活而不乱”。
还要发展远程交易和网上期货交易。计算机和网络的科技创新将带来贸易的深刻革命,三大品种涉及的交易当事人较多,如果能够采用多种方式参与期货交易,就能够充分发挥其大品种期货市场的功能。近几年来,我国三大期货交易所已经跻身全球十大交易所行列,远程交易和网上交易是缩短中国期货交易所与发达国家距离的有效途径。
总之,棉花、燃料油和玉米三大期货品种由于上市时间不长,其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目前虽然有些品种的表现不尽人意,但其重大的经济意义是不容置疑的。可以相信,三大期货品种的上市将在完善市场体系、推动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国家经济安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