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美国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国际贸易概况

  作者: 来源: 日期:2004-11-10  
     美国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国际贸易概况

    

     美国是粮油作物、动物产品生产和贸易大国,每年近50%的粮油作物和40%的动物产品用于出口。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逐年减少,粮油和畜产品需求逐步扩大,中美两国农产品贸易会进一步发展。全面了解美国粮油作物和主要动物产品生产和分布的基本情况,对促进两国经贸往来有所裨益。本文简要介绍美国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粮油作物和牛肉、猪肉、禽肉、禽蛋、奶类等动物产品的生产和贸易情况,供参考。

     第一部分 美国粮油作物生产和国际贸易情况

     一、小麦生产

     美国是小麦生产和出口大国,小麦年产量约为6000万吨,出口量

     占其年产量的一半左右。所产小麦的大致使用去向是近50%出口海

     外,30%以上用于国内食品消费,近10%用作牲畜饲料,5%作为种子。

     (一)美国小麦的基本分类和用途

     美国小麦按硬度、颜色和播种季节的不同,分为硬红冬(Hard Red Winter, HRW)、硬红春(Hard Red Spring, HRS)、硬白麦(Hard White, HW)、软白麦(Soft White, SW)、软红冬(Soft Red Winter, SRW)和硬质麦(Durum)等6个基本类别,每类小麦都有其特定的加工、烘烤和食用特性。

     硬红冬播于秋季,其蛋白质含量较高,平均在11-12%,具备良好的加工和烘烤特性,主要用于制作面包。

     硬红春播于春季,除具备良好的加工和烘烤特性外,蛋白质含量最高,平均在13-14%。根据色度、硬度和透明度(DHV,即Dark, Hard and Vitreous)的不同,进一步细分为深北春(Dark Northern Spring)、北春(Northern Spring)和红春(Red Spring)等三类。硬红春主要用于磨制面包和饼干所需的高等级面粉。

     硬白麦用于面条、发酵面包(yeast bread)和普通面包(flat bread),是从美国白麦类新分出的种类。

     软白麦的蛋白质含较低,通常只有10%左右,并进一步细分为软白(Soft White)、白棒(White Club)和西部白(Western White)三类。

     软红冬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也只有10%左右。软麦主要用于制作蛋糕、糕饼(pastries)、普通面包、松脆和快餐食品。

     硬质麦主要播于春季,也有少量播于冬季。硬质麦是美国小麦中硬度最高的品种,主要用于制作意大利面条和空心粉。

    

     (二)美国小麦的生产情况

     1、美国小麦生产的地域分布

     美国小麦分类种植地域分布的大致情况为,硬红冬的种植量占全美总量的近40%,分布于美大平原地区,即从密西西比河向西到落基山,从南北达科他和蒙大拿向南至得克萨斯;硬红春主要分布于南北达科他、蒙大拿和明尼苏达等中北部地区;硬白麦产于加州、爱达荷、堪萨斯和蒙大拿等地;软白麦主产区是美太平洋沿岸北部地区(Pacific Northern);软红冬产于美东部,从得克萨斯中部向北到大湖区,向东到大西洋沿岸,集中产于伊利诺伊、印地安那和俄亥俄,该品种产量较高;硬质麦产区与硬红春产区大致相同,但有一小部分冬播麦产于亚利桑纳和加州。

     美国小麦主产区大致有两大一小共三个三角地带。一是以北达科他为主,连带蒙大拿、明尼苏达和南达科他所形成的大三角地带;二是以堪萨斯为主,连带俄克拉荷马、科罗拉多、内布拉斯加和得克萨斯所形成的大三角地带;三是以华盛顿州为主,连带爱达荷和俄勒冈一部形成的小三角地带。该图还列出了位居美国小麦产量前10位的州及产量,其中北达科他排在首位,堪萨斯其次,华盛顿列第三,蒙大拿第四,南达科他第五,爱达荷第六,明尼苏达第七,俄克拉荷马第八,科罗拉多第九,内布拉斯加第十。上述10个州的小麦产量占美国小麦总产量的70%。(1公顷 = 2 .47英亩)

     美国小麦中冬麦种植面积占70-80%。以下介绍前述6类小麦的种植地域分布情况。

     硬红冬生产占全美的近35%,是美国种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小麦种类。2001-2002年,硬红冬的种植面积为2900万英亩,收获面积为2090万英亩,亩产36.7蒲式耳。硬红冬分布于美大平原地区,即从密西西比河向西到落基山,从南北达科他和蒙大拿向南至得克萨斯,其中华盛顿州也有一部分。硬红冬的主产区是以堪萨斯为主的中部大三角地带。

     硬红春生产占全美的近30%,居全美小麦生产的第二位。2001-2002年,硬红春的种植面积为1480万英亩,收获面积为1370万英亩,亩产34.7蒲式耳。硬红春产地主要分布于南北达科他、蒙大拿和明尼苏达等北部地区;华盛顿、俄勒冈、加州和科罗拉多也出产一部分。

     白麦生产约占全美的17%,其中硬白麦占3%,软白麦占14%。2001-2002年,白麦的种植面积为430万英亩,收获面积为410万英亩,亩产57蒲式耳。美国硬白麦主要产于加州、亚利桑那和堪萨斯。软白麦主产区是太平洋沿岸北部地区,包括俄勒冈、爱达荷、蒙大拿等西北几个州;东部的密执根和纽约两州也出产此类小麦。

     软红冬生产占全美的16%左右。2001-2002年,软红冬的种植面积为860万英亩,收获面积为720万英亩,亩产55.7蒲式耳。软红冬主产于美国东部地区,即南从得克萨斯中部向北到大湖区,西从堪萨斯中西部向东到大西洋沿岸的广大地区,集中产于伊利诺伊、印地安那和俄亥俄三州。

     硬质麦生产占全美的5%,2001-2002年硬质麦的种植面积为290万英亩,收获面积为280万英亩,亩产30蒲式耳。主产于美国北部地区,包括南北达科他、蒙大拿和明尼苏达四州,也有一小部分冬播麦产于亚利桑纳和加州。

     2、美国小麦的种植与收获面积

     美国农业部国家农业统计司(USDA - National Agricultural Statistics Service,NASS)的资料显示,80年代初以来,美国小麦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从1982年的8600多万英亩降至2003年的6170万英亩。

     2004年,美国冬小麦的总种植面积为4346万英亩,比上年减少1.4万英亩。

     2003年美国小麦收获面积为5284万英亩,比上年增加了700万英亩,增长15.%。主要原因是小麦主产区的收获面积大量增加。

     3、美国小麦产量变动

     美国小麦生产规模列在中国、独联体和欧盟之后,是世界第四大小麦产区。从近几年小麦产量的变动情况看,美国小麦占世界的比重约为9-10%,而消费量只占世界总消费量的近6%。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小麦产量呈波动状变动趋势,产量变动幅度相当大。1998年产量达到25.4亿蒲式耳的峰值,2002年跌至16.2亿蒲式耳,跌幅高达36%。2003年又升至23.4亿蒲式耳,在上年基础上大涨25%。(1蒲式耳小麦=60磅=27.24公斤)

    

     (三)美国小麦的仓储情况

     美国小麦仓储大致分为两级。第一级是乡村仓储(country elevator)。全美有1000多个乡村仓储点,其中很多归属麦农合作协会(farmer cooperative associations),另一些归大型谷物出口公司,还有一些归谷物公司、面粉厂或本地商人。第二级是终端仓储(terminal elevator)。终端仓储商从乡村仓储商那里收购小麦,经定级后一般是进行分级存储。终端仓储一般坐落在小麦交易中心和港口,有些终端仓容量可达百万吨以上。

     2001年美国小麦仓储占世界仓储量的比重为12.4%,2002年下降到11.6%,目前保持在12%左右。

     美国小麦仓储绝大部分是出于商业目的私人仓储,政府部门只保持很小一部分仓储小麦,主要用于国际粮食援助。

    

     (四)美国小麦的贸易情况

     1、美国小麦的贸易过程和交易方式

     麦农是小麦贸易的起始点。小麦收获后,麦农有多种选择,一是直接按市场现价卖给乡村仓储商,二是自储或是由乡村仓储商代储,待价而沽;三是卖小麦期货。乡村仓储商的小麦一般面向面粉或食品加工厂,或是卖给终端仓储商。大型小麦加工企业小麦用量大,一般从终端仓储商处购买小麦,不从乡村仓储商直接采购。

     1995-2004年美国农民的小麦销售价格变动幅度相当大,高到每蒲式耳5.7美元,低到每蒲式耳2.2美元,价格走向呈U型变动趋势。价格变动幅度大,意味着小麦交易的风险也较大。为避免价格风险,小麦交易中一般都采取套期保值(hedge)方式。

     小麦交易分为现货交易(cash grain)和期货交易(futures)。现货交易多数情况下出现在麦农与乡村仓储商间。大宗小麦贸易一般都采取套期保值手段,因而与期货交易密切。美国小麦期货交易全部通过芝加哥交易所(The Chicago Board of Trade,CBOT)、堪萨斯城交易所(Kansas City Board of Trade)和明尼阿波利斯谷物交易所(Minneapolis Grain Exchange)这三家进行。在长期的实际运作中,形成了三家对不同小麦品种期货交易的自然分工。软红冬在芝加哥交易,硬红冬在堪萨斯城交易,硬红春和白麦在明尼阿波利斯交易。

     2、美国小麦的出口贸易

     美国小麦生产量大大高于其国内消费量,有近一半出口国外。2001年美国小麦出口占世界出口量的比重为26.1%,2002年升至27%,目前处于31.2%的水平上。2001年小麦出口量占美国生产量的比重为47%,2002年降至46.1%,2003年处于48.7%的水平上,出口量为2443万吨,出口额占农产品出口额的7%。

     从小麦分类出口情况看,硬红冬出口量占全美小麦出口的近40%;硬红春出口量占全美的20%多;软白麦出口量占20%左右,主要出口地区是亚洲和中东;软红冬出口占14%左右;硬质麦出口约占5%;硬白主要供应美国内市场,出口量很小,但预计今后出口比例会逐渐增大。

     小麦出口市场存在公开招标(Public Tender)、私下招标(Private Tender)、公开市场(Open Market)等三种方式。

     出口海外的小麦所经港口有四大块。一是墨西哥湾港口(Gulf of Mexico ports),美国小麦出口的近一半经由该处的港口。二是西岸的太平洋港口(Pacific ports),约44%的出口小麦经此装船。三是大湖区和圣劳伦斯海道(St. Lawrence Seaway),经此出口的小麦占全美小麦出口的5%,四是大西洋港口(Atlantic ports),经此出口的小麦仅占全美小麦出口的2%。

     美国小麦出口商通常分为三类。一是大型私人跨国公司。此类公司组织形式一般是垂直型的,并在主要小麦进口国都设有代表处。二是中小型私人跨国公司。此类公司并不直接拥有或经营主要的谷物储运设施,但拥有一个国际性的进口国小麦代理代表网络。三是合作制小麦经销公司或麦农自己所有的合作社。

     在美国有多家经营小麦出口的公司,较大型跨国出口商有嘉吉公司(Cargill)、ADM 公司(Archer-Daniels-Midland Company)、LDC公司(Louis Dreyfus Corporation)和ZEN-NOH (National Federation of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Associations)。上述出口商占据了美国大部分谷物出口市场。嘉吉公司(Cargill)是一家私人公司,从美国出口的谷物量最大,约占美国谷物总出口量的35%,小麦出口占美国小麦总出口量的近20%。ADM是一家美国上市公司。LDC是欧洲的私人公司。ZEN-NOH是一家日本合作制公司。

     由于小麦黑穗病(TCK)问题,我国一直很少从美进口小麦。<中美农业贸易协议>签署以后,中美科学家联合对TCK传入中国的风险进行了评估。直到2003年我国从美进口小麦的数量也很有限,每年维持在10-20万吨的水平。2004年初我有关部门派采购团来美,3月签订采购80万吨的合同,预计全年采购量将超过200万吨。

    

     二、美国的玉米生产

    

     (一)美国玉米种类

     美国玉米90%以上用于饲料,分为臼齿玉米(Dent Corn)、甜玉米(Sweet Corn)和爆花玉米(PopCorn)三类。臼齿玉米即玉米粒的顶部有凹陷的玉米,该种类又细分黄玉米、白玉米和混色玉米三种。黄玉米产量比其他两种玉米的产量大得多,主要用于饲料和加工甜料(sweetener)、淀粉以及其它民用、工业用产品。白玉米加工成玉米面、玉米粥(hominy)和粗玉米粉(grits)等。混色玉米用于生产饲料。

     美国臼齿玉米种植面积占全美的99%,甜玉米生产面积只占全美的1%左右,爆花玉米面积占不到0.5%。全部玉米作物的1/3留在农场用于牲畜的饲料,其余的由农户售给乡村仓储商。

    

     (二)种植分布

     玉米是温带作物。美全国大部分州都种植玉米,玉米主产区在五大湖的西南部,即美国的心脏地带(Heartland Region),包括伊利诺、衣阿华、印地安那、南达科他和内布拉斯加东部、肯塔基和俄亥俄西部、密苏里北部。玉米生产依阿华排在首位,伊利诺其次,两州产量约占全美的三分之一。位居玉米生产前10位的州还有内布拉斯加列第三,明尼苏达第四,印地安那第五,南达科他第六,堪萨斯第七,密苏里第八,威斯康星第九,俄亥俄第十。以上10个州的玉米产量占美国玉米总产量的近90%。

    

     (三)种植与收获面积

     美国玉米种植直接受国内和国际市场需求驱动,二十世纪80年代以后起伏较大,总趋势是不断增长。1983年种植面积5200多万英亩,1985年猛增到8400多万英亩,两年之内增长60%,到1988年又下降到5800万英亩。此后平稳增长,1994年前后有所起伏,1997年至今每年都维持在8000万英亩左右。

     2004年,美国玉米的总种植面积为7900万英亩,比2003年略有增长。各州玉米种植面积和变动情况可参见图13。每个州上面数字表示当年种植面积,下面数字表示在上年基础上的变动数。标为红色的州表示其玉米种植面积比上年减少,标为蓝色的州表示其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标为白色的州表示其种植面积与上年持平。

     2003年美国玉米收获面积为7114万英亩,比上年增加了183万英亩,增长2.6%。近年来美国玉米收获面积每年都有小幅增长。

    

     (四)美国玉米产量变动

     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玉米生产国,2003年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世界的20%和42%。排在第二到第五位的分别是中国、巴西、墨西哥和印度。从近几年玉米产量的变动情况看,美国玉米的总产和单产都居世界首位。单产2003年达到8.92吨/公顷,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一倍,比我国高1.8倍,所以美国能够用占世界20%的种植面积生产出42%的玉米。美国玉米70%用于国内消费,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34%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玉米产量呈波动状变动趋势,产量变动幅度相当大。1993年产量为63.4亿蒲式耳,1994年达到100亿蒲式耳的峰值,1995年跌至74亿蒲式耳,跌幅26%。1996年回升到92.3亿蒲式耳以后未再跌破90亿蒲式耳。2003年产量90.1亿蒲式耳,合2.288亿吨,为近8年最低。(1蒲式耳玉米=39.37公斤)

    

     (五)玉米出口贸易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玉米出口国,近十年出口量占世界出口总量的50%以上。1995-96年曾占到80%。1999年出口了5200万吨,随后数量有所下降,2003年降至4100万吨,占当年世界出口量的52%,我国为20%,阿根廷巴西占16%,四国占世界出口市场的90%。

     俄罗斯曾是美国玉米的最大买主,每年进口量达到800-1000万吨,现已基本不再大量进口。目前进口美国玉米的主要国家是日本(每年进口1500万吨),墨西哥和我国的台湾省每年分别进口500万吨左右。亚洲其它国家如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和东欧国家也是美国玉米出口的重要市场。

     我国是美国玉米出口的主要竞争对手,2002年出口玉米1167万吨,2003年达到1524万吨。韩国(每年需900-1000万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是中美玉米出口竞争的市场,向这些国家出口我有地理优势和价格优势。美专家预测,随着中国玉米库存量的迅速下降,出口将大幅减少。2004年一季度中国仅发出140万吨的玉米出口配额,而2003年同期是670万吨,美国玉米将填补空出的市场份额,预计美2004年玉米出口将恢复到5100万吨的水平,占世界出口市场的65%。

     美国每年从邻国进口少量玉米调剂品种,数量在30-40万吨。

    

     三、美国大豆生产与贸易

    

     大豆是世界四大油料作物之一。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每年生产大豆约25亿蒲式耳,占全球生产的一半以上。所产大豆达150多种,62%用于国内消费,33%用于出口,5%用于种子、饲料等,其余的用于储备。美国大豆生产主要是黄豆,此外还有绿豆、棕豆和黑豆品类。

    

     (一)种植分布

     美国大豆主产区正好涵盖其玉米主产区的中南部分,大豆与玉米产区重叠的原因在于玉米与大豆轮作。美国大豆主产区在大湖区西南部及周围地区(衣阿华、伊利诺、明尼苏达、印地安那、俄亥俄、威斯康星)、中西部(内布拉斯加、南达科他、堪萨斯)和东南部(阿肯色、田纳西、左治亚)。2003年位居美国大豆生产前10位的州是,伊利诺、衣阿华、明尼苏达、印地安纳、内布拉斯加、俄亥俄、密苏里、南达科他、阿肯色和堪萨斯。以上10个州的大豆生产占全美的95%。

    

     (二)种植与收获面积

     美国大豆种植面积从1992年开始持续稳步增长,当年种植面积为5800多万英亩,到2000年增长到7400多万英亩,八年中增长27%。2002-2003年略有下降,种植面积为7300万英亩。

     2004年美国大豆的总种植面积达到创记录的7540万英亩,比2003年增长3.2%。美国各州大豆种植面积和变动情况可参见图。每个州上面数字表示当年种植面积,下面数字表示在上年基础上的变动数。标为红色的州表示其大豆种植面积比上年减少,标为蓝色的州表示其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标为白色的州表示其种植面积与上年持平。

     (三)美国大豆单产与总产

     美国大豆在不同的种植区域内其单产变化很大。中西部和大湖地区单产最高,2002年平均单产超过40蒲式耳/英亩,最高的衣阿华州达到48蒲式耳。东南部地区大豆单产较低,2000年以前平均不到20蒲式耳/英亩,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应用,平均单产已经提高到30蒲式耳以上。美国大豆单产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这些地区光热条件得天独厚,特别适合大豆生长。二是生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将转基因技术应用于大豆生产的国家,推广面积占90%以上,主要是抗杂草转基因大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虽然减少了除草剂的使用,增加了产量,但其对环境和人类产生的影响在短期内仍无法确定,许多国家持谨慎态度。

     美国大豆种植面积近10年来稳步增长,但总产量在2001年达到28.9亿蒲式耳后有所下降。2002年为27.5亿蒲式耳(8873万吨),2003年进一步下降到24.2亿蒲式耳(7500万吨),为1995年以来最低水平。

     美国大豆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2%,其次是巴西和阿根廷,分别占20%和14%。我国排在第四位,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0%。

    

     (四)美国大豆贸易情况

    

     1、大豆国内贸易

     美国大豆农场主和农民合作组织都建有自己的仓储设施,大粮商在各州也建立自己的仓储和收购站。收获大豆后农场主或是自储或是交由乡村仓储商代储,或是直接卖给大粮商。大豆价格是根据芝加哥期货交易市场(CMOT)价格加上一定贴水(基差)确定的。农场主根据价格的高低决定是自储还是代储,或直接出售。大粮商往往根据要货的紧急程度、收购的不同地点制定不同的市场价格。同一地点有多家公司和仓储商的收购站,形成收购过程的竞争局面,其结果是农民得到最好的服务和最合理的价格。

     美国农场主出售大豆带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在收购后的6 个月内70%以上的大豆都已出售完毕,特别是10月份一个月的出售量占全年总销售量的25%。

     大豆收购后其总量的60%用于在国内加工榨油,35%用于出口,其余的用于种子和饲料,大豆出口成为美国农民种植大豆的主要驱动力。

    

     2、大豆国际贸易

     美国不但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也是最大的出口国。每年大豆产量的40%用于出口,年出口量在2400-2800万吨之间。美国有相当数量的农场主专门为出口而种植大豆,国际市场的需求和行情变化直接影响美国大豆的生产。

     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地,曾是大豆的出口国,现已变成世界上最大的进口国,2003年从国际市场上进口了2074万吨,比前一年增加了83.3%,其中50%左右来自于美国,是美国大豆的最大买主,2003年进口美国大豆1100万吨,其中70%是转基因大豆。尽管欧盟对美转基因大豆颇有微词,其从美国进口量排在我国之后列第二,平均每个销售年度(9月1日-次年8月31日)进口600-700万吨。排在第三和第四位的是墨西哥和日本,2003年分别从美进口410万吨和370万吨。印尼、韩国、泰国分列5-7位,每年进口100万吨左右。

     美国大豆生产集中于大湖区、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和东南部地区。为便于运输,大豆出口的主要港口分为两大块:一是墨西哥湾港口。大湖区及中西部各州生产的大豆通过美内河运输系统和陆路系统运往密西西比河沿岸的粮库,再转入驳船,每只驳船装载1500吨左右,10-20只驳船组成拖船队运往墨西哥湾的港口。出口大豆的80%从此装船出海。墨西哥湾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转运中心。二是大湖区的圣罗伦斯河和大西洋港口,经此出口的大豆占全美大豆出口的16%。

    

     四、美国燕麦的种植分布

    

     目前每年全球的燕麦产量约为25亿蒲式耳,美国只生产3亿蒲式耳,占全球生产的12%左右。70年代美国曾是最大的燕麦出口国,但现在已变进口国,每年进口燕麦5-8亿蒲式耳,相当于其国内用量的15-18%。

     燕麦分为白、红、灰、黑四种。白燕麦主要生长于美国俄亥俄河以北和落基山以东,是燕麦生产的最大部分;红燕麦生长于得克萨斯州俄亥俄河以南,俄克拉荷马和堪萨斯州;灰燕麦生长于太平洋沿岸北部;黑燕麦种植量很少,零散分布于美国许多个州。

     美国燕麦主产区在美国中北部和大湖区南部。位居美国燕麦生产前10位的州是,南达科他、北达科他、威斯康星、明尼苏达、衣阿华、宾西法尼亚、内布拉斯加、俄亥俄、伊利诺、纽约。以上10个州的燕麦生产占全美的74%。

    

     五、美国葵花的种植分布

    

     葵花也是世界四大油料作物之一,最早产于墨西哥和美国的亚利桑那州。目前全球葵花籽生产量约为2100万吨,其中独联体国家占世界产量的1/4,列世界第一,其次是阿根廷、法国、西班牙,美国排第五,产量占全球的6%。中国排第六。美国出口葵花籽只有其产量的10%,但葵花籽油出口占葵花籽油产量的60%。

     美国葵花分为油籽葵和食用葵两类。油籽葵占葵花总量的90%,食用葵只占10%。美国的油籽葵主要生长在南北达科他和明尼苏达,食用葵的主产区是北达科他和明尼苏达,部分生长在南达科他、加州和得克萨斯。位居葵花生产前7位的州为北达科他、南达科他、堪萨斯、明尼苏达、科罗拉多、内布拉斯加和得克萨斯,这7个州的生产占全美的99%。

    

     六、美国水稻的种植分布

    

     2002-2003年,美国水稻的种植面积为302万英亩,收获面积为300万英亩,平均亩产6578磅。2004年种植面积326万英亩。比2003年有所增加。

     如图20所示,美国水稻主产区有南方和加州两个产区。南方产区是个跨越阿肯色、密苏里、路易斯安那、得克萨斯和密西西比等五个州的狭长地带,其水稻种植面积占全美的83.5%,其中阿肯色州是美国水稻种植州之王,一个州的种植面积就占了全美的46.8%。而整个加州产区也只占全美的16.5%。南方产区中其他四个州的种植分布为,路易斯安那占16.7%,密西西比占7.9%,得克萨斯占6.4%,密苏里占5.9%。

     美国水稻按稻粒形状分为长粒(Long Grain)、中粒(Medium Grain)和短粒(Short Grain)三类,其种植面积分别占全美水稻总种植面积的78.3%、20.9%、0.8%。其中长粒稻集中在南方产区,而中、短粒稻集中于加州产区。

    

     第二部分 美国动物产品生产和国际贸易情况

    

     一、动物产品生产的特点

    

     美国的动物产品生产与种植业生产并重,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8%,生产和贸易呈现如下特点:

    

     1、畜产品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高。美国是畜牧业生产的超级大国,各种畜产品的产量在世界上都居前列。2003年肉类总产量为3910吨,占世界肉类总产量的15.6%。肉牛存栏9610万头,居世界首位,牛肉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均居世界首位。美国是世界第二大禽肉生产国,禽肉产量超过整个欧洲产量,鸡蛋产量仅次于我国列世界第二位。20世纪90年代中期人均肉类的消费量开始达到100公斤,1997年为125公斤,2003年为140公斤。人均占有禽肉和禽蛋居世界前列。

    

     2、畜牧业生产呈带状分布。与美国的种植业相似,畜牧业生产也呈带状分布,如东北部、北部、中部的乳用畜牧业带集中了全美70%的奶业生产,乳用畜牧业带以南及附近地区是肉用畜牧业带,集中了美国50%以上的肉牛生产和80%以上的生猪生产。德克萨斯州是美国最大的动物产品生产州,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其次是内布拉斯加州和衣阿华州。

    

     3、畜牧业与种植业紧密联系。美国畜牧业生产的高产出主要靠资源的高投入,所以粮食消耗量大。为了减少生产费用,取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最佳的经济效益,美国所有消耗粮食大的畜牧业生产都位于粮食产区。养猪集中的各州如伊利诺州、衣阿华州、印第安那州、密苏里州即位于种植业生产的玉米带上,全国70%的玉米出产在这里,为养猪生产提高了充足和廉价的饲料玉米。

    

     4、畜牧业养殖场规模越来越大,数量逐年减少。随着美国畜牧业生产越来越工业化、专业化,各类畜牧养殖场的规模都在扩大而数量却在减少。1984年全美有43万个猪场,到1996年已下降到不足20万个。1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生产的生猪从上80年代占美国市场的34%上升到90年代的65%。美国三家最大的肉鸡公司已能生产美国42%的肉鸡。

    

     5、集约化生产水平高。美国畜牧业生产在规模效益和利润的驱动下,全行业各畜种畜牧生产水平都很高。蛋鸡生产中每个鸡场的平均规模为20-25万只,最大的蛋鸡场饲养蛋鸡1800万只,最大的肉鸡场可以年产肉鸡上亿只。1/4以上的肉牛育肥场年出栏肉牛10万余头,最大的肉牛育肥企业年出栏30万头以上。

    

     6、畜产品生产过剩,须大量出口,对国际市场依赖性较大。美国畜牧业生产的高度集约化和工业化不但使美国各类畜产品产量名列世界前茅,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前列,也使畜产品出现大量过剩,需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美国畜牧业产值不足国内生产总值的1.5%,但畜产品的出口量却占整个对外贸易出口量的5%,占国内消费的10%以上。禽肉的出口量最大,约占国内生产量的14%,占世界禽肉出口的40%。

    

     二、养牛业

    

     美国牛的存栏数在上世纪70年代初到达1.4亿头的巅峰后一直呈下降趋势,80年代末、90年初曾下降到一亿头以下,后又回升到1亿头左右,1998年为1.012亿头,当年牛肉产量1150万吨,居世界第三位。进入21世纪后牛存栏数仍在下降。2003年全部牛存栏1.039亿头,牛肉产量为1194万吨,占世界产量的21%。牛肉人均占有量44.2公斤,人均消费量31.5公斤。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都居世界首位。

    

     (一)肉牛

     肉牛业是美国畜牧业中最大的生产部门,产值占畜牧业产值的25%。美国的肉牛是16世纪由西班牙人引进到佛罗里达州、密西西比河流域和美国西南部一些地区。17世纪时,英国和荷兰殖民者又将肉牛引进到美国大西洋沿岸一些地区。1805年第一批用玉米育肥的肉牛从俄亥俄州到巴尔的摩,开辟了美国国内的市场。1860年以后随着新修铁路不断延伸,肉牛饲养从大西洋沿岸延伸至伊利诺州、依阿华州和内布拉斯加州。由于具有广阔的优良牧场,温和的气候和大量的廉价玉米,使这里成为美国肉牛业的巨大中心。

    

     1、肉牛存栏与分布情况

     2004年1月全美国有肉用母牛3286万头,育肥存栏牛1381万头,待育肥母牛1532万头,小牛1520万头,产牛肉1194万吨,肉牛业销售收入700亿美元。

     美国肉牛业分布较广,存栏100万头以上的州占70%。集中产地一是中西部地区,包括堪萨斯、内布拉斯加、南达科他、俄克拉何马、科罗拉多等州。二是西部地区,主要包括加利福尼亚、华盛顿、俄勒冈等州。三是东部地区的田纳西、明尼苏达、宾夕法尼亚、佛罗里达等州。四是中南部的得克萨斯州,养牛业最发达,2003年肉牛存栏1400万头,约占全美国的14.6%,居第一位。第二、三位为堪萨斯州和内布拉斯加州,存栏数分别为635万和620万头,各占全国总数的6.5%左右。四到十位依次为俄克拉何马(540万)、加利福尼亚(525万)、密苏里(450万)、南达科他(370万)、依阿华(360万)、威斯康星(330万)和科罗拉多(265万),前10位的肉牛存栏数占全美的57.5%。

    

     2、肉牛品种

     美国饲养的肉牛品种主要有安格斯牛、海福特牛、婆罗门牛、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此外还有短角牛、圣格鲁迪牛等品种,每个品种都有品种协会,实行良种登记,负责品种选育。

     肉牛大部分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杂交,利用杂交优势。杂种牛生长快,易育肥,肉质好。家庭农场饲养比较多的是安格斯牛和海福特牛的杂交一代,其生产性能好,后代适应性强,增重快,出栏率和出肉率高。南部地区多为安格斯牛或海福特牛与婆罗门牛杂交,其生产性能也很好。

    

     3、生产经营方式

     美国肉牛业的经营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放牧肉牛业,这种方式主要是在放牧场上,依靠大量牧草饲养牛犊架子和育肥牛。放牧肉牛业一般规模较小。约一半左右的牛肉产量来自放牧肉牛业。二是育肥肉牛业。通常是先在西部如密苏里、南达科他、北达科他、堪萨斯、肯塔基、蒙大拿等州放牧饲养,“搭好架子”,再转运到得克萨斯州、加利福尼亚州和中北部玉米带的科罗拉多、内布拉斯加、衣阿华、俄克拉何马州育肥。这种方式利用了大量精料,在封闭的环境中对牛进行育肥饲养,专业化程度高,需要大量购入饲料、架子牛和其它一些设备,但使用的土地少,对市场价格和市场周期的反应也较快。架子牛一般是14-15月龄送入育肥场100天左右,由原来体重300-350公斤长到520公斤左右出售。1960年以前,美国的肉牛育肥农场以小型为主,平均每个农场育肥肉牛不到1000头。进入20世纪80年代,情况发生变化,全国420个肉牛育肥场所生产的育肥肉牛占全国总数的一半以上。35000头牛以上的育肥场有100多个,平均每个农场每年销售75000头。二十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了可以育肥10万头肉牛的大型育肥场,通过6个月的育肥,即可上市销售,每个大型育肥场每年可以育肥20万头。目前全美国有肉牛育肥场4万多个,每个肉牛育肥场平均养牛2000头。三是育种肉牛业。这种方式主要是生产优质种公牛和种母牛,作为改良肉牛品质之用。育种肉牛业的经营特点是,需要更高的技术和经验,每头牛的投资也比其它方式的肉牛业高,不需要大量的谷物。不过收益较慢,因为需要许多年才能培育成一头优质种牛。

     美国肉牛生产完全是专业化、社会化和商品化的大规模生产,建立了完整的配套生产体系,因而商品率高,经济效益显著。美国肉牛生产还充分利用天然草场,结合集约化育肥,合理利用资源。特别是肉牛育肥阶段,经全价饲料饲养,在很短时间内既使牛的体重增加一倍,比单纯放牧缩短2年时间,不仅提高了出栏率,而且提高了肉的品质。美国肉牛生产的高度集约化和工业化使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如从二十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末,每头牛的屠宰胴体重从255公斤上升到307公斤。美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在肉牛生产中允许使用激素的国家。

    

     (二)奶牛与奶类制品生产

     2004年1月美国奶牛头数为899万头,比1988年下降10%,比1994年下降4%。比2003年1月下降1%。后备母牛402万头。牛奶产量7502万吨,平均单产8吨,最高单产12吨,人均占有量达267公斤,居世界首位。

    

     1、奶牛的分布

     美国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适合发展奶牛生产。奶牛主要分布在美国太平洋沿岸、五大湖地区、南部平原区和东北部地区,形成著名的“奶牛带”,这些地方生产的牛奶占全国产量的70%以上。

     美国奶牛发展起源于五大湖地区,这一地区的特点是雨量充足,气温较低,土壤欠肥沃,比较适合青贮玉米和牧草的生长,为奶牛提供了丰富的低成本饲料来源。本地区的另一个优势是消费市场集中,拥有美国最为集中的大城市群,市场需求拉动奶牛业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由于道路条件的改善,加工设施的建设和灌溉地区饲料生产增加,使牛奶生产、储存和运输成本降低,生产重心西移。1993年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奶牛头数和牛奶产量超过威斯康星州,并在1998年成为第一大生产州。西部的爱达荷州、新墨西哥州牛奶产量连年上升,中西部和东北部各州产量却不断下降。2003年末奶牛存栏排名前十位的是,加利福尼亚州167.2万头,威斯康星州126.5万头,纽约州67.5万头,宾夕法尼亚州59万头, 明尼苏达州48万头,爱达荷39.2万头,得克萨斯州32万头,新墨西哥州31.4万头,密苏里州30。2万头,俄亥俄州26万头,十个州的奶牛头数持续保持全国奶牛总数的70%以上。

    

     2、奶牛主要品种

     美国奶牛的主要品种是荷斯坦牛、娟姗牛和其它一些乳肉兼用型品种。全国建有数量众多的奶牛育种中心和种牛公司,进行高产奶牛的商业性培育和奶牛的繁育。无论是奶牛育种中心还是奶牛饲养场,都十分重视奶牛的后裔测定工作,对每头牛的血统和产奶量都作十分准确全面的记录,为培育高产奶牛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美国奶牛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数量发展阶段,主要特征是发展奶牛头数,稳定奶牛单产,增加牛奶总产。从1929年到1955年的25年中,奶牛饲养头数基本保持在2000万头以上。1929年到1949年发展速度最快,总头数曾达2370万头,年增长率为9.6%。单产稳定在2200-2600公斤左右,总产增加到5580万吨,1955年比1929年增长25%。二是过渡改造阶段,主要特征是减少奶牛头数,提高单产,稳定牛奶总产。1955年至1975年的20年间,奶牛头数减少到990.5万头,下降47%,每头奶牛的单产提高了2051公斤,增长77%。牛奶总产稳定在5200-5600万吨上下。三是质量提高阶段。主要特征是稳定奶牛头数,提高单产,发展牛奶总产量。1980年至1995年的15年间,奶牛总头数稳定在1050-1100万头左右,每头奶牛的单产继续提高,到1997年已经达到6900公斤,总产发展到6600万吨。2003年的平均单产是8512公斤。

    

     三、猪肉生产

    

     美国是世界养猪生产大国,生猪存栏数和猪肉产量都仅次于我国占世界第二位。2003年12月底生猪存栏6082万头,2004年3月生猪存栏5931万头,比去年底下降2%。美国生猪存栏数相当于我国的15%,而屠宰头数和猪肉产量分别为我国的16%和18%。二十世纪90年代,美国生猪生产连年下降,1994年生猪存栏5790万头,猪肉产量802万吨,1996年猪肉产量775万吨,比1994年下降3.3%。1998年存栏5617万头,猪肉产量进一步下降到772万吨。进入新世纪后,生猪存栏有所回升,2002年猪肉产量897万吨,生猪年销售额为10亿多美元,养猪行业每年为美国创造75-80万个就业机会。1998年猪肉人均消费量31公斤,在肉类中排第二位。

    

     1、生产分布

     美国养猪生产原主要分布在玉米生产的集中地区(CORN BELT),北部平原区(NORTHERN PLAINS)和大湖区(LAKE STATES)附近的8个州,东起俄亥俄州、密执安州,西北到明尼苏达州,西南到密苏里州。这里生产了全国70%以上的玉米,为养猪生产提供了充足、廉价的饲料玉米,所以美国生猪生产的80%分布在这里,其中依阿华州占全美生猪生产的27%。生猪生产布局在饲料产地符合畜牧业经济效益原则。美国生猪生产在西部和新英格兰很少。然而,进入上世纪90年代,在南部各州一些地方生猪生产数量上升,一些大企业从几百英里以外的州运输饲料来发展养猪生产,比如北卡来罗纳州、德克萨斯州和宾夕法尼亚州、威斯康星州,是南部和东北部地区几个生猪生产量较大的州。以2003年出栏数计算,美国养猪生产排名前十位的州为:衣阿华(1484万头,下同)、北卡来罗那(900)、明尼苏达(590)、伊利诺(359)、内布拉斯加(253)、印地安那(280)、密苏里(261)、俄克拉何马(202)、堪萨斯(149)和俄亥俄州(136)。

    

     2、品种

     美国饲养猪的品种主要有7个,其中5个为单一品种,2个为配套系种猪。5个单一品种为长白猪、大约克夏、杜洛克、汉普夏和皮特兰。2个配套系种猪为PIC和迪卡。猪的主体品种仍然是前4个单一品种。在全美700多万头存栏母猪当中,PIC 约占6万头,迪卡约占2万头,双品种杂交的母猪约占70%,而饲养的纯种母猪仅占17%。当然上市商品猪100%为杂交猪。PIC是美国,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猪育种公司,在26个国家设有分公司和种猪基地,其种猪出口到世界54个国家,年营业额达670亿美元。PIC猪的生产性能为:产仔成活数9.43头,母猪年产2.23胎日增重750克背膘厚2.03厘米。迪卡公司是美国第二大猪育种公司,在美国有12个种猪经销中心、13个种猪场,并从中国进口梅山猪和东北民猪用于提高种猪产仔数。

    

     3、生产方式

     美国养猪生产二十世纪70年代以传统开放式猪舍为主体,80年代以半开放式为主体,90年代半开放式仍占60%,全封闭现代化的约占30%。现在100%的猪场使用配合饲料,严格按营养标准由计算机控制配料。也有一些大型猪场自己生产配合饲料。养猪生产中允许使用促生长激素饲料添加剂。年上市1万头以上商品猪场对猪的饲养管理采用计算机全程控制,包括舍内温度、湿度和饲喂、管理等。仔猪断奶一般为28天,试验研究的时间已提前到7-17天,并普遍推广仔猪早期断奶的代乳料和补料。美国养猪生产成本中各项的百分比为:饲料50%,人工10%,能耗7%,固定资产折旧20%。

     美国猪场均有严格的防疫制度,猪场的设址有良好的天然屏障和隔离环境。一般猪场只注射猪丹毒和萎缩性鼻炎疫苗,对猪瘟、猪呼吸繁殖综合症等疾病进行重点监测。每个猪场都设有粪便和污水处理系统。

    

     4、生产规模

     美国养猪场的数量近30年呈减少趋势,二十世纪50年代猪场数量在300万个,1984年为43万个,1996年下降到不足20万个。猪场规模日益增大。1980年1000头以上的农场出售的生猪占市场交易总量的34%,到1987年即增加到57%。二十世纪90年代以后65%的生猪由1000-50000头猪场生产。1000头以下猪场提供的生猪下降到不足30%。随着美国专业养猪场的数量不断下降,平均规模却日益扩大,养猪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猪的屠宰胴体重从20世纪80年代的77.6公斤 增加到2003年的90公斤。2003年出栏率在170%以上。目前,综合养猪场占猪场总数的70%,只饲养商品猪的占17%,单纯饲养种猪并出售仔猪的猪场占11%。

     四、禽肉禽蛋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禽肉生产国和出口国,是世界第二大禽蛋生产国。养禽业是美国畜牧业生产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禽肉产量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650万吨增加到1999年的1610万吨,平均年增长率为5%,同期世界平均年增长率为4.8%。 2003美国禽肉产量1735万吨,超过整个欧洲的产量,为世界第一大生产国。美国禽肉产量中83%为肉鸡。与我国不同的是其禽肉生产中火鸡占有重要地位,2003年生产火鸡肉253万吨,约占整个禽肉产量的14.5%。美国禽类产品产值224亿美元,肉鸡占67%,约为151亿美元,禽蛋产值43亿美元,火鸡产值为28.45亿美元,其它禽类产值6800万美元。

    

     1、生产分布

     1)肉鸡

     美国肉鸡生产集中在东部、东南部各州和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东起特拉华州向南直到左治亚州,然后向西的亚拉巴马、密西西比和阿肯色州。左治亚、阿肯色州和亚拉巴马三州的肉鸡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2%。其中左治亚州的肉鸡存栏量和产值最高,2002年分别达12.9亿只和21亿美元。生产前五位的州是左治亚、阿肯色(11.8; 17.4)、亚拉巴马(10.5; 16)、密西西比(7.7; 12.2)、北卡罗来那(7.3; 13.7)。美国的肉鸡品种主要是AA肉鸡、艾维因肉鸡、考伯肉鸡、哈巴特肉鸡以及海波瑞德火鸡。

     2)火鸡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火鸡生产和消费国家,年生产火鸡2.7亿只左右。主产区较为分散,生产量前五位的州有东南部的北卡罗来那(4500万只)、北部的明尼苏达州(4400万只)、东部的阿肯色州(2950万只)、中部的密苏里州(2500万只)、东部的弗吉尼亚州(2000万只)和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1650万只)。年人均消费火鸡肉20磅左右。图27为美国火鸡生产分布情况,深绿色的六个州存栏量占全美的67%。

     3)蛋鸡

     美国的禽蛋生产在统计上分食用禽蛋和孵化蛋,食用蛋占全部禽蛋生产量的85%,2003年全国生产禽蛋872亿枚,其中食用蛋744亿,孵化用蛋128亿。2003年生产量前六位的州有依阿华州(99亿枚)、俄亥俄州(79.4亿)、宾夕法尼亚州(65亿)、加利福尼亚州(61亿)、印地安那州(59.7亿)、得克萨斯州(47.7亿)。年人均消费禽蛋256玫,约合16公斤。

    

     2、生产规模

     美国肉鸡场饲养规模越来越大,肉鸡场数量逐渐减少。特别是肉鸡生产一体化,使美国的肉鸡生产向少数大企业集中,10家大公司的产量占肉鸡总产量的67%,其中最大的三家生产占了总产量的42%。如美国泰森食品公司(TYSON FOODS INC)有肉鸡场和加工厂54个每周生产肉鸡2490万只,加工肉鸡5.66万吨。佩杜公司(PERDUE FARMS INC)每周生产肉鸡1220万只,加工鸡肉2.27万吨。一般一个农场每批饲养8-10万只肉鸡,每年饲养5批,共饲养40-50万只,只用1-2个劳动力即可。大型肉鸡公司一般年产肉鸡数亿只。

     美国肉鸡生产注重技术水平的提高,现代化鸡场的管理和集约化的生产使美国肉鸡生产的各项指标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美国肉鸡平均屠宰日龄48.6天,屠宰活重2.22公斤,饲料转换率1:1.92,饲养密度平均为13.1只/平方米,孵化率83.2%。

     美国养禽业的飞速发展,改变了美国人的肉食结构。二十世纪80年代以前,美国人的肉食结构中牛肉和猪肉占80%以上,1976年牛肉消费量占肉食总量的46.1%。到1987年禽肉的消费量第一次超过牛肉和猪肉,2003年已经占到44.2%,居各种肉类的首位。

    

     五、羊及羊毛

    

     美国羊及羊毛的生产在整个畜牧业生产中所占比例不大,其产值占畜牧业产值不到1%,占世界的份额就更小。2002年羊肉产量10万吨,仅占世界羊肉产量的1.6%。绵羊存栏数2002年668万只,2003年630万只,两年的羊毛产量分别为2.1万吨和1.73万吨。

     与快速发展的美国养牛业、养禽业和养猪业相比,羊的生产呈下降趋势。1942年是美国羊生产的最好时期,当年羊的存栏数达到5621万只。此后,养羊数量逐年下降,1998年绵羊的存栏数为794万只,比1995年下降11%。2004年1月全国绵羊存栏609万只,比1998年下降23%。

     养绵羊最多的州是德克萨斯,2004年1月存栏数为110万只;其次是加利福尼亚州68万只;排名第三至五的是怀俄明州(43万只)、南达科他州(37万只)、科罗拉多州(36万只);6-10名为蒙大拿州、尤他州、爱达荷州、依阿华州和俄勒冈州,饲养量都在20-30万只之间。

     美国全国有奶山羊200万只,主要饲养在美国南部各州和加利福尼亚州。年产羊奶60万吨。奶山羊的主要品种有萨能羊、阿尔卑斯羊、奴比羊、吐根堡羊和美国拉曼查羊。

     六、畜产品国际贸易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畜产品出口国家,近年来畜产品出口增长强劲,1997年畜产品出口额为50.54亿美元,2001年增长到76亿美元,占世界畜产品出口总额的14%。

     1、禽肉产品国际贸易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禽肉出口国,第二、三位的是巴西和欧盟,前三位出口总量占世界总量的85%。在美国畜产品出口中,禽肉出口量最大。从上世纪90年开始,禽肉出口增长迅速,平均年增长率23.5%。到2001年已达248万吨,出口额13.7亿美元,出口量较1996年增长30%,约占世界禽肉出口量的40%,占国内禽肉生产量的20%。2000年以后增长速度下降。2002年出口禽肉226万吨,2003年216万吨。美国禽肉出口的传统市场是俄罗斯(包括波罗地海国家)和亚洲国家(中国及香港、日本、新加坡) ,这些国家已占美禽肉出口的59%。此外还有墨西哥和中东国家。近年来俄罗斯对禽肉进口实施配额管理,年配额量为100万吨,影响了美国禽肉进入。美国禽肉出口增长主要在加勒比海、东欧、非洲和中美洲国家,虽然向这三个地区各国出口的禽肉只占出口总量的17%,但年增长率2002年为50%,2003年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美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火鸡肉出口国,年出口火鸡肉22万吨,价值2.5亿美元,出口市场为墨西哥,占45%,中国排在第五位。

     2、牛和牛肉产品国际贸易

     尽管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牛肉生产国,但它也是牛肉的纯进口国。美国出口的都是用粮食和精饲料育肥并经加工分割的高质量牛肉,进口的大都是放牧生产的牛肉。在美国出口的畜产品中牛肉占第二位。

     2001年出口牛肉64.5万吨,出口额约22.3亿美元,2002年出口牛肉113万吨,2003年为114.7万吨。出口的主要市场是日本,平均每年30-40万吨。直到2000年,日本进口美国的牛肉一直比第二大进口国墨西哥高出一倍以上。2001年日本发现疯牛病后从美国进口牛肉的数量下降了1/3。2003年12月美国发现疯牛病后日本完全停止了进口。墨西哥作为第二大进口国,前些年增长迅速但近年来速度放缓。排在第三位的是韩国,从2001年牛肉市场放开后,进口增长非常迅速。加拿大是美国牛肉的第四大市场,近年其重要性呈下降趋势。美农业部原先预计2004年牛肉出口可达89万吨,在发现疯牛病后,目前尚有数十个国家禁止进口美国牛肉,官方预计2004年牛肉出口仅为2003年的17%,约为19.5万吨。

     美国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牛肉进口国,主要从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进口。此外美国还从阿根廷、巴西进口加工熟制牛肉。向美国出口牛肉的还有中美洲一些国家如乌拉圭等。

     美国进口的活牛要远比出口的数量多,进口活牛的国家也是其出口的国家,如加拿大和墨西哥,主要原因是地理上相互接壤,养牛生产特性上互补。2002年从加拿大进口牛170万头,从墨西哥进口80万头。2003年从加拿大进口牛52万头,从墨西哥进口122万头。但2003年5月加拿大发现疯牛病后活牛进口一直停止至今。从加拿大进口的活牛直接用于屠宰,从墨西哥进口的还要经一段时间的育肥才能屠宰加工。

     3、猪肉进出口贸易

     美国是世界上第三大猪肉出口国,占世界猪肉出口市场的18%,排在第一、二位的是欧盟和加拿大,分别占42%和20%。美国不但大量出口猪肉,也大量进口猪肉,直到1995年才成为猪肉的纯出口国。

     美国年猪肉产量900万吨左右,其中8-10%用于出口,2003年出口猪肉77万吨。日本是美国猪肉出口的最大市场,约占整个出口量的47%,其次是墨西哥和加拿大,分别占19%和11%。2003年美国向日本出口36.3万吨猪肉,其中55%为冰鲜肉,45%为冻猪肉,日本进口猪肉的70%来自美国。墨西哥每年进口美国猪肉15.1万吨,加拿大进口8.4万吨。加拿大也是猪肉生产大国,每年大量出口猪肉。近年来加拿大从美国进口猪肉数量增加的原因是美国猪肉价格优势使加公司从美进口猪肉向其它国家出口。

     美国是世界猪肉的第三大进口国,约占世界进口猪肉市场的18%。加拿大和丹麦是美国进口猪肉的最主要来源,分别提供美国进口需求的80%和12%。近10年来,美国从加拿大进口猪肉的数量激增,主要原因是加拿大养猪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美国还从加拿大大量进口活猪,2000年以后,每年进口约600万头以上,60%为架子猪在美育肥。美国每年还向墨西哥出口活猪。向我国等亚洲国家出口的活猪占美出口量的14%,大部分是种猪。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