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国玉米增产稳定全球市场
作为世界最重要的玉米生产和出口大国,美国今年的玉米生产达到理想境界。据美国农业部10月份发布的预测,今年全球玉米产量将达到6.84亿吨,比上年增产10.5%。其中,美国玉米产量增长幅度很大,总产量预计达到2.95亿吨,比上年增产14.8%。世界最大的期货经纪公司――美国瑞富(REFCO)期货经纪公司资深谷物市场分析师詹姆斯·巴内特(JAMES BARNETT)10月29日在大连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04/05年度,美国玉米产量、库存、供求关系等市场因素,都达到了一个比较理想、稳定的状态。
同时,农业部和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04年我国玉米总产将达到1.22亿吨以上,大约比去年增产5.3%左右,从而使玉米市场迎来了近5年来的最好的供求局面。除我国玉米增产之外,欧盟、阿根廷等主要玉米生产国的玉米产量也比上年分别增长29.2%和21.6%。综合美国、中国等玉米市场信息,2004/05年度全球玉米消费预计为6.78亿吨,增长4.8%。今年全球玉米产量的大幅度增产,明显可以充分满足未来一年的玉米市场消费。根据美国农业部和美国瑞富期货经纪有限公司预测和公布的世界玉米库存情况,2004/05年度世界玉米库存在1亿吨左右,其中中国玉米库存接近3000万吨。中国以及世界玉米库存,都出现了自1999年以来增长大于消费的情况。
--美国与中国的玉米市场需求变化
詹姆斯·巴内特分析认为,世界玉米市场需求一直在增长,对美国玉米的 需求更是增长强劲。近30年来,美国玉米产量一直处于增长态势,市场需求也一直在增加。尽管2004年美国玉米单产和总产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市场人士仍普遍预测,随着包括中国在内的市场开放程度提高和玉米需求领域的增多与扩大,至少在以下经济领域,市场对玉米的需求是强劲的:一是由于石油等能源价格的上涨,使酒精生产商的利润变得丰厚起来。例如,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开始推广乙醇汽油,给玉米深加工带来好前景。二是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动物蛋白有了更多需求,玉米在发展畜牧业方面的潜力很大。三是饲养业的高利润,增加了市场对饲料的需求。如此等等,都说明玉米的地位是重要的。
不过詹姆斯·巴内特说,今年美国玉米的出口出现了令人担心的问题,出 口速度比上年降低了8%,美国农业部认为,这是5年来出口速度最慢的一年。他同时预计,由于中国实施宏观调控提高了银行存贷款利率,也由于中美今年在大豆贸易方面发生了违约和重大经济损失等因素,可能会直接影响到中国从美国进口粮食。
记者调查了解到,与大豆不同,中国玉米市场始终没有像大豆那样开放,直到今年才取消玉米保护价格。玉米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很低,从2000年到2003年,我国净出口玉米4412万吨。今年1到5月,我国玉米出口100万吨,没有进口,全年玉米出口计划配额仅为440万吨。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有关人士预测,2004/05年度,我国玉米市场供需缺口可能在750万吨左右,是稻谷、小麦和大豆几个粮油品种中缺口最小的。然而,国内玉米需求可能会出现比较快的增长。
首先,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的乙醇,作为可替代石油的资源和能源,从去年开始首次在东北玉米主产区投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和应用。去年,吉林市等地的机动车辆,陆续开始大面积使用乙醇汽油。从今年10月份起,沈阳、大连等主要城市也纷纷开始推广使用乙醇汽油。这项能源结构的变化和调整,已经带来了玉米需求的意外增长。作为国内玉米商品量最多的吉林省,目前有各类玉米加工企业(不含饲料加工企业)446家,年加工玉米近60亿公斤,接近全省玉米总产量的一半。其中吉林市建设的30万吨酒精项目,每年消耗玉米达到9亿公斤。据了解,除吉林市外,东北还有一些城市有投资大型乙醇生产企业的计划。这种情况很难说对粮食安全有利,但是,至少目前的玉米市场是朝着这个方向运转的,并将成为拉动玉米消费的突出因素。
其次,受今年农业丰收、农业税减免和禽流感控制等因素影响,农民收入增加,由此可能带来养殖业投资增长,从而拉动玉米消费增长。根据大连商品交易所的调查研究,饲料消费是玉米消费的最大渠道,包括加工饲料和直接饲喂,去年全国饲料消费玉米约为8830万吨,远远高于全国1320万吨的工业加工数量和920万吨的食用消费数量。根据2003年全国消费玉米11608万吨计算,饲料消费占76.1%,工业消费占11.37%,口粮、种子、损耗分别占7.93%、1.21%和3.429%。市场人士分析,根据上述玉米消费比例和目前玉米需求走向,除工业玉米消费出现快速增长外,其余各项需求增长都会相对平稳。一旦明年养殖业投资增加,饲料消费哪怕增加一到两个百分点,玉米消费量就有可观的增长。而养殖业在东北粮食主产区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
此外,随着健康观念深入人心,玉米作为口粮也将有明显增长。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无论是作为工业替代能源还是作为饲料、食品,玉米需求的增长是绝对的,需求领域也将不断有新的变化。
--玉米丰收后短期价格稳中趋降
记者了解到,目前吉林最新玉米行情是:玉米收购价格在每公斤0.8元左右(26个水份)。去年同期,吉林玉米价格基本也是这个水平。但是,去年农民和市场对玉米的价格预期是看涨,而今年则是看跌。玉米丰收后,农民开始对价格稳中趋降感到压抑。
詹姆斯·巴内特10月底在大连举行的国际农产品期货研讨会上,展望未 来5个月玉米价格走势时认为,由于现有库存相对饱满和美国创纪录的谷物收成,加上许多国家在冬季就价格上扬所作的套期保值,还有禽流感和廉价小麦饲料对玉米出口的潜在威胁,预计玉米价格在今年冬季会有一个低潮,底部在近期3个月内,价格为每蒲式尔1.8美元左右(约合人民币每公斤0.60元)。自1990年以来,美国玉米只在1999年到2002年间出现过如此低的价格。在CBOT,玉米期货价格同步看空。因此他通过研究建议,要在这个冬天在期货市场里将大豆与玉米合理套作,以降低投资风险。
记者调查了解到,美国墨西哥湾10月船期3号黄玉米离岸价格为每吨96.45美元,合人民币每吨约780元。由此可见,国际现货市场玉米价格已经跌到很低的价位。尽管我国玉米出口不多,与国际市场玉米市场没有太大的量的联系,但是,国际市场玉米价格却直接影响到国内玉米的出口和内销价格。有测算显示,明年1月份玉米出口离岸价约为每吨120美元左右,合人民币每吨不到千元。即使享受出口退税,玉米每吨出口收入为1100元左右。根据吉粮集团副总经理姜建华的分析,目前我国内贸玉米的平仓价最低在每吨1190元,与出口价差最少为90元,意味着出口玉米每吨亏损90元。玉米出口成本过高,没有相应补贴无法实现出口。这就是说,美国现货与期货的玉米价格,对世界和中国玉米市场来说是起决定性作用和影响的。
--玉米价格近期走低的若干因素
目前,东北玉米主产区正在收购新玉米。记者了解到,市场人士对玉米价格面临走低压力的看法基本一致,但对这一趋势的时间长短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在今后一个时期内,玉米价格会全面下跌、长期疲软;另一种观点认为,新粮上市,会对玉米行情下跌有“打压”的明显作用,但这只是季节性、阶段性的回落,回落的时间和空间比较有限。具体地说,玉米价格很难跌破每吨900元以下,这仿佛是个“刚性”底部。
从长期看,玉米行情看好。如前所及,全球玉米增产、库存增加、玉米供求关系稳定和CBOT价格预期,是决定国际玉米价格稳中有降的基本因素,近期玉米价格相对走低已成定局。首先,让我们来看大连商品交易所的玉米期货价格。玉米自9月22日在大连上市后,价格持续下跌,目前每吨跌幅近百元。大连良运期货交易部经理李野说,市场投资者在研究了CBOT价格趋向和国际现货市场价格之后得出结论,我国玉米期货价格短期内会继续下跌,直到季节性低点。之后,玉米市场可能在旺盛需求的推动下震荡回升。这与CBOT的下跌走势仿佛吻合。
美盘玉米自4月8日创下阶段性高点341.4美分(每蒲式耳)后,开始震荡下跌,9月27日跌到204.6美分,下跌了40%,至今没有回调的迹象。10月12日美国玉米在利空消息的作用下,跳空低开于199美分,跌破200美分心理整数关口。目前,美国基金仍保持大量净空单,市场跌势依然明显。
从国内玉米市场分析,今年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玉米总产量将达到5000万吨以上,较去年增长20%以上。9月,吉林拍卖玉米,成交量仅为23.7万吨,70%以上的玉米流拍。而拍卖平均价格为每吨1099元,透视出目前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都对玉米市场利空。出口玉米显然毫无价格优势,国内南方市场到国外进口玉米也许比到东北采购更合适。因此,概括近期国内玉米价格走低的利空因素就是:国内外玉米市场没有明显的需求缺口;市场供需双方没有形成玉米流动的推动力;银行升息紧缩银根,粮改深化、粮食企业收购资金相对紧张,收购压力不小;新粮面临陈粮拍卖的压力;出口需求冷淡,国内养殖业业需求尚未显著启动;国际玉米产量和CBOT价格是基本的低价环境。而认为玉米行情近期看跌、远期看涨的因素则包括:国际、国内市场玉米需求增长强劲,长期看好;国内燃料酒精、饲料等工业、生产需求是亮点,玉米不可替代;产区铁路运力紧张、产销区供求不平衡,对玉米价格有利;玉米比较价格相对偏低,应在市场上回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