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04/05年度我国谷物市场供求平衡分析(上)

  作者: 来源: 日期:2004-11-03  
    【前言】2004年全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大幅度增长,夏粮丰收,秋粮也获丰收,主要谷物品种增产幅度预计在5%~12%之间。谷物产量的增加,从根本上改变了2003年国内新增供给量过分下降的局面,目前国内市场已经对增产做出了及时的反映。

     为了正确地把握未来市场走势,掌握市场主动权,市场参与者需要从谷物供给和需求平衡的角度,在总量上对全年谷物市场形势做出分析与预测。应《粮油市场报》编辑部的要求,笔者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对2004/2005年度全国谷物市场供求形势进行了思考和分析,希望对大家认识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市场形势有所帮助,文中所述意见仅供参考。

     今年国内新增粮食供给量大幅度增长粮豆薯总产量超过预定目标新的粮食供求平衡格局形成

     在全国粮食新增供给数量连续几年减少、粮食库存压力得到逐步缓解的情况下,2003年10月国内粮油价格大幅度上涨,国内粮油市场的供给问题再次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为保证国内粮食供给能力保持在合理的水平,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粮食生产的重大政策措施,提出了9100亿斤的生产目标。

     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2004年冬小麦单产水平大幅度提高,获得少有的丰收,全国夏粮产量达到了10105万吨,比上年增产486万吨;早稻生产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有关部门预计早稻产量较上年增加260万吨;秋粮生产形势总体情况也很好。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分析预测部最新提交的第56期《谷物市场月度报告》认为,2004年9月份,北方玉米、大豆、棉花主产区和南方稻谷主产区气候状况继续保持良好或正常状态,秋粮、大豆和棉花生产的丰收局面已经确定。东北地区霜期到来的时间较常年同期偏晚,玉米和大豆生长时间相应增加,有利于该地区秋粮产量的提高和自然含水量的降低。

     由于夏粮、秋粮生产均获得较大丰收,今年我国粮豆薯总产量已经确定超过国家在今年初制定的4.55亿吨的水平。其中:增产幅度最大的是稻谷,总产量同比增长幅度预计达到12%,小麦和玉米产量同比增长幅度均为5%。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分析预测部9月底预测:2004年冬小麦产量为8600万吨,同比增产380万吨,增幅为5%;冬小麦平均单产估计达到4240公斤/公顷,同比提高6%;小麦收获面积估计为2030万公顷,同比下降1%。预测我国2004年春小麦产量为500万吨,较2003年增产72万吨,增幅为17%。本月估计我国2004年小麦总产量为9100万吨,同比增产451万吨,增幅为5%;平均单产为4180公斤/公顷,同比提高6%。

     预测我国2004年玉米播种面积为2450万公顷,同比增长43万公顷,增幅为2%;玉米产量预计达到12200万吨,同比增产617万吨,增幅为5%。

     预计我国2004年稻谷播种面积为2878万公顷,同比增长227万公顷,增幅为9%,南方播种面积增长尤其明显。预计今年稻谷总产量将达到18100万吨,同比增长2000万吨,增幅为12%。其中:早稻面积估计为610万公顷,产量预计为334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9%和14%;中稻面积估计为1613万公顷,产量预计为11200万吨,同比增长8%和13%;晚稻面积预计为655万公顷,预产达到3495万吨,同比增长8%和10%。

     2004年谷物总播种面积预计达到8018万公顷,同比提高337万公顷;谷物总产量预计达到40700万吨,同比增长3263万吨,为200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恢复到15亿亩以上,为全年完成9100亿斤的粮食生产目标奠定了基础。国内粮食新增供给能力提高,全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正在得到较快的恢复,这对于2004/2005年度及其以后实现全国粮食供求的基本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应该承认,2004年全国粮食产量超过预定生产目标,天气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原因。2004年全年农业生产气候条件,对粮食产量的提高十分有利,这同2003年有所不同。

     2003年全国粮食产量降至多年来的最低水平,从公布的统计数据分析,粮食播种面积减少是根本原因。但从监测情况来看,不良的气候条件对一些地区的秋粮产量造成较大的影响,是国内粮食价格在去年10月份国际市场油料价格上涨之后出现上涨的直接原因。

     2003年全国稻谷单产降至6061公斤/公顷,江苏、浙江、安徽稻谷生产受自然灾害影响,产量大幅度下降,地区内粳稻米自给能力下降,突然需要从东北地区大量调入粳稻米以弥补供需缺口,改变了全国稻米流通格局,对市场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2004年粮食产量增加,全国市场区域间的流通恢复正常,市场心态也趋于平静。目前基本可以认为,随着全国粮食生产能力在2004年得到快速的恢复,在解决多年存在的国内粮食供大于求矛盾的过程中,我们有效地防止了可能出现的国内粮食市场大波动,预防了在减轻国内粮食供给压力时可能会引发的国内粮食供给不足的问题,全国新的粮食供求平衡格局正在形成之中。

     从年度国内粮食新增供给与国内消费量分析,粮食的供求缺口仍然存在,但是深入分析,目前甚至今后仍然存在的国内粮食产需缺口,很大一部分是可以通过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弥补的(例如进口大豆和小麦)。

     当然,我们要继续增加小麦和稻谷的产量,因为小麦缺口数量较多,稻米从国际市场上取得的可能性又不大。2005年应该在继续恢复全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根据国内具体粮食品种的市场供求情况,采取不同的生产促进措施,努力实现稻谷市场的产需平衡,提高年度小麦新增供给数量。

     近几年国内粮食消费表现出新的特点居民人均口粮消费水平下降饲料用粮消费数量平稳增长

     通过对过去几年国内粮食消费状况的分析,我们注意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人均口粮消费水平下降,而且口粮的消费总量也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有关机构和研究人员对我国的粮食消费状况进行过专题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小麦作为主要的口粮品种,消费量在下降;稻米由于也是主要用于口粮消费,这些年来消费量也呈现平稳下降态势。

     我们还特别注意到,城市居民肉食品消费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而农村居民近几年收入增长缓慢,其食用消费质量的提高,目前更多地表现为食用油脂消费的增长。有人形象地描述,现在的农村居民正处于“炒菜多放点油”的消费阶段,而城市居民在外就餐次数明显增加,也导致了食用油消费量的较快增长。

     全国粮食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分析研究成果,基本证明了以上的观察成立。自1999年以来,我国的大豆进口数量不断增加,2002/2003年度在国内大豆产量创下1650万吨最高年产量的同时,大豆进口也突破了2000万吨。

     在2002/2003年度,国内豆油消费量超过了500万吨,而在1999年时只有300万吨;棕榈油消费量由1999/2000年度的140万吨,提高到280万吨;同时,菜籽油的消费量保持在400万吨以上的水平。

     2002/2003年度国内油脂消费的快速增长,超出了人们的预料,尽管大豆进口数量受到政策、市场心理和加工能力提高等因素的影响,但1000万吨的增长数量,最终反映了国内市场消费的增长。

     进入2004年,大豆进口势头减缓,但豆油和棕榈油进口数量增加。据统计,2004年上半年大豆进口数量为893.9万吨,同比减少95万吨;但豆油进口数量增长至137.8万吨,同比增加110.6万吨;棕榈油进口量为172.7万吨,同比增加30.6万吨。

     总之,在特定的时期,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决定的食品消费结构,导致了食用油消费数量的增长,口粮消费水平下降,而饲料用粮消费量平稳增加。这可能是当前粮食消费的大趋势。

     2004/2005年度国内小麦市场供求平衡状况尽管小麦新增供给数量仍然小于国内小麦消费需求,小麦价格也会因此而出现上涨,但中央和地方小麦储备的存在,确保了2004/2005年度小麦市场的供给安全;进口小麦数量增加,将在更大的程度上抑制国内小麦价格的上涨幅度

     ●关于小麦新增供给量

     利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4年全国夏粮产量数据推算,全国小麦产量将由上年的8649万吨,增长至9200万吨,增幅超过6%。这一数据比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分析预测部目前提交的预测数据多100万吨,应该说差距不大。

     2004年小麦获得丰收,主要得益于天气条件的良好。在全国最大的冬小麦主产省河南,不仅面积保持增长,而且小麦质量是多年来最好的年份之一,单产水平也很高。而在河北等省,小麦单产达到较高的水平,避免了小麦种植面积下降可能带来的小麦总产降低。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目前预测,在2004/2005年度全国小麦进口数量将由上年度的175.2万吨增加至800万吨,增长量将超过3.5倍。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大规模进口小麦之后,随着国内小麦供给能力的增强,我国小麦进口数量一直保持在较低的水平,2002/2003年度小麦进口数量只有37.3万吨。

     国内小麦产量连续四年下降,由1999年的11388万吨,下降至2003年的8649万吨,使国内小麦供求出现新的变化。考虑到全国小麦产量恢复至能够满足国内消费需求的水平需要一定时间,为保证未来小麦供给安全,从2003年起就加大了小麦进口的数量(尽管到目前为止,国内小麦主产区仍然存在着库存压力)。

     仅就供求平衡关系而言,2004年小麦进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将大大缩小年度内新增供给与当年需求之间的缺口。但是,我们注意到,由于进口小麦价格高于国产小麦,到目前为止,进口小麦直接进入市场的数量并不多。因此预测,在2004/2005小麦市场年度里,进口小麦与国产库存小麦置换的现象将继续存在。也就是说,为满足国内需求,国产小麦库存将进一步下降,进入市场参与流通,高价进口小麦绝大部分会转为商品库存。

     ●关于小麦需求量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利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的小麦产量和小麦库存数量,并根据当时的市场行情变化,对有关数据进行了必要的调整,确定了全国小麦消费总量,建立了全国小麦供求平衡分析表。结果表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全国小麦消费总量出现了下降的趋势,现在全国小麦国内消费总量大体处于10500万吨左右的水平。

     应该承认,确定全国的小麦消费量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利用统计的方法获得全国小麦消费量的数据显然是不现实的,而利用产量和库存量进行推算,又会遇到相关数据是否准确和全面的问题。不仅我们遇到了这种情况,就是在一些开展供求平衡分析工作多年的国家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也困扰着他们的市场分析人员。

     只有通过长期的工作,才可得出能够反映市场情况的较为可信的数据。1996年,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和国内有关部委的相关机构,共同与美国农业部开展了利用总量平衡原理对农产品市场供求状况进行分析的研究交流项目,并从1999年开始,按月进行全国主要粮食品种市场供求平衡的分析研究,提交反映年度供求情况的《谷物市场月度报告》和《油料市场月度报告》。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通过监测市场变化,定期对预测数据进行修正和调整,经过几年来的研究得出的“目前国内小麦消费水平大体处于10500万吨左右”的估计,应该较为可信。

     ●小麦市场供求平衡分析

     9100万吨的新增小麦产量加上预计进口的800万吨进口小麦,仍然小于10500万吨的国内小麦消费量,年度内存在着大约600万吨的缺口,如果考虑到还会出口一定数量的小麦,缺口将进一步扩大。

     600万吨甚至更多一点的年度小麦供求缺口,相对于目前国内小麦的库存数量而言并不大;而且供求缺口的存在,促使国内小麦价格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既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也有利于稳定和增加国内小麦产量,使国内小麦供给能力保持在必要的水平,还有利于小麦主产区进一步减轻库存压力,为国有粮食企业体制改革提供一个好的市场环境。

     需要考虑的问题是,由于进口小麦的绝大部分并不能直接进入市场参与平衡,年度内小麦供求之间的市场结构性缺口,有可能扩大至1000万吨以上,小麦商品库存数量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从目前的情况分析,市场结构性缺口扩大到1000万吨甚至更大一些,对小麦市场的不良影响预计不会很大。一是因为目前国有粮食企业商品小麦库存数量仍然不小,即使进口小麦一时不能直接进入市场,通过动用商品小麦库存,仍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二是因为小麦进口数量预计大幅度增加,在保证国内小麦市场供给不会发生问题的同时,也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抑制小麦价格出现不合理的上涨。

     当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当前国内粮食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特别是在小麦市场全面放开之后,国有粮食企业掌握的粮源数量下降,丰收后的农民目前并不急于出售小麦,商品小麦库存(这里特指国有粮食企业小麦库存和农民需要出售的小麦库存)出现分散化的现象。

     国有粮食企业商品小麦收购数量减少,导致了通过行政手段调控市场的能力下降;而分散的农户的从众行为,又有可能导致市场供给数量的大幅度波动。因此,需要研究地方储备小麦适时进入流通参与市场调节的问题。中央储备小麦与地方储备小麦的目的不同,使用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在这方面,北京市和其他一些地方在去年小麦价格出现大幅度波动的情况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