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政策 » 正文

中国聚焦:中国宏观调控仍处于关键阶段

  作者: 来源: 日期:2004-11-01  
    中国经济航船继续向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靠近,即便如此,中国的官员和学者依然清醒地看到:已持续了一年多的宏观调控未竟全功,经济运行中的新老问题不容忽视。

     正在苏州出席2004中国经济增长论坛的经济界人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宏观调控现在仍处于关键阶段。

       众所周知,从去年下半年起,中国经济运行中出现了投资增长过快,煤电油运全面紧张,部分商品价格上涨过快等不稳定不健康因素,以及粮食生产连年滑坡等薄弱环节。

    

    为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中国政府见事早,动手快,果断实施宏观调控。一方面控制总量,另一方面调整和优化结构;一方面控制过热行业发展,另一方面加强薄弱环节建设。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在经济保持9.5%增长的同时,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民收入出现两位数的实际增长。为此,官方称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

        同时, 温家宝总理日前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指出:“当前经济生活中仍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是,农业基础不稳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仍然偏大,物价上涨面临较大压力。”

       经济学家樊纲说,中国出现10%以上的高额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如果简单地认为前一阶段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粮食价格上涨,而现在粮价基本稳定了,物价上涨的问题就过去了,却可能是一种错误的判断。

     他认为,粮价上涨是前几年粮食生产增长幅度下降太大,农产品与工业品价格的均衡关系受到破坏的结果,与这一轮经济局部过热没有直接的关系。在粮食价格上涨因素逐步消失的同时,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因素正在加强,并很可能继续推动消费品价格在下一阶段以4―5%的年率上涨,对此需要经济决策部门给予充分的重视。

      中国政府强调更多地使用经济手段开展宏观调控,在物价上涨连续四个月达到或超过5%的情况下,央行几天前终于宣布加息。在物价上涨的时候,实际上的负利率减低了老百姓把钱存入银行的意愿,而加息就减轻了主要依靠吸收存款来放贷的商业银行的忧虑。“这次央行的举动是非常明智、及时的,”经济学家、高盛集团董事总经理胡祖六说:“因为加息可以遏制投资需求。”

     投资过度扩张一直备受关注。今年前两个月,中国投资增速达到了53%,创下1994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由于有关部门采取了控制信贷规模、加强土地管理等卓有成效的“防热”措施,前三季度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7%,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半年的增速回落15.3和0.9个百分点,其中钢铁、水泥和铝业投资增速明显回落,但中国目前总的投资规模仍然很大。“投资增速应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胡祖六说。

      亚洲开发银行驻华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认为,中国在一些领域已经过热的同时,农业、服务业、中小企业、就业、减贫等急需发展的领域却一直“偏冷”,这是当前经济运行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防热’要从‘治冷’入手,才能保持长期均衡的发展。”他说。

      农业方面,今年虽然出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良好局面,但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指出,中国的农业基础仍比较薄弱,粮食产需关系仍然偏紧,粮食品种的结构矛盾还比较突出。今年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因素对明年的拉动作用可能有所减弱,农民进一步增收的难度还很大,需要继续加大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支持力度。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