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期权交易的风险偏低,适合作为期权试验品种。与小麦期货交易相比,小麦期权的市场风险更低。由于交易机制不同,期权交易不涉及交割问题。对于期权交易的买方而言,他最大的损失就是权利金。在买方缴交权利金后,以市场规范的观点来看,期权的买方已完全独立承受所有风险,故而不致使其风险扩大到整个期货市场。对于期权交易的卖方来说,虽然他的风险可能随期权价格的不利变动而扩大,但同样头寸的最大风险仍然小于相应期货风险。原因在于:期权价格变动幅度原则上小于或等于对应期货价格变动幅度;期权卖方所收的权利金中已含有额外的价值,因此增加了其抗风险的能力,只有期货价格超过损益平衡点时才会出现损失;期权卖方还可以根据期货价格的变化和持仓情况,建立相应数量的期货头寸,对持有的卖出期权头寸进行保值,故期权卖方所面临的风险相对小于单纯的买期货或卖期货时所面临的风险。
与金融期权相比,小麦期权的交易量偏小,一般不会引发大规模的市场风险。金融期权合约的交易相对都比较活跃。许多期权合约的交易量已经超过了相应的期货交易量。金融期权庞大的交易量与高杠杆相互作用,很容易累积大量的市场风险。由期权交易而引发的市场风险大多与金融期权的过度交易相关,鲜有因交易商品期权而引发的市场风险事件。
从实际的经验看,几乎所有商品期货期权的交易量都远远小于对应期货的交易量。即使在交易活跃的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小麦期权的交易量也只有小麦期货交易量的25%,而分散到为数众多的期权交易合约上的交易量就更小了。如此规模的交易量,很难累积大规模的市场风险。
小麦期货价格的波动性相对较小。价格波动率是决定期权价格的关健因素。与国内其他期货品种相比,小麦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品种,价格运动的区域小、速度慢,其价格波动率不高且相对稳定。由此,小麦期权的理论价格本身的波动幅度也较小。所以,小麦期权上市后,市场的投机性相对较低,风险不容易积聚。这更有利于小麦期权作为试点品种,达到稳步发展、积累经验的目的。
金融衍生产品之父利奥·梅拉梅德认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金融衍生产品系列已经提高了经济效率,新的金融工具能够将以前捆绑在一起的风险分解开来,并把他们转让给那些愿意承担并能管理好这些风险的人。”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增长和市场化的发展,中国经济体系内蕴涵了大量的市场风险。同时,随着经济虚拟化程度的加深,经济中存在着大量的闲散资金和金融中介。适时推出小麦期权,有利于完善期货市场机制,稳步发展期货市场,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加速资本形成,进一步提高经济的运行效率。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上市小麦期权交易有利于运用市场手段化解期货市场潜在的风险,促进期货市场的稳步发展
每当中国期货市场出现较大的风险,政府就会充当“灭火队”的角色,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来化解市场风险。行政决策的优点在于收效快,但是,政策的刚性和“一刀切”容易使期货市场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期权是期货的配套管理工具,通过期权为相应的期货头寸提供保护,可以防止期货市场因意外事件而引发的市场恐慌,从机制上抑制期货市场风险的扩大,促进期货市场的平稳发展。发展期权交易,有利于把政府维护市场稳定发展的部分职能交给市场,探索通过市场力量管理期货市场的风险。这不仅会减轻政府的负担,而且,将市场问题交给市场解决,还能够提高期货市场应付风险的灵活性。
第二,上市期权交易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参与期货市场的利益,促进期货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
期权是期货的“保险”,能够为期货交易的头寸进行保值,也是现代金融工程的基石。期货品种本身的局限性令投机者与套保者无法选择更为灵活的风险收益方案。上市期货期权合约后,期货投资者可以依照期货交易头寸风险的大小、特征,建立相应的期权头寸,在风险承受的范围内取得合理的市场收益。期权与期货可以组合出灵活多样的交易策略,例如,期权的卖方为了防范履约的风险,事先在期货市场上买入相应的期货头寸进行保护。最为重要的是,期权组合策略的运用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期货交易,有利于增加期货市场的交易量、持仓量和效率,使期货市场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因此,推出小麦期权有利于促进期货市场对风险的合理定价,培育理性的风险投资者。
期权价格与期货价格相互作用,有利于提高期货市场的定价能力。现货、期货与期权价格之间的网状关系,市场自身的对冲交易行为与套利交易力量,将不断监督、促进价格向合理方向运动。当期货市场价格与期权价格偏离市场的均衡水平时,套利者可以在期权市场与期货市场之间进行套利。期权价格跟期货价格的互动有利于改善期货市场的运行质量,促进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发挥。
而根据国际市场经验,期货期权价格所包含的信息有助于对未来期货市场风险进行深度上的分析,甚至有助于对未来期货市场价格趋势进行判断。隐含波动率的巨大变化往往对应期货价格的单边连续上涨或者连续下跌,说明期货期权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到未来期货市场的波动。call与put的成交量或持仓量比率可以反映市场对后市走向的基本判断。如果put/call比率比较接近1,表明市场对后市价格走向还没有形成明确的判断;若put/call比率远远大于1,表明市场看跌的比率大于看涨的比率;若put/call比率远远小于1,则表明市场看涨的比率大于看跌的比率。
目前,郑商所已经上市了硬麦、强麦的期货交易。小麦期权的上市,将有助于建立一个完善的小麦市场体系,形成集中权威的小麦价格中心、信息中心,为涉粮行业提供全面的、多样化的风险管理工具,从而有力促进市场功能的发挥。
第三,上市小麦期权交易有利于实现机制创新,进一步提高我国期货业的综合竞争力
当前,世界商品期货市场出现了立体化发展的多层次格局,有期货必然就有期权。期权逐步发展成为十分普遍的交易方式,几乎所有成熟的商品期货都有相应的期权交易。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从1984年开始期权交易后,原来上市的期货品种逐步都推出期权交易,而后来上市的交易品种都是期货和期权一起上市。期权与期货相辅相成,有利于增强期货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适时上市小麦期权,是期货市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实现期货市场机制创新的重要体现。创新是市场发展的动力,而我国期货市场则长期以来缺乏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虽然,今年有新的期货品种频频上市,但还是只有量变,没有质变,难以改变期货市场层次单一的发展格局。上市期权交易有助于丰富投资者的资产组合,增强期货市场的吸引力。期货经营企业可以通过期权设计投资组合,拓宽业务渠道,增加企业经营能力与竞争实力。交易所可以通过期权交易来改善期货市场的运行质量,活跃期货交易品种,进一步促进期货市场的发展。总之,推出期权能够增加期货市场发展的内涵,提高期货市场发展的质量,进而提高期货业的综合竞争力。
第四,小麦期权的上市,可以为政府粮改提供更多的市场化手段,为订单企业和农户提供简便易行、风险较小的避险工具,有利于保护、促进国内农业发展
虽然,套期保值者可以通过期货市场来规避现货市场的价格风险,但是,期货市场实行逐日盯市制度,期货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会导致期货保证金的相应变动,使得市场风险部分转化为保证金追加的交易风险,进而可能会影响到套期保值的效果。对于种粮大户和粮食经营企业而言,他们普遍资金实力单薄,迫于追加保证金的压力,降低了他们参与期货市场的热情。
利用期权规避现货市场风险更具优势,它可以克服利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弊端。买入期权不用交纳保证金,对于粮农和粮食经营企业等非专业投资者而言,通过买入期权合约来规避粮价的波动风险,不仅能够在防范价格不利变动的风险,还能保留价格有利变动带来的好处,是比较理想的选择。1993年,美国政府采用向农民补贴权利金的方式,支持农民进入CBOT通过买入卖权来确定最低的卖价,以保障其收益,其经验值得借鉴。
第五,上市小麦期权交易有利于分散期货市场风险,促进交易所更好地管理市场风险
中国期货市场历经十多年,其间发生过一些风险事件,市场机制不健全是原因之一。在现行体制下,期货交易所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由于中国期货业缺乏分层次的三级结算机制,期货结算实际上还是交易所透过会员最终对投资者结算。交易所不能直接对会员的结算,使得投资者所面临的市场风险直接转化成交易所风险。在市场出现极端风险时,交易所为了控制风险,不得不通过各种各样的规则来限制市场风险,甚至变相干预市场。由此可见,期货市场最大的弊端在于缺乏风险释放的通道。
上市期权交易能够把期货市场的风险进行分解,化整为零,向那些有力承担并能合理管理市场风险的投资者出售。期货市场风险可以在众多的投资者之间相互交易,最终,通过期权市场“看不见的手”来化解或释放交易所面临的市场风险。这不仅减轻了交易所管理市场风险的压力,还减少了可能发生的市场干预,有利于提高交易所管理市场风险的灵活性,提升交易所的形象,更好地维护市场各方的利益。
上市期权还有利于交易所实现期货风险的预警管理。在没有相应的期货期权交易的情况下,交易所只能基于对期货市场价格、成交量、持仓量、客户资金等信息的实时监控来实现期货风险的预警管理。上述风险管理指标都基本上反映的是市场的历史信息,不能对未来期货市场风险作出合理的判断,在风险预警和实际管理实践中往往带有一定的滞后性。推出小麦期权交易后,根据不同到期月份的小麦期权可以得到相应期货合约的隐含波动率,由此可以预测到小麦期货价格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价格的波动程度,有助于完善交易所的风险管理体系。
期货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灵魂,期货市场自诞生起就具有高度的市场特性。现阶段,推出小麦期权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可以相信,小麦期权的顺利推出将又一次掀开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历程的新篇章。期权市场的发展将有力地促进期货市场的平稳发展,改善期货市场运行机制,提升期货行业的整体质量,为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体制改革提供重要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