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玉米大国”呼唤“秋收革命”

  作者: 来源: 日期:2004-10-11  
     秋收时节,记者在我国粮食主产大省山东采访时发现,与夏收时成千上万的小麦联合收割机驰骋田野,北上南下,西进东征的热闹相比,玉米的收获却显得有些冷清,玉米机械收获只能偶尔看到,更多是农民手挥镰刀,奋力

     劳作的场景。作为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的中国,近些年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而玉米的收获的机械化程度却相当低。随着我国畜牧业和粮食加工业飞速发展,玉米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而玉米收获的机械化问题已成为制约这一产业发展的“瓶颈”,我国玉米生产迫切需要来一场革命性的发展,使玉米机械化收获实现较大突破。

     “玉米大国”的尴尬据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王法宏介绍,玉米在我国大约已有460年的种植历史,发展到现在,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达到3.67亿亩,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玉米在我国分布很广,南自海南岛,北至黑龙江省的黑河以北,东起沿海省份,西到新疆及青藏高原,都有种植。

     我国的玉米种植水平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地位。我国是最成功的利用玉米杂交种的国家之一,除边远地区外,都已采用了杂交种。随着高产、抗逆的优良玉米杂交种不断选育成功与推广,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化肥、农药施用水平的提高,以及养殖业、加工业大量需求的拉动,我国的玉米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产量急剧增长。其发展速度高于小麦、水稻等其它作物。但玉米的机械化收获水平,在三大粮食作物中却是发展最为迟缓的,有专家认为,玉米收获已成为制约整个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瓶颈之一。

     同样作为粮食作物,我国小麦机械化收割已实现了很大跨越。据农业部今年最新统计,我国小麦机收率达82%,比去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跨区机收已为夏收的一道风景,据统计,今年全国参加机收的小麦联合收割机超过了35万台。夏收期间,全国共组织跨区作业队7600多个,投入各类抢收作业机械1000多万台套,高峰期日平均投入联合收割机20万台,日收获小麦1200万亩。小麦的机械化收割也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如果把跨区机收为农机手增加收入和为农民节约粮食损失、节省人工收获费用的三项直接经济效益相加,则共为全国农民增收节支150多亿元,相当于为8亿农民每人增加收入近19元。我国另一大粮食作物水稻,近些年机械化收割水平也有较大提高,去年已达到15.42%。而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在3亿亩以上,机械化收获水平不足2%。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