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玉米期货与信贷支农

  作者: 来源: 日期:2004-10-08  
     长期以来,由于把握不好变幻莫测的市场,种粮农民常常面临这样的苦恼:今年的粮价会怎么样?手中的粮食到底应该在什么时候、以什么价格、又卖给谁?

     近日,玉米期货的上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民这些问题,这无疑是对主产区农户、相关农型企业带来的“利好”消息。

     说它“利好”,是因为,玉米期货作为涉及广大农民的大品种,在规范运作的情况上,能够为农民提供播种和卖粮的信息参考,提高订单农业履约率,帮助农民提前锁定种植利润,防范和化解农民在种植玉米过程中因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以市场的手段促进农民增收。以黑龙江省为例,去年,黑龙江省农民参照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豆期货信息,增加了15%的种植面积,仅这一项就使当地农民增加了几亿元的收入。据专家分析,玉米期货是比大豆更加稳定的大品种,其市场发展前景更加看好。

     有资料显示,我国是居世界第二位的玉米生产大国,玉米占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年产1.2亿吨。与其他农产品相比,玉米是一个种植更广泛、产业链更长、涉及农民更多的大宗农产品。在我国东北、华北等玉米主产区,有1亿多农户种植玉米。

     面对这样大的市场,以支农为己任的农村信用社,应进一步加大对玉米种植和加工的有效投入,在支持传统农业生产的同时,集中资金,为支持玉米的产业结构调整,加速玉米的产业化、扶持订单农业、进行规模种植,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效快捷的金融服务。

     随着期货市场的活跃,订单农业、规模种植将成为一种新兴的农业产业模式。无论是发展订单农业,规模种植,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农村信用社要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信贷投入力度,让农民获得产业化的启动资金,并依靠公司+农户、订单+期货的模式,引导农户进行规模种植,增加农民的收益,使信贷支农见到实效,在农户规避风险的同时,也相应减少农信社的信贷资金风险,真正达到信贷资金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的目的。

     由于农信社资金实力比较弱,服务方式相对落后,而小额农贷已不适应订单农业和规模种植的需要,这就要求农信社加大不良贷款的盘活力度,在积极筹措支农资金的同时,创新支农方式,在进行信用评定和完善信贷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探索开展农户大额贷款的路子,满足农户从事规模种植的信贷需求。

     农信社还应积极创造条件,探索推行由农户联合担保、保险公司或专业担保公司担保等多种担保形式,以满足更多农户从事规模种植的大额资金需求。进一步完善农户大额贷款的管理考核办法。适当扩大基层信用社的贷款发放和审批权,建立健全信贷考核与奖惩机制,合理确定信贷考核指标,充分调动信贷员的积极性。

     由于期货市场属于高风险的投资领域,参与期货需要掌握广泛的市场信息以及资金实力,“让玉米期货为农民增收服务,决不是让农户单枪匹马地做期货。”因此,有关专家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大力普及期货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参与;二是完善订单农业法制环境,保证履约率;三是尽快发展期货中介组织,让中介组织成为连接农民与市场之间的桥梁,真正发挥期货作用。

     有鉴于此,农信社应对信贷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尤其是加强农产品期货知识的充电,关注、研究农产品期货市场,并利用自身点多面广、信息渠道多的优势,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进行科学种植。

     总之,只有当农民成为一个追求利润、按市场需求生产的经营主体,不断提升其生产技能,才能真正实现增收,而农信社在这一过程中将大有作为。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