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匿迹六年重出江湖 玉米期货谋求国际定价话语权

  作者: 来源: 日期:2004-09-20  
9月22日,玉米期货将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挂牌交易,该品种的推出受到浙江、武汉、广东、厦门等地期货界及玉米产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为重返期货市场的玉米期货热身活动此起彼伏、遍布大江南北。
  
  匿迹六年重出江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期货研究室主任廖英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纵观玉米期货上市走过的路和近期我国玉米现货市场的形势,作为我国期货市场自1998年治理整顿以来第一只大宗粮食期货品种,已经具有良好的现货基础,9月22日上市可谓是众望所归,生逢其时。
  
  廖英敏介绍说,作为国家三大主要粮食品种之一,各地玉米价格在收购和流通过程中具有浓厚的“计划经济时期的保护价”色彩。2004年5月23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出台,提出了“放开收购市场,直接补贴粮农,转换企业机制,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宏观调控”的改革思路,明确了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和步骤。玉米期货上市的外部环境趋于成熟。
  
  农业部产业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张红宇指出,从90年代初期开始,中国玉米出口数量逐年增加,目前成为第二大出口国,所以,如何为广大农民和玉米经营者提供更大信赖性的预期价格,对于调整农业粮食种植结构,发展“订单生产”,转移和规避市场风险,玉米期货推出,在国际玉米贸易和国内玉米流通市场显得相当突出。
  
  中谷集团期货部经理范文敏告诉记者,由于缺乏对国际期货市场研究以及国内期货价格的引导,我国在大宗粮食贸易中往往出现廉价出口、高价进口的尴尬局面。玉米作为秋季作物,收购期间受“治超、限超”等因素的影响,加大了流通环节的不确定性,部分地区玉米价格波动剧烈。中期期货资深分析师李磊表示,“低价出口而高价进口”的玉米贸易怪圈,与我国既是粮食生产大国,又是玉米出口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玉米期货推出后,国家可以从期货市场上及时获得预期主流信息作为依据,有效增强决策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加强宏观调控手段。
  
  李磊认为,在我国粮食贸易中,政府宏观调控的决策是基于陈旧的历史信息,而并非基于对未来的预期,而对“未来价格的正确判断”只能依赖于期货市场。廖英敏则指出,我国现货市场价格不集中,期货价格可以更及时、更灵敏地反映现货市场的价格,辐射面广,具有权威性和参考性,可以与现货市场价格相互影响,使中国具有了参与国际玉米价格形成的话语权。
  
  合理利用 激活产业链条
  
  中国市场学会农产品研究中心主任丁声俊介绍,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在100万公顷以上的省(区)有10个,涉及农业人口5亿以上。作为“饲料之王”的玉米,每年有70%以上满足饲料工业。其产业链涉及玉米加工、淀粉、医药、酿酒等多种行业。
  
  有“饲料大王”之称的湖南唐人神集团董事长陶一山表示,饲料企业处于玉米产业链中游,从2003年8月底至12月底,全国玉米平均价格短短的四个月上涨了19.5%,这给玉米生产者、经营者和加工企业带来了较大风险,现实使他们迫切需要有一种工具来回避这种风险。他表示,唐人集团可以利用玉米期货市场签订玉米远期交易合同和玉米固定基差合同,力图创新饲料企业原材料供应与定价模式,通过期货市场锁定亏损空间,加强成本风险控制,获取收益。
  
  长期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吉粮集团董事长刘宪鲁认为,玉米期货恢复上市,为有效促进玉米产销衔接,解决玉米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点亮了“指示灯”,增大了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砝码”。他指出,目前,我国粮食交易方式仍然传统和落后,使我国玉米贸易无法与国际大粮商站在同一起跑线竞争。我国农业由于生产的分散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将会造成粮食价格的剧烈波动,给粮食生产者带来较大风险。玉米期货的推出对于玉米产业的发展是一篇大有可为的文章。中谷集团范文敏表示,集团及下属企业都在积极为签订的现货远期合约等订单设计套期保值方案。
  
  中国粮食协会会长白美清则认为,我国粮食行业“内外结合、期现结合”的大粮食、大流通、大市场的多元化格局将随玉米期货上市而开始形成,但随着粮食价格波动的频率和幅度加快,如何利用好期货市场对相关行业是个紧迫的课题。
  
  资料
  
  从1993年开始,大连、郑州、成都、上海粮油、长春、北京、深圳有着七家交易所曾先后进行过玉米期货交易。但后来由于长春联合交易所的违规交易,1998年证监会暂停了玉米期货的交易,从而使玉米市场失去了一个科学统一的定价机制,而玉米企业也失去了一个规避风险的工具。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