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前期硕大的投资泡沫,中国有可能在短短几个月内通过行政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么?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其他国家似乎都应将其他宏观经济工具束之高阁,单单依赖行政手段来解决经济问题就够了。但是,甚至连温家宝总理都不这么认为,近期他在部署工作时还强调,坚持不放松对宏观经济的调控。
信贷紧缩有侧重
中国的宏观调控确实有效地减缓了部分板块的发展步伐,但是,在我们看来,这种方式却造成了大量经济上的低效率,尤其是地方银行并未像央行所期待地那样执行,对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贷款紧缩过度,但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贷款艾过于宽松。
中国的未偿还贷款总量已从去年年底的21.1%降至今年六、七月份的16.7%和]5.9%。然而这主要是由于在这两个月内,.大量的未偿还贷款被注销所致。这也是为什么人民币未偿还贷款在六、七月份比去年同期增长13.9%、13.1%,比公布的经济增长率16.3%、15.5%低了许多的原因。如果把六、七月份注销的贷款3510亿、284亿元计算进去,新的借贷规模就会上升至2850亿元左右。经过调控后,短期贷款在七月份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这比去年6月份的15%和去年年底的12.7%都要低。
虽然紧缩并非过度,但许多企业已经开始抱怨,认为紧缩已经到了它们无法承担的地步,这很可能是因为大量的紧缩是针对中.小型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这也反映出,中国企业的运作严重依赖于银行借贷。许多中国企业特別是中小型企业和私营企业,都是利用短期借贷来进行固定资产投资。与此同时,中长期借贷,尤其是针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借贷在七月份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9%,仅比六月份略低。如果众多企业仅仅因为中等力度的紧缩而陷入困境的话,那问题就比较严重了。确实,眼下问题更多的集中于借贷而不是贷款增长,银行还是给予了固定资产和大型国有企业太多的借贷,与此同时却对中小型企业和私营企业紧缩得厉害。
事实上,中国各银行的所做所为从其自身立场来看是合情合理的。大型国有企业的破产仍是禁忌,这样使得国有企业,即便是管理不当的国有企业的贷款风险也比中小型企业、私营企业要小得多。并且,许多国有大型企业与各级政府都有良好的关系,如果银行停止向它们借贷,就会承受相当的压力,于是中小型企业和私营企业的短期贷款将首先被否决。而从政府的立场上来看,中小型企业、私莧企业也处于次要地位。实际上,中国的中小型企业、私营企业的状况大相径庭,但银行由于缺乏正确评估它们信贷风险的能力,只好一概停止借贷。正因为中小型企业、私营企业的借贷更多的是短期贷款,而大型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更多的却是中长期借贷,当央行要求银行紧縮信贷时,银行很自然就会先紧缩先到期的短期贷款。
重新调整借贷政策
彭博资讯近日引用《中国日报》的消息报道说,中国最大的水泥生产商之一的安徽海螺水泥公司将投资30亿元在广东省英德市兴建一家宾馆、一家水泥厂和若干塑料制品厂,竣工后的水泥厂年产量将达到六百万吨。与此同时,台湾的一家水泥企业竟然也计划在同一座城市内投资25亿元兴建水泥厂。很显然的是,大企业仍然可以得到银行的信贷来进行大的投资项目,哪怕是投资已经明显过热的行业中。
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各银行重新调整借贷政策的举措将会令一些人兴奋不已。一方面,这一调整意味着将会向中小型企业、私营企业发放更多的贷款缓和它们的信贷危机;另一方面,央行也在要求银行进一步紧缩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放贷,这将影响到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大型国有企业。这次政策调整是合理的,事实上这也印证了我们过去的推测:中国政府对企业破产采取了限制措施,一旦破产风险增大时,政府将助企业一臂之力。这将帮助解决实现软着陆‘:但却是以压缩企业的边际收益为代价的。
如果没有一个高效运作的市场机制,想要强制推行这一调整,说服各银行按央行的意愿行事,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银行本身并不想将借贷从大型国有企业转向中小型企业、私营企业身上,央行意志所起的作用将会是有限的。因此,中国央行正在考虑放松利率的事宜,这样,银行就会更愿意借贷给中小型企业和私营企业了,目前许多中小型企业被迫在“黑市”上借人高利贷的行为也将会减少。尽管如此,利率调整政策在出台前肯定会有不少的反对声音出现。
升息成为出路
其实,让投资降温更有效的手段是调高利率。为什么中国投资增长的如此之快,就是因为使用资金的成本太低所致。调高利率将通过更有效的途径来减少投资,企业的利润会降低,用来投资的资金也将相应减少。同时提高借贷和储蓄利率将使得资金重新分配给消费者、银行两大层面,中国现在需要的不是投资,而是消费。
此外考虑到近年来银行大规模向外借贷了将近30000亿的资金和盲目投资,贷款到期后,将很有可能出现大量的不良贷款。如果不尽早通过升息来提高银行利润去应对这一局面,那么几年后不良贷款开始显山露水时再采取行动就晚了。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协议,中国于2006年元月份将对外资开放零售银行业务。这些外资银行没有任何负担,将很容易击溃中国的各地方银行,并将最好的客户从它们手中抢走,不断上升的不良贷款将明显制约地方银行的竞争力。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迹象说明,中国政府想到了这一点,很多地方政府甚至一些中央部门仍反对上调利率。
我们认为,目前中国上调利率的可能性不大。没有市场机制和高利率来调节投资水平,我们不知道中国政府如何才能有效地做出抉择,决定究竟应该投资到哪方面。行政命令将导致政策前摇后摆,并会引起严重的经济上的低效率和政策混乱,而经济上的低效率就意味着整体利益遭受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