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约设计
期货合约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品种上市后能否成功运行。近年来,国内玉米生产稳定,消费旺盛,玉米产业发展迅猛。为适应玉米现货市场发展,推出符合投资者需求的玉米期货合约,更
好地发挥期货市场功能,大连商品交易所利用几年时间,深入玉米产销区进行调研;对东北地区所产玉米进行了实际抽样检测,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召开了数十次玉米现货及期货研讨会,广泛听取现货商及广大投资者的意见,并就质量指标问题广泛征求有关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大商所通过总结以往玉米期货交易的管理经验,紧密结合玉米现货特点,认真研究、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玉米期货合约的设计工作。
据交易所某负责人介绍,此次新玉米期货合约的设计有五大特点,主要表现在:
1、坚持大品种的设计思路
我国是玉米生产大国,年产销量在1.2亿吨左右。玉米作为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饲料、淀粉、酒精等加工行业,大品种属性十分明显。因此,玉米期货合约的设计要充分体现其大宗原料的特点,在质量控制指标选取和具体数值的确定上注意与大宗商品的特点相吻合,兼顾玉米相关行业的不同需求,便于现货商的参与,以有利于其价格发现与套期保值功能的实现。
此次玉米期货合约以国标二等以上玉米作为标准品,三等玉米替代交割,涵盖了国内市场绝大多数的玉米流通量,充分体现了其大品种的特点。这样,期货价格就能够成为玉米市场的代表价格,满足广大企业的避险需求,同时扩大了可供交割实物量,有利于防范市场风险,避免操纵行为的发生。
2、与现货市场接轨
现货市场是期货市场的基础,期货合约及规则的设计必须符合现货市场的运作规律,贴近现货贸易习惯。玉米期货合约设计要考虑现货玉米供需的不同地域特征,以及不同年景玉米品质的内在差异,从满足玉米需求量最大的饲料行业着眼,吸引更多的其他企业参与玉米期货交易,以确保期货和现货价格具有高度相关性,使套期保值、价格发现功能得以实现。
首先,此次玉米期货合约的质量标准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实施的GB1353-1999玉米国家标准为基准,以国际通用的容重作为定等指标,科学反映玉米的内在品质状况。其次,由于大连、营口是我国最大的玉米集散地,运输、仓储设施条件比较完善,港口吞吐能力和库容能力很强,东北玉米三分之二以上要通过大连、营口港运往海外和东南沿海地区,所以交割地点设置在大连、营口地区。第三,采用滚动交割和期转现相结合的交割方式,可以使期货交割方式更加灵活,降低交割成本,加强期、现货市场的联系。第四,采用散装和袋装并行的包装方式,既符合国内玉米现货市场流通状况,有利于降低期货交割成本,又可以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需求。
3、力求科学简洁
参照国际惯例,以玉米国家标准为依据,采用容重定等方式设计玉米质量标准。做到科学合理,真正体现玉米的内在品质和消费使用的客观要求。同时,在具体指标设计方面,条款内容要清晰明了、简洁易懂,便于投资者理解和接受。如对玉米破碎粒、生芽粒、虫蚀粒、病斑粒和热损伤粒等指标未单独列出,而采用不完善粒指标从总体上加以限制等。
4、与国际惯例接轨
针对我国玉米生产的实际情况,充分吸取美国、日本玉米期货成功运作经验,尽可能和国际市场接轨,使合约及规则设计更加科学。第一,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和日本东京谷物交易所的玉米期货合约均采用容重作为主要指标,大商所按照玉米国家标准,借鉴美国和日本玉米期货的设计思路,以容重定等。第二,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玉米合约实行的是"期货转现货"和"滚动交割"相结合的交割制度,这种交割制度的有效实施奠定了芝加哥玉米期货合约成功的基础。大商所综合考虑了我国玉米现货流通的特点和借鉴美国的方式,在玉米期货合约中实行期货转现货和滚动交割相结合的交割制度,在时间上形成从第一个交易日到最后交易日的梯级安排,在空间上将期货和现货市场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套互为补充、相辅相承的完整体系,使现货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交易情况在合约周期内灵活选择交割方式,方便现货企业参与。第三,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和东京谷物交易所都采用散装形式进行玉米交割。我国玉米流通采用的是散装和袋装相结合的方式,以袋装形式为主,但散装运输有利于降低成本,也是玉米运输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综合国外经验和国内市场特点,大商所采用袋装和散装并行的包装方式,以满足各类现货企业的要求,节省交割成本。
5、兼顾安全稳定与市场效率
保证市场安全稳定运行和保持适度的市场效率是期货市场追求的两个重要目标。大商所充分考察了CBOT、TGE的玉米期货管理制度,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同时借鉴大豆期货的风险管理制度和玉米现货特点,制定了包括保证金、持仓限额、强行平仓、涨跌停板、大户报告等在内的风险管理制度;有针对性地调整了梯度增加保证金的持仓水平,提高了对会员及客户的持仓限额标准;注重加强对临近交割月合约的风险防范和预警工作,提高近月合约保证金,缩小近月合约持仓限额的措施,避免出现市场风险,以确保玉米期货上市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