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中部松辽平原腹地,是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玉米生产加工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人文优势,是农业部确定的专用玉米优势产区重点布局区域。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家对玉米出口不再进行高额补贴,在玉米进口配额持续增加的情况下,生产成本较高的国内玉米市场面临着国外进口玉米的冲击。此外,随着玉米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玉米价格波动幅度的加大已经使产区农民和玉米相关企业都将面临越来越大的经营风险。而吉林省是玉米种植大省,库存增大、销售不畅已成为制约农民致富的严重问题。
期货市场具有发现预期价格的作用,其交割品有着严格的质量要求,优质优价,这对农民有极大的吸引力和推动力。农民生产的优质粮食品种一部分以现货形式销售出去,一部分由企业根据期货市场价格与农民签订收购合同,进入期货市场以套期保值形式交易销售,农民可获得较多回报。例如,2003年,黑龙江农民参照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期货信息增加了15%的种植面积,仅这一项就使农民增收数亿元。
吉粮集团证券期货部张先生认为,玉米期货一旦进行上市交易,吉林玉米就可称得上“金米”了。玉米期货可以使相关企业利用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机制来规避价格风险。尤其是在粮食改革深化的过程中,玉米期货能够有效地调节吉林省的种植结构,规避风险。
吉林德大每月至少要购买800吨以上的玉米,是吉林省的用粮大户。对于玉米期货上市,德大集团负责人表示,他们一直在关注玉米期货的进展情况,因为玉米期货对于企业来说,一方面可以用期货手段控制成本,另一方面玉米期货的设立可以带动玉米产业的发展,这对于公司的上游产品育种产品也是有利的。
据了解,1994年至1996年,我国的玉米期货曾红火一时。高峰时,玉米期货交易所达到145家。但由于管理不严以及整个行业发展过快,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所以国家停止了玉米期货交易,仅仅保留了大连、上海、郑州三个交易所。而此次玉米期货的“复活”,很大程度上是国家在重新定位我国期货市场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