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独家视点 » 正文

玉米产业政策变化

  作者: 来源: 日期:2004-08-23  

玉米是世界上三大粮食品种之一,也是我国的主要粮食品种,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4。由于我国的各项粮食政策几乎都涉及到玉米,也影响着玉米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粮食政策和玉米政策是分不开的,粮食政策也就是玉米政策。

  一、玉米政策的演变

  新中国成立初期,对粮食流通实行的是在国营商业领导下的自由购销政策,供求双方都通过市场调剂余缺。1953年10月,为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和国家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开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对玉米进行高度统一的计划管理,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上世纪70年代末期。1978年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普遍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放开了粮食集贸市场,国有粮食企业开展议价购销业务,对农民完成征购任务后的玉米,允许多渠道经营,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粮食生产有了迅速增长。

  1985年,国家将粮食统购改为合同定购,定购的品种为玉米、小麦、稻谷、大豆,定购外的粮食实行市场价。在销售上也逐步缩小粮食统销范围,将工业、饲料用粮退出统销范围,改为由市场调节,从而形成了计划购销与市场购销并存的粮食流通双轨制。粮食价格双轨制的实行,进一步扩大了市场机制在粮食购销上的作用,促进了生产,活跃了流通。但粮食双轨制也存在许多弊端,同一粮食品种有两种不同购销方式和价格,经常引起磨擦和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粮食市场的混乱和无序,使改革处于一种拉锯状况,加大了改革成本。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1993年2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提出了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放开粮食价格和经营,保留粮食定购数量,价格随行就市;为了防止谷贱伤农或粮价暴涨,实行收购最低保护价和销售最高限价,由各省分散决策,两三年内完成,从而彻底结束了自1953年开始的长达40年之久的粮食统购统销的历史。

  1998年5月,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重点是“三项政策,一项改革”,即“敞开收购,顺价销售,封闭运行,加快国有粮食企业自身改革”,并对粮食实行垄断收购,禁止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以外的单位和个人直接到农村收购。然而,粮食收购实行保护价,销售却随行就市,购销体制不对称,玉米收购保护价高,市场价低,形成了购销价格倒挂,顺价销售困难,库存积压严重,所需的储存费用和补贴越来越多,国家和地方都不堪重负,并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政企不分,缺乏经营自主权,难以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

  2001年8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市场化取向。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粮食购销和粮食价格形成的作用,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健全完善国家粮食储备体系和粮食市场体系,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我国国情的粮食流通体制。

  2003年8月15日国务院下发了《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进一步完善了中央储备粮垂直管理体系,对中央储备粮收购、销售、年度轮换的计划、储存和动用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规范了国家调节粮食市场供求和平抑粮食价格波动的宏观调控措施,有利于有效发挥中央储备粮在国家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打下了基矗

  2004年5月23日下发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放开收购市场,直接补贴粮农,转换企业机制,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宏观调控”的改革思路,明确了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原则、主要任务和步骤。与2004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相配合,初步构成了我国现行的粮食(玉米)政策框架体系。

  二、现行玉米政策

  (一)玉米生产政策

  在玉米生产方面主要的政策有:1.继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减免农业税。3.建立直接补贴制度。4.实行良种和购置农机具补贴。5.推广先进实用技术。6.加强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7.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8.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加强对化肥出厂价和流通环节进销差率、批零差率的监督管理,严格控制流通环节的加价幅度,降低化肥零售价格;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业生产资料行为,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二)玉米流通政策

  在玉米流通方面主要的政策有:1.粮食购销市场化。从2004年起,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和价格,国有粮食企业和其他粮食经营者都进入市场购销粮食,自主经营,公平竞争。2.以市场为主形成粮食价格。3.建立粮食市场体系。继续办好农村集贸市场,建设粮食批发市场,提升市场服务功能,取消粮食运输凭证制度和粮食准运证制度,严禁各种形式的粮食区域性封锁,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引导企业入市成交。4.稳定发展粮食期货市常我国粮食期货交易已逐步走向规范、成熟,具备了发展的基矗粮食购销市场化和加入WTO,更为粮食期货市场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使粮食期货交易成为农民安排生产,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抵御市场风险和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5.加快国有粮食企业改革。6.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鼓励各种所有制的企业、经销商和个人从事粮食经营活动;培育市场中介组织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民以多种形式组织起来进入市场购销粮食,充分开展竞争,推动粮食市场发展。7.搞好粮食市场管理,维护粮食流通秩序。8.建立粮食流通法规。出台了《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规范粮食流通秩序奠定了基矗9.完善粮食宏观调控。由以行政命令为主进行调控转向以经济手段为主进行调控,健全和完善中央和省级粮食储备制度和调控机制。10.限制库存和稳定市场粮价制度。11.实行以贷款风险控制为核心的信贷金管理办法。12.支持粮食经营,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

  (三)消费(加工)

  在玉米消费(加工)方面主要的政策有:1.促进玉米转化增值。2.发展粮食加工业。3.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4.陈化粮定向处理。5.支持燃料酒精生产。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