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国内期货市场上我们也有江西铜业、铜陵有色等企业的典型示范。国际市场上,也有中国联合石化进出口公司、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等企业由于从事套期保值,降低了油价飞涨的负面影响。然而最近一次大豆和棉花价格的下跌使得大豆加工企业和棉花企业全行业损失惨重的事实再次表明:期货市场对套期保值交易普遍存在误解和偏见。
套期保值的目标是规避风险、锁定成本?还是为了赢利?企业套期保值是否从进场到出场都简单、机械地操作?出现不利局面怎么办?是否可以投机?
大多数教科书和无数的案例似乎都在反复强调,套期保值者要一心一意保值,不以保值为名,行投机之实。笔者却认为,以保值的目的来计划,以投机的眼光来操作,才是做好套期保值的正确做法。
以保值的目的来计划。其关键是下单目的为保值,要达到这个目的,关键是把握好下单的合约月份和数量。一家油脂厂计划在9月前购买30万吨大豆,以满足第四季度的榨油需要。现在是6月份,该油脂厂预计原料价格在9月前会上涨。为了不受价格上涨可能造成的损失,该油脂厂决定在大连商品交易所购买大豆期货合约,进行买期保值。果然不出所料,在该油脂厂尚未购足第四季度生产所需要的全部大豆原料之前,价格开始上涨。但是没有关系,因为这家工厂具有远见卓识,已在6月份购买了期货合约。期货合约的增值冲销了该油脂厂购买大豆所需支付的较高价格。
一般地说,生产者进行卖期保值时,只需计算出自身产品的成本,再加上预期的目标利润,只要商品期货价格高于此价格即可进行卖期保值。因此成本水平和利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企业是否进行套期保值。但由于原材料价格、人工费用等时常变化,企业每年都要做出成本计划及利润计划,企业必须据此进行灵活操作。以1999年江西铜业公司为例,该年度铜成本计划为15000元/吨,因此该公司在上海期货交易所铜品种CU9910、CU9911和CU9912(当时价格均在16000元/吨以上)进行了一定量的卖期保值,取得成功。相反如果按当前的价格,只要有合适的利润就开始套保,越涨越抛,不顾大势,下赌气单,将无法达到保值的目的。因为合适的利润是相对于当时的成本而言,而这个成本又是变动的,再说企业的产品数量是按计划来的,单就某一个月份,企业难以组织那么多的货源。1998年国内某冶炼厂在伦敦金属交易所进行锌的保值,年产量仅10万吨的该厂却在期市中卖出了40多万吨。国际抄家充分利用这一致命错误,将每吨1000美元左右的锌价推高到1700多美元,致使该冶炼厂亏损1.29亿美元,震惊了国内外期货界。因此只有根据企业的生产、销售计划及公司经营目标,结合价格走势,决定是否要保值和下多大量以及单量的月份分布,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保护利润、回避风险的目的。
以投机的眼光来操作。仅仅以保值的目的来计划,并不能确保取得理想的保值效果。由于品种特点、投机资金的推动或者偶发事件等时常导致期货价格大幅度的波动。套保企业由于受流动资金的限制,有时不但起不到保值作用,甚至承担非常大的风险,因此套期保值企业还必须以投机的眼光来操作,也就是把握好保值的价格和时机。国内铜相关某企业,1999年3月国内铜价跌至14300元/吨后,经过三个月的振荡筑底,从六月起大幅度上扬,至九月铜价重上18000元/吨。此时,公司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认为这是较满意的价位,公司应该开始大规模保值;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铜价仍有较大上升空间,应谨慎保值。公司期货领导小组在听取各方面意见后,决定从18300元起大量保值,总保值量约3至5万吨。进入12月初,国内铜价涨至18300元之后,该铜业公司开始大量保值,每涨一个台阶,就抛出3000至5000吨。进入2000年元月下旬,随着价格的持续上涨,该公司按既定计划继续抛出保值,但此时持仓量已接近三万吨。有期货市场经验的人都知道,每一次大行情的后期,人们往往都缺乏理性,令反向保值者饱受煎熬。当时该公司每天需追加保证金1500万元,由于公司在19000元以下的持仓量较多,虽然从下单的月份和数量都没有违背“以保值的目的计划”,但保值的价格和时机稍早了些,导致保证金追加的困难。至元月25日,该公司持仓占用保证金达1亿多元。公司财务部门告知代理期货经纪公司,如果次日价格再上涨,因无法追加保证金将不得不斩仓。幸运的是铜价见到19450元之后,开始掉头下跌。至4月中旬已跌至17300元,此时该公司分析后势仍可能上涨,及时将保值头寸全部平仓,获利9600万元。因此套保者对期价走势的研判不能逊色于投机者。对于卖出保值企业来说,就是要捕捉价格的波峰,当投机者感到可以逐步做空的价位才开始卖出保值,这样既能做到较为理想的价位,又避免了大量追加保证金的风险;对于买入保值企业来说,在底部区域,与套保方向相同的适量投机买进也是可以考虑的,因为超过部分可以作为企业的原材料库存(其实也就是对远期的一种保值方式)。
套期保值效果的评价是否是短期的?这里也存在偏见。一般的企业容易将某一次套期保值交易与原来没有套期保值的运作模式对比,这容易导向一个错误的思路,即期货市场部分的操作必须是赢利的。这岂不是与纯粹的投机混为一谈?究竟该不该保值,不能单纯从一次操作中看期货市场是否赢利。应就整体而论、长期来看,参与同不参与套期保值的效果进行比较。国内、外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反复证明:对期货商品相关企业总体来说,参与套期保值肯定要比不参与好。
套期保值是否一定要交割?而且品种要与企业的产品精确一致?这也是一种误解。英文将“套期保值”叫作“hedging”,是“对冲”的意思。其实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尤其是较为规范的市场上),套期保值者无须交割(除了少数极端的情形)。你若期货持仓出现浮亏,即便是办理了交割,最终可能还是赔钱。当然企业在具体操作时应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考虑是进行交割抑或平仓。以卖期保值为例,如果期货价格下跌幅度大于现货价格下跌幅度时,卖期保值者会倾向于平仓;当期货价格下跌幅度小于现货价格下跌幅度时,卖期保值者会倾向于交割。拿180#和280#燃料油的差别来说,虽然这两类油品在品质要求、炼制工艺、市场化程度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别,燃烧加热过程中对加热系统的要求也不同,价格相差又较大,因而使用上基本无法替代。但由于两者的上游产品都是原油,影响原油价格的因素也同样影响他们,两者价格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必然存在很大的相关性。由于基本走势一致,对于相关企业参与套期保值,并无大碍。国外许多航空公司都参与燃料油相关品种的期货交易,使公司的航油成本预先得到控制。国内实践来看,前几年一些铝加工企业,为了锁定成本,本想参与铝期货合约的套期保值,可惜铝期货的交易量太小,所以改用铜期货来参与,也一样取得实效。至于参与数量的确定可以用每月用油量相当的280#油的价值来确定参与180#油期货的对应数量。当然这样就不便办理交割了。
套保就是期现套利吗?在国内期货市场试点初期,由于期货市场交易不规范、过度投机,到期的商品期货价格(或者远期价格)往往与该商品在现货市场的价格相差很大,许多现货商利用两个市场之间的价差,进行套利交割,获利颇丰。期现套利,有利于平抑期货市场的过度投机,使临近交割期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保持一致。但是有些人把期现套利交易当作是套期保值交易,这完全是对套期保值的误解。套期保值的基本原理是,当期货合约临近到期日时,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趋向于一致,套期保值交易者通常是通过平仓交易,来回避价格风险的。期现套利则完全相反,它是利用期货与现货价格之差,进行实物交割,来获取投机性利润的。
期货市场不欢迎套期保值吗?这是一种偏见。从优势上来看,一般地说,期货品种的相关企业对于品种的特点以及现货市场可能比期货公司更了解;而期货公司对于信息的加工和期货市场的操作将优于相关企业。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本来是件好事。可是对于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的企业来说,少部分尝到了甜头,已离不开这个市场,干脆自己买席位进场交易;大部分则是谈“期”色变。究其原因这里凸现了制度的缺陷。由于套保者并不象投机者那样频繁地进行炒作,而且一旦办理交割,相关服务相对繁琐和复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期货经纪公司在提供这些增值服务后,也没有恰当的名目收取费用,所以期货经纪公司对套保客户往往是表面欢喜,内心烦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