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红薯”的粮食结构被打破,玉米成为湖南省第一大旱粮作物。据省农业厅统计,全省玉米面积今年达到470万亩,单产超400公斤,总产量占旱粮总产的35%以上。
“田里种水稻,丘岗栽红薯”,这是湖南省农民长期以来的种植习惯。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市场对玉米的需求数量大增。近十年来,省农业厅大力发展旱地玉米,调整粮食内部结构,形成了两大玉米高产带。一是湘南山地至衡邵走廊丘岗沿线,形成早熟玉米带;二是湘西怀化、自治州的山坡地带,形成中熟品种为主的玉米带。两大主产带占到全省玉米生产的七成左右。
湖南省玉米主产带属易干旱地区。据气象部门统计,其夏旱频率达30%,秋旱频率达28%,夏秋连旱频率达10%。为了解决玉米受旱的难题,省农业厅组织省内旱粮专家,从品种筛选、抗旱机理、熟期搭配等方面,探索出抗旱避旱技术体系,使旱地玉米连年夺得高产,越来越多的农民种植玉米渐成习惯。
省农业厅每年举办春、秋玉米培训班。如今,两大主产带内,杂交玉米新品种的覆盖率达到70%以上,“旱地免耕直播”、“高产平衡施肥”、“高蛋白高赖氨酸栽培”等高新技术入户率达到90%,玉米产量稳步提高到每亩400公斤。
省农业厅在主产带内,大力普及玉米饲料配方加工,推广秸秆青贮、微贮、氨化技术,提高玉米的综合利用率。据测算,农民种植玉米,简单加工成饲料,每亩产值即达700元以上。玉米,真正体现出“饲料之王”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