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玉米;发霉;产业链
据调查,2003年国内玉米主产区玉米发霉现象较往年严重。其中,黄淮流域粮食主产区为玉米霉变重灾区,尤其以河南省最为严重。豫中、豫南玉米发霉现象几乎在90%以上,豫北、豫东在70%以上,豫西在30%左右;陕中南、鲁西南、鄂北、苏徽两省北部仅次于河南,在50%左右,东北三省、西北的甘肃省、华北的山西省玉米发霉现象不明显。玉米发霉严重影响母猪生产繁殖性能以及仔猪成活率,从而影响到生猪补栏。养猪业存栏量、出栏量受到较大的影响波及到养殖业对饲料需求,而豆粕价格过高使饲料成本大幅增加增加反过来影响到了养猪户的补栏积极性、生猪存栏量、饲料需求,饲料业损失惨重。
玉米霉变的原因主要是,2003年7-10月份是黄淮流域玉米主产区玉米的穗期(拔节至抽穗)、花粒期(抽穗至成熟),是玉米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同时旺长时期,此期间黄淮及江淮流域出现了历史同期罕见的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平均降水显著高于往年,这导致玉米极易被霉菌感染。
1 霉菌毒素及其危害
1.1 霉菌毒素的产生及分类
按其生活习性,分为仓储霉菌和田间霉菌两种。前者主要指贮存原料和饲料在适宜的温度、湿度下产生的霉菌,其最适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在80~90%,如曲霉菌属。后者为野外菌株,通常在作物生长期间就被感染,其最适温度为5~25℃,阴冷潮湿天气更易于其生长繁殖,如青霉菌属、麦角菌属、镰刀菌属。霉菌毒素是某些霉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二次代谢有毒产物。据有关调查,在我国华南、华中、华北地区,已发现的霉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T-2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
1.2 霉菌毒素的危害
霉菌毒素中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对猪的危害较大。
1.2.1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黄曲霉毒素(AF)是一种高毒性、高诱变性和高致癌性的化合物,家畜的敏感顺序为仔猪>犊牛>育肥猪>绵羊。黄曲霉毒素对仔猪的危害最大,死亡率较高。中毒症状主要有:生长迟缓、饲料利用率下降、黄疸、被毛粗乱、精神抑郁、厌食、急性肝肿大、肝癌、免疫抑制。
1.2.2 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是唯一由霉菌产生的植物雌激素。在家畜中,猪对其最敏感,受影响的主要器官是生殖系统。母猪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发情不规则,后备猪假发情,母猪阴唇、子宫扩大,受胎率降低,阴道炎、流产、死胎、产下仔猪外翻腿、阴部红肿,脱肛、子宫脱出,公猪精液品质下降。
2 国内主产区玉米发霉现象调查
2.1 华北黄淮地区玉米发霉情况调查:
2.1.1 据国家气象局统计信息,2003年(1~12月)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26.7mm,较常年偏多22.6 mm。北方地区则较常年明显偏多,为1961年以来第二个多雨年。西北、华北、东北北部、黄淮、江淮等地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偏多5成~1倍以上。2003年8月中旬至9月上旬,我国玉米主产区的黄淮及汉水流域出现了历史同期罕见的低温、阴雨寡照天气,黄淮地区雨日数普遍较常年同期偏多8-16d。陕西中南部、河南大部、山东西南部、湖北大部、安徽、江苏两省北部棉产区的气温偏低2~3℃,雨日多在20d以上,光照严重不足,与常年同期相比日照平均每天偏少4~6h,部分地区达到历史同期最低值。
华北黄淮地区玉米种植带玉米在抽穗时期水分含量超过14%,温度在24-34℃之间,相对湿度在80%以上,这正是黄曲霉生长和繁殖的最佳时期,上述前提条件直接导致玉米发霉。据调查黄淮部分地区玉米在收获前便已经发生霉变,收获后因得不到及时晾晒,发霉现象更加严重。
2.1.2 仓储不规范 玉米发霉 由于玉米收获季节雨量偏多,玉米收获后存储不规范,大部分玉米没有及时风干或者晾晒,也没经过烘干,这样农民手中的部分玉米出现发霉现象较往年严重得多,更加重了玉米霉变率。
2.2 东北粮食主产区及南北港口玉米发霉情况调查
2.2.1 东北地区作为玉米主产区,在华北黄淮地区玉米由于洪涝灾害和发霉现象明显的基础上,更加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目前了解的情况,东北玉米发霉现象和2002年玉米情况相差无几,但是由于当地用户对玉米发霉现象有了警惕,农民手里的玉米发霉的数量不是很多,倒是个别的贸易商和囤粮大户由于急于囤积玉米,而忽视玉米存放问题而使玉米出现发霉现象居多。
2.2.2 港口玉米发霉 2004年国内玉米市场放开,2003年我国玉米产量为1.1583亿t,较上年下降6%左右,国内玉米产量下降和库存连续4年下调也是不争的事实。另据有关部门预测我国2004年玉米播种面积预计下降2.4% ,这样更为市场人士预期上涨的看点增多。市场信息放大而出现大批囤货的现象居多。4月以来,大部分企业采取多囤积玉米的方式,更多的玉米流入到企业和贸易商手中,这样由于港口大量囤积货物或者部分露天存放的玉米,使发霉现象更加明显。
3玉米发霉现象对养猪业的影响
在家畜中,猪对发霉的玉米最为敏感,受影响的程度最大。因此,玉米发霉给养猪业带来的损失非常大。
3.1 玉米发霉对后备母猪的影响 后备母猪采食了一定量的霉变玉米后假发情率增高、屡配不孕。霉变的玉米因为含有大量的具有高毒性、高诱变性和高致癌性等可对猪的机体产生不可逆转性损伤的霉菌毒素,因此后备母猪在采食了这种玉米后,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等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从而影响其终生产仔数、所产仔的成活率。在这种情况下,养猪户为了保证养猪效益不得不将这种后备母猪淘汰。这将为养猪业带来长远的影响。
3.2 玉米发霉对繁殖母猪的影响 妊娠期母猪若采食了霉变的玉米,产木乃伊胎、死胎的几率明显增高,所产仔猪成活率较低,从而直接影响到生猪的补栏率、存栏率。
3.3 玉米发霉对仔猪、生长猪的影响 因霉变的玉米含有各种霉菌毒素,影响猪内脏各器官的功能,因此,仔猪的成活率、生长猪对饲料的转化率下降、饲养成本增高,从而降低养猪效益。
玉米发霉最终导致仔猪供应严重不足,生猪存栏下降。猪源短缺导致仔猪、毛猪、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如图1、2、3。
养猪大省四川、山西仔猪、毛猪价格走势图显示,自2003年8月份开始仔猪、毛猪价格开始一路走高,并在近期达到近几年来最高点;猪肉消费区北京市猪肉价格也在近期大幅飙升。这反映出猪源短缺现象导致猪市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玉米霉变对猪市后市影响深远,预计2004年全年猪市都将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2003年“非典”期间养猪户普遍淘汰母猪导致2003年8月至今猪市维持了10个月的涨价、高价运行,而玉米霉变导致的母猪淘汰还将维持这种态势持续下去。
4 玉米霉变波及饲料业
4.1 饲料业“腹背受敌”步履维艰
饲料原料最终的消费市场是养殖业,因此养猪业对饲料需求的疲软应该导致原料价格的回落,但是,禽流感过后在养禽业萎缩、猪价一路上涨、猪源短缺导致饲料需求疲软的时候,豆粕价格在3、4月份一路狂飚至近4000元/t!如此高的原料价格不得不让每一个养殖户精打细算计算养殖成本,到头来很多养殖户选择了空栏观望,养殖户的空栏观望给本来就疲软的饲料需求“雪上加霜”!最终,在“生产需求”与“消费需求”的一场激烈博弈后,“消费需求”决定了市场的走向:从4月底开始豆粕价格一路下泄,短短数周内狂跌近千元!
因为养猪业对饲料的需求一直严重影响着饲料市场,所以,在猪价大幅飙升、猪源短缺的情况下饲料需求疲软,但“僧多粥少”,各饲料企业不得不为了“疲软的需求”互相竞争,可是,原料价格的高价运行让饲料企业无法接受,而且因玉米霉变饲料企业接受养殖户、经销商的投诉事件明显增多,索赔导致饲料企业遭受巨大的损失。在这种“腹背受敌”的情况下,部分饲料企业难以生存下去,饲料业在颤栗的前进中进行着痛苦的调整。
5 饲料企业如何解决玉米霉变问题
5.1 减少玉米霉变重灾区的玉米采购量 据本中心对河南郑州部分饲料企业的调查,在2003年底2004年初,本地2002年陈化粮已消化完,在遭受养殖户、经销商的索赔后首先选择了到周边(如山西、内蒙、甘肃等省)玉米发霉现象并不严重的省份大批量采购陈化粮,其次选择采购东北玉米。据有关饲料企业反馈,这样虽然增加了运输等成本,但可有效提高饲料的质量,减少因客户索赔及丢掉部分市场带来的损失。
5.2 调整配方在饲料中添加脱霉剂 脱霉剂可以有效吸附霉菌毒素,并将其生物转化降解为无毒无害的代谢产物。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脱霉剂虽然增加了成本,但可以消化已经霉变的玉米从而降低因采购外地高价玉米而增加的成本。据河南驻马店地区以经销商反馈,2003年底至今,脱霉剂销量较往年增加了50%以上,多数养殖户宁可购买脱霉剂增加成本也舍不得丢掉已经霉变的玉米,或购买外地玉米。
5.3 调整配方降低玉米用量同时添加脱霉剂 据本中心对河南部分饲料企业调查,虽然玉米霉变现象严重,但饲料企业仍然选择了采购当地玉米。但是降低了饲料中玉米的用量,同时添加了脱霉剂。
6 总结
玉米霉变严重影响到了养猪业的补栏和存栏,直接导致了生猪市场的猪源短缺、供不应求以及仔猪、生猪、猪肉价格的大幅飙升。同时,繁殖母猪的提前淘汰对猪市后市将产生深远影响,猪价将长期走高。饲料需求在短期内难以有大幅回升,将持续低迷。
注:转载请注明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