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独家视点 » 正文

2002年全国粮油市场分析及2003年市场展望

  作者: 来源: 日期:2003-01-01  


  2002年是我国继续进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一年,全年粮食产量继续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国家统计局产量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夏粮、早稻减产,而秋粮获得较好收成,全年粮豆薯总产量达到4.571亿吨,同比增产0.9%。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分析,2002年我国国内谷物市场消费总量,同上年相比变化不大,其中食用消费略有下降,饲用消费量小幅增长。尽管2002年我国谷物进口开始实行关税配额管理,但进口数量仍较上年略有下降。主要原因是:世界上主要出口国受灾减产,出口能力下降,国际谷物市场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而我国谷物供给能力充裕,国内市场价格相对处于较低水平,对进口谷物的需求减弱。在2002年我国谷物出口同比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是国际谷物价格的上涨,增强了我国谷物出口价格竞争优势。我国玉米出口数量在2002年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制粉小麦开始向东南亚地区出口,饲用小麦出口量也达到较高水平,全年小麦出口量首次超过进口量。我国2002年谷物净出口量超过1150万吨。由于国内粮食库存充裕,2002年我国谷物市场价格保持平稳,国内市场继续呈现供大于求的格局。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分析,2002年我国食用油供给总量比2001年增长,但国内油籽产量及进口量的下降使国内食用油产量降低,国内供给总量的增长源于豆油、棕榈油和菜籽油进口量的增长。国内食用油消费总量继续出现增长,消费总量仍高于供给总量。榨油行业油籽加工量、食用油和蛋白粕产量均出现下降,油籽初榨能力继续扩张,油籽供给短缺成为榨油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加工量的下降既与油籽进口量减少有关,也源于国内油籽产量或有效供给量的减少。2002年我国油菜籽、花生、棉籽产量均低于上年水平。2002年我国油籽、食用油和蛋白粕价格出现大幅上涨,达到过去两年来的最高水平,榨油利润也明显提高。这既源于国内供给不足,需求继续增长的促动,同时也受到了国际市场价格上涨的支撑。食用油和蛋白粕的涨价,也转而对油籽价格起到了支撑作用。2002年我国油籽初榨能力的扩张与初榨能力布局的调整同时进行,原料不足与其分配的不均衡性同时存在,推动行业竞争加剧,并导致加工业整合速度加快。
  一、2002年的国内小麦市场监测报告
  2002年我国小麦产量继续减少,进口量继续保持在较低水平,小麦市场价格比2001年平均水平略有上涨,国内小麦市场仍然保持供大于求的格局。2002年我国小麦市场也出现了亮点:夏粮收购小麦保护价政策执行情况是近几年最好的一年;小麦出口量超过进口量成为阶段性的净出口国。
1、2002年我国小麦生产情况
2002年我国小麦产量连续第三年出现下降,优质小麦产量及其在小麦产量中所占比重迅速增加,小麦进口量持续保持在较低水平,年度新增供给量降低,供给结构得到改善。
    2002年我国小麦播种面积为2350万公顷,为195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较2001年减少116万公顷,减幅为4.7%;平均单产为3800公斤/公顷,与2001年的3806公斤/公顷基本持平;预计全国小麦总产量为8933万吨,已经降至198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较2001年减少455万吨,减幅为4.8%。
    在小麦总产下降的同时,优质小麦产量增加。2002年山东优质小麦产量估计达到598万吨,占该省小麦产量的40%,占全国优质小麦总产量的27.8%;河南优质小麦产量估计达到517万吨,占该省小麦产量的22.4%,占全国产量的24%;河北优质小麦产量估计达到315万吨,较2001年增长109.3%,占该省小麦产量的28%,占全国优质小麦产量的14.7%。
  虽然2002年小麦进口开始实行配额管理,由于国际市场小麦价格涨至近几年来的高点,国内小麦供给充裕、价格稳定,全年小麦进口量继续保持在较低水平。2002年我国共进口小麦60.5万吨,比上年减少12.4%,其中从加拿大进口37.26万吨,从美国进口16.17万吨,从澳大利亚进口7.02万吨。
  2002年我国出口小麦68.8万吨,同比增长51%,其中53.7万吨出口韩国,10.3万吨出口印尼,3.14万吨出口菲律宾(见表6)。从8月份开始我国小麦累计出口量超过进口量, 2002年我国历史性地首次成为小麦净出口国。
  2002年由于小麦主要出口国严重减产,导致国际市场小麦供应紧张,世界小麦价格出现了较大的回升。2002年芝加哥最近交割期小麦(软红冬小麦)期货平均价格为3.249美元/蒲式耳(119美元/吨)较2001年上涨了19%。由于主要出口国出口能力下降,小麦进口国纷纷寻找新的替代货源,给一些非传统小麦出口国带来了商机。亚洲地区面粉加工厂商也转向非传统小麦出口国家采购小麦,从而带动该地区廉价制粉小麦进口需求增加,也为我国制粉小麦出口带来难得的契机。2002年10月17日,河南省油脂公司通过中粮集团代理与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签订了4万吨制粉小麦出口合同,其中第一批5000吨小麦已经于11月22日在连云港装船运往印度尼西亚;随后中粮集团陆续与国际买家总计签订了15-16万吨制粉小麦出口合同,执行期已经签到了2003年6月。此外,我国目前拥有庞大的小麦库存,存放时间较长的小麦作为饲料小麦出口具有竞争力,这部分小麦出口量也在2002年出现了明显增长。
  2、2002年全年小麦市场价格状况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2002年国内小麦市场价格总体呈现出先抑后扬的走势,其中1-6月份稳中有跌,7月份下跌幅度最为明显,从8月份开始价格呈现平稳回升态势。
  小麦价格在上半年出现下跌主要是受到小麦出库增加的影响。年初主产省均加大了包括进口小麦在内的小麦出库销售力度,尤其是第二季度的小麦竞价交易活动规模和集中程度明显扩大。在7-8月份,随着夏粮收购的展开,小麦价格跌至全年最低点。8月份以后,随着冬小麦减产形势逐步明确,华北黄淮地区小麦价格开始止跌回升,加之储备企业轮换入库以及逐渐进入消费旺季,小麦价格到年底一直保持稳步上涨。
  2002年6月下旬,华北、黄淮地区夏粮收购陆续展开。由于江苏、湖北、北京、天津等地的小麦收购市场已经放开,新疆、内蒙古以生产春小麦为主,冬小麦实行保护价收购的省份主要集中在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陕西等省。这些省份粮食收储企业收购新产小麦的积极性比较高,农民交售应税小麦任务也比较集中,小麦收购进度较快,而且实行保护价收购地区的农民普遍对2002年的粮价比较满意。
    2002年8月份以后,由于粮食部门采购力度加大,以及面粉企业采购量季节性增加,华北及黄淮产区小麦市场价格一直呈现上扬态势。同期,虽然国际市场小麦价格出现大幅上涨,并带动国内进口小麦现货价格上扬,并在一段时间内推动国产优质小麦价格出现小幅上扬行情,但由于进口量较为有限,对整个国产小麦市场影响不大。
  2002年12月,河北普通小麦出库价为1100元/吨,较8月上涨60元/吨;山西普通小麦出库价为1120元/吨,较8月上涨60元/吨;山东普通小麦出库价为1080元/吨,较8月上涨40元/吨;河南普通小麦出库价为1060元/吨,较8月上涨60元/吨。
  3、冬小麦收购保护价格下调
    2002年5月26日,夏粮主产区收购价格衔接会在河南省召开,会上就2002年冬小麦保护收购价格达成了一致,中等白小麦保护收购基准价格为0.55元/斤(合1100元/吨),与2001年夏粮小麦0.57元/斤的保护收购价相比降低了2分/斤。
    在主产区夏粮保护收购价格衔接会结束后,山东省于6月1日召开全省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暨夏粮收购工作会议。会议确定自2002年4月1日起将省内17个市划分为主销区和主产区两种类型,实行分类指导,分别执行相关粮食政策;青岛、烟台、威海3市作为主销区,实行市场化改革;其它14个市为主产区继续实行“三项政策、一项改革”的粮食流通体制。会议确定该省2002年小麦收购保护价格为0.55元/斤,主产区继续实行定购制度,定购数量维持2001年水平不变。
    陕西省5月底决定,2002年中等白小麦收购保护价为0.55元/斤,混合麦保护收购价为0.53元/斤。
  河北省粮食部门在6月份确定了对省内石家庄、保定等中南部6个小麦产区的小麦保护收购价格政策,以三等白麦(不分软硬质)为定价标准品,收购保护价为每斤0.55元;三等混合麦(相当于原花麦)每斤0.53元;三等红麦每斤0.50元。
  山西省物价及粮食部门6月份联合发布了该省2002年夏粮小麦收购政策,规定2002年小麦收购仍执行保护价政策,中等白麦(不分软硬质)每50公斤收购保护价为55元,定购小麦执行保护价,缴纳农业税小麦按保护价折算税款。
  4、2003年我国小麦供求和市场展望
    在2000-2002年的三年间,我国小麦市场总体呈现出生产量小于消费量的特点。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目前的预测,2003年小麦产量仍将继续出现减少,进口量仍将维持较低水平,出口有可能继续增长,国内总供给量较2002年继续下降,当年仍将存在产需缺口。考虑到目前小麦库存水平较高,预计国内小麦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在2003年将继续缓解。
    预计在2003年的小麦市场上,进口对国内市场价格的冲击将仍然不会显现,由于国际市场普通小麦和饲料小麦市场竞争激烈,我国小麦出口数量也不会增加很多,国内小麦库存数量依然巨大,而且消费能力下降,市场低迷的情况还将继续。
    在目前的供求情况下,小麦主产省的促销政策等因素将对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虽然在2002年第四季度国内普通小麦价格出现季节性上扬,但在政策和市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预计未来小麦价格走势将总体呈现平稳态势。优质小麦受国际市场价格走高的影响,在国内消费的拉动下会有所上涨,但由于目前国内优质小麦的供给数量已经超过需求量,优质小麦价格上涨的幅度预计也不会很大。
  预计2003年世界小麦主要出口国产量将出现恢复性增长,小麦供给能力将增加。受此影响国际小麦市场价格有可能在2003年下半年,随着生产形势的明朗而出现下行行情,预计将对国内小麦市场价格形成一定的压力。
  二、2002年的我国稻米市场监测报告
    2002年我国稻谷市场供应状况可以概括为:产量受种植结构调整影响连续下降,优质稻谷产量提高,大米进口量减少,出口量基本保持上年水平,国内年度新增稻米供给量同比下降。需求状况可以概括为:大米消费基本平稳,饲料需求和工业需求量小幅增长,出口数量稳中有降。年度内稻米总需求基本平稳,并略有下降。由于前期国内稻谷库存处于较高水平,供应大于需求的总体格局并未改变。
  1、2002年全国稻谷产量略有下降
  2002年我国稻谷总产量估计为17573万吨,较上年减少185万吨,减幅为1%。播种面积减少是产量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2002年是我国早稻种植结构继续进行调整的一年,也是早稻播种面积和产量降幅较大的一年。全年早稻播种面积由上年的639万公顷降至600万公顷,降幅6.1%,处于9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时优质早稻播种面积继续扩大,优质品种市场占有率继续提高。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优质早稻总面积的比重已经由2001年的60%提高到70%,部分产区的比重达到更高水平。
  2、2002年我国大米进出口情况
  2002是我国入世的第一年,大米进口关税配额数量高达399万吨,但是大米进口数量并未增长,全年大米进口量只有23.6万吨,同上年相比还减少12.2%。
  2002年我国大米出口量为196.5万吨,比上年增长6.3%,但比2002年减少了近100万吨。自1997年以来,我国稻米供给偏多问题不断显现,虽然出口更多的大米有利于减轻库存压力,但是国际稻米市场容量小,稻米主要出口国产量增加,并积极扩大出口,国际稻米市场竞争激烈,使我国增加稻米出口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3、2002年我国稻谷市场行情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由于我国早稻产量连续下降,而同期市场需求稳步提高,因此虽然早稻已经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但是近两年来的早稻收购价格均处于较高水平。这种情况在2002年的早稻收购中继续有所体现,各主产省早稻的开秤价格基本维持上年同期水平。随着各省粮食部门早稻收购数量逐渐增加,早稻收购价格也相应上涨,同时早稻质量和产量双双下降,导致市场上高品质早稻供应量减少,也促成了早稻收购价格在收购后期的上涨。在8月下旬,江西中部地区普通早稻集中收购价格为0.45-0.46元/斤(合900-920元/吨),高于开秤之初和上年同期价位,并较2000年同期提高4-6分/斤(合80-120元/吨)。在8月下旬,湖南北部地区普通早稻集中收购价格为0.46-0.48元/斤(合920-960元/吨),同比提高2-3分/斤(合40-60元/吨),较2000年同期提高5-6分/斤(合100-120元/吨)。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2002年国内早籼米价格总体稳定,但是由于早稻产量继续降低且质量水平低于常年,因此个别月份价格波动幅度较大,但是这种波动持续的时间不长。在2002年第一季度,南方早籼米价格随节日需求增加而出现上涨。进入第二季度后,国内早籼米价格呈现高位企稳的态势,主产省广东标一早籼米平均出厂价格维持在1500元/吨,江西标一早籼米价格维持在1470-1480元/吨的水平。由于早稻播种面积继续降低,且早稻生育期间气象条件不利,影响了早稻的单产水平提高,市场普遍预期早稻产量将继续降低,而近年来早稻需求呈现刚性增长态势,促成了二季度籼米价格的企稳态势。在第三季度,南方早籼稻开始上市。与前期市场对产量的预期相同,早籼稻产量受播种面积和单产降低的影响产量继续降低,供给量同比减少,而用粮单位和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对早稻收购态度积极,因此在早籼稻上市后其收购价格就随着市场收购竞争的展开而处于较高的水平,早籼米价格随之水涨船高。在8月份时,早籼米价格涨至全年最高水平,其中广东地区标一早籼米的平均价格为1520元/吨。但在进入9月份后,随着市场收购高峰的结束,各地早籼米价格也开始自高位回落。第三季度末开始的早籼米价格的下跌态势在整个四季度持续发展,同期晚籼米上市造成的籼米供应数量的增加也推动了早籼米价格的下跌。特别是11月份以后,随着北方地区新产粳米大量运达南方市场,国内大米价格整体出现了下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早籼米的价格走势。
  2002年各粳稻主产省除了继续进行正常的稻谷库存轮换外,为了降低库存水平,还采取各种方式进行促销压库工作,从而增加了市场稻谷供给总量。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我国粳稻的产量基本稳定,国内供给继续处于较高水平,2002年我国粳稻和粳米价格整体下跌。在2002年第一季度,北方地区粳稻及粳米价格稳中有跌,3月份黑龙江东部地区普通粳米出厂价格为1700-1720元/吨,哈尔滨地区为1760-1800元/吨,五常地区优质粳米为1960-2000元/吨;吉林西部地区普通粳米出厂价格为1700-1720元/吨。上述地区价格较2002年1月时下跌了40-100元/吨。在第二季度,免除铁路建设基金政策出台,由于国内大米市场仍呈供大于求的格局,粳米市场价格并未出现上涨,反而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跌。在5-6月份,黑龙江东部地区标一粳米平均出厂价格为1680-1700元/吨,与4月初相比下跌了20-40元/吨;吉林省东部地区(吉林市、敦化)标一粳米平均出厂价格为1700元/吨,与4月初相比下跌了20-40元/吨;浙江中部地区黑龙江产标一粳米平均车站价格为1940元/吨,与4月初相比下跌了40元/吨;广东黑龙江产标一粳米平均车站价格为1920元/吨,与4月初相比下跌了40元/吨。第三季度我国大米市场供求状况基本稳定,部分地区米价有所回升。在9月份,黑龙江东部地区标一粳米平均出厂价格为1660元/吨,与7月初基本持平;吉林省东部地区标一粳米平均出厂价格为1690-1700元/吨,较7月初略有下降;浙江中部地区黑龙江产标一粳米平均车站价格为1900元/吨,与7月初价位基本持平;广东黑龙江产标一粳米平均车站价格为1900元/吨,与7月初时相比回落了20元/吨。在第四季度,各地新产粳稻相继上市,市场供应量增大,同期大米加工也进入旺季,市场需求也有所增加,市场供求总体处于平衡状态,部分地区受减产影响,供给量降低,市场价格受需求拉动企稳,部分地区价格小幅上涨。
  4、东北地区下调稻谷收购价格
  根据国家文件精神和东北三省一区秋粮收购价格衔接会议协调结果,2002年东北粮食收购全面执行国家新颁布的粮食质量标准;保护价粮收购价格适当下调、收购区域范围适当缩小。
  会议明确,保护价水稻的收购等级仍为三等以上(含三等),对低于三等和达不到控制指标要求的不按保护价收购。对保护价水稻收购以出糙率和整精米率定等,标准品出糙率执行77%,整精米率执行60%。黑龙江中等质量标准水稻收购保护价为0.53元/斤,较上年降低5分/斤;吉林省中等质量标准水稻的收购保护价为0.54元/斤,较上年降低5分/斤;辽宁中等水稻收购保护价为0.54元/斤,较上年降低7分/斤。
  为保护农民利益,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吉林省粮食局于12月24日发布紧急通知,放宽保护价水稻收购质量标准,对保护价水稻收购质量标准放宽到三等(即出糙率大于或等于77%,整精米率大于或等于60%);三等水稻收购价格每公斤1.06元(水分14.5%),并执行地区差价;水分仍控制在18%以内。各市、州、县(市、区)粮食部门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将严格按照省政府下达的保护价指标进行收购,坚持标准,以质论价,严禁压级压价或抬级抬价。黑龙江省也出台了类似政策。 
  5、2003年我国稻谷生产和市场展望
  在2003年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工作将继续进行,预计稻谷产量会继续呈现降低的趋势,但是优质稻谷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将提高,稻谷的品质结构将整体改善。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2003年我国稻谷的消费水平将基本稳定。居民膳食结构的调整将使得食用稻谷消费量增幅缓慢,但是饲用和工业稻谷消费量将进一步增长。国家对陈化稻谷和陈稻谷的处理力度将进一步加大,进入饲用和工业领域的稻谷数量将继续增加。
    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目前的预测,2003年我国大米的进口将继续保持在较低水平,进口的主要目的还将是用于调整高品质大米供应不足的现状。同时我国将继续鼓励稻谷和大米的出口,除了保持原有的东南亚市场外,还将进一步开发非洲市场,并继续保持大米净出口国地位。
    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目前的预测,受稻谷主产省收购保护价水平下调和南方部分省区放开购销市场等政策调整的影响,2002年我国稻谷和大米的整体价格均处于近年来的较低水平,而稻谷市场的供求关系由于产量连续下降,库存水平逐年减少,正由过去的供应大于需求向供求基本平衡转化,在这一过程中市场价格也将相应发生变化。预计在2003年,早稻市场价格将呈现较大幅度上涨,主要原因是在产量降低的过程中,早稻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早稻供求关系已经处于供不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