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听说上海期货交易所因为难于找到做市商而迟迟无法推出铜期权交易时,一位外资银行负责人当即说:“我来做!我来做!”
这家银行徘徊在中国金属期货交易门外已经近10年,耐心地等待着中国期货市场打开大门。事实上,这10年来并非一无所获。
因为它是伦敦金属交易所、纽约金属交易所的会员,也同时是全球五大黄金定价行之一。在中国批准的允许从事境外套期保值的企业中,已经有几家企业选择了这家银行作为期货交易代理。不但从事期货代理业务,这家银行在全球期货市场多个品种进行的自营交易规模也非常巨大。
银行为什么要做期货?6月30日,记者采访了这家银行驻中国的贵金属代表。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代表却反问记者:“为什么不做期货呢?银行有资金实力、有充分的信息。这两点就可以保证银行在期货交易中的盈利,为什么有钱不赚呢?”
还有别的原因吗?比如,为何做金属交易?“如果贷款给一些大矿山客户,为了防止它无法还款而以矿产抵押,在获得抵押的同时银行可以在期货市场做保值交易;另外也可以指导客户直接进行保值交易。”她补充。
在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名字中,汇丰、高盛、美林、德意志、巴克利等等世界级大银行,无一不从事着外汇期货、利率期货、能源期货等衍生品交易。
提起银行的期货交易,当然还不能不说起因期货交易而倒闭的巴林银行了。风险问题应该是国内银行视期货为畏途的重要原因。
“巴林事件完全因为银行内部的管理漏洞,风险不在于衍生品工具本身。”她回答:“中国的银行要从事衍生品交易,一定要有严格的后台控制,以及对交易员的额度控制等规定。”
如果银行巨大的资金进入期货市场,是否会更加剧了中国期货市场的被操纵之嫌?
“要防止操纵,有关部门就应该在审批的时候放宽门槛,让一大批而不是一两家银行进入期货市场。”她说。但是,现在谈论银行进入期货市场的话题或许有些早。在中国国务院1999年的《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中,明确禁止金融机构以及信贷资金进入期货市场。“目前最重要的是应该让中国的银行了解从事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好处。”
令这位外资银行金属代表疑惑的是,她的许多中国同行们根本没听说过金属交易的业务,更不知道进行金属交易还能赚到钱。当她把这种观点向一位国有商业银行上海分行的负责人讲述时,对方的回答是:“我们正在严查是否有资金进入期货市场呢。”
“不过也有例外。中国银行在国外的黄金期货交易开展得非常早,也非常成功。”她介绍说。作为中国人民银行黄金储备的代理,中国银行一直在国际市场从事黄金期货交易。中国银行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惟一在国外从事期货交易的银行。
2004年2月4日中国银监会以1号主席令形式颁布的《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令这些徘徊在中国期货市场门外的外资银行着实兴奋了一下。但他们随后便清楚了,这个办法所称的衍生品交易业务并不包括外汇、股票和商品有关的衍生产品交易以及场内衍生产品交易。外资机构从事境内期货交易,应该像投资证券市场一样,需要中国证监会、外管局等机构制定相关规则,并且进行审批手续。
“我们非常希望能以特殊会员的身份进入中国期货市场。”这位代表说。
7月1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国际服务业大会和展览会”上,来自中国证监会期货部主任杨迈军的讲话令这些外资机构看到了新的希望。杨迈军介绍,中国期货市场将在更大范围和更高程度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证监会一方面要“积极扩大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的颁发范围。同时要研究境外机构参与中国期货市场的政策和措施”。
此前,在今年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大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朱玉辰向大会提交申请上市玉米期货的提案,其中提到吸收外国投资者作为玉米期货的特殊会员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