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粮增产,粮价下降。这一“增”一“降”,意味着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推动和市场粮价的拉动,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增加投入、精心管理的积极性,我国的粮食生产出现了重要转机;意味着夏粮增产对稳定市场粮价、增强消费者的信心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市场粮价出现了两次较大幅度上涨,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警觉。这是因为,在中国消费价格指数中粮食所占权重约为1/3,一旦粮食价格出现暴涨,将直接影响消费价格指数。但是,如果粮食价格长期低迷,又势必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如果种粮不赚钱,农民不愿意种地,粮食生产不出来,粮食价格就肯定要涨。前段时间市场粮价出现两次较大幅度上涨,其主要原因就是粮食供求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
实际上,从总体上看,去年底今年初的粮食价格上涨,仍属于恢复性上涨,是合理回升,前一段粮价最高时也只是恢复到1996年的水平。如果能稳住当前的粮食价格,或者再适当涨一点,使粮价保持在合理水平,农民多挣一点,农民高兴,明年就会种更多的粮食;城里人当然更高兴,明年粮食种多了,粮价还会再持续上涨吗?食品类价格和消费价格指数还会再持续上涨吗?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粮食价格已连续8个月上涨,但城乡消费差距却出现了正在逐步拉大的趋势。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5月份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813亿元,增长21.1%;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1353亿元,增长11.5%。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仅是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的一半多,和以往相比,增幅差距明显拉大。
城乡消费差距明显拉大,说明农村消费品零售网络尚待健全,同时也说明农村购买力相对低下的现实并未彻底改变,农民钱包远没有鼓起来。所以,当我们为夏粮增产和粮价下降欣喜之际,切莫以为我国的粮食问题就解决了,切莫以为农民增收难问题就消失了。借粮价“稳住”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之机,采取多种措施,建立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急迫而艰巨的任务,丝毫松懈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