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燃料油市场化程度较高
燃料油是目前我国石油及石油产品中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一个品种。在2001年10月15日国家计委公布的新石油定价办法中,正式放开燃料油价格。燃料油流通和价格完全由市场调节,国内价格与国际市场基本接轨,产品国际化程度较高。从2004年1月1日起,国家取消了燃料油进出口配额,实行进口自动许可管理,我国燃料油市场与国际市场基本接轨。
近年来由于国产燃料油数量急剧减少,而经济发展较快的沿海地区对燃料油需求不断上升,因此国内燃料油供应缺口不断加大,我国燃料油供应越来越依赖进口,目前燃料油已成为除原油以外进口量最大的石油产品。在目前我国燃料油资源供应总量中,进口资源大约占到50%以上。从1995年到2003年,我国石化行业原油加工量从1995年的1.3亿吨增长至2003年的2.5亿吨,但国内炼厂燃料油产量逐年下降,已由1990年的3268万吨减少到2003年的2004万吨,减少了38.68%;而燃料油进口却增长迅猛,进口量由65万吨一直增加到2003年的2378万吨,增长了近36倍,占据了国内燃料油市场半壁以上江山。2002年我国燃料油消费量达3437万吨,但2003年我国燃料油消费量增长较快,当年的燃料油消费量在4400万吨左右。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燃料油消费主要集中在发电、交通运输、冶金、化工、轻工等行业。
燃料油价格波动剧烈
在石油燃料中,燃料油是一个小品种,它的供需状况受原油价格、国家政策、炼油装置开工、原油加工深度等因素影响很大,长期预测有较大难度,尤其是其在世界范围内变化更难把握。燃料油是原油下游产品,因此燃料油价格走势与原油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分析2001-2003年间纽约商品交易所WTI原油期货和新加坡燃料油现货市场180CST高硫燃料油价格走势,发现二者价格相关性高达94.09%。与原油一样,燃料油市场的特点是价格波动非常剧烈。2001年11月份,FOB新加坡现货价格为每吨96美元左右,仅仅在13个月肥后的2003年2月,价格就上涨到210美元/吨,价格上涨幅度为118%。
正因为燃料油的价格波动如此剧烈,市场产生了对规避燃料油价格风险的强烈要求,这对于燃料油期货上市后交易活跃是重要的有利条件。由于目前国内暂时还没有相关避险工具,因此国内燃料油经营企业长期以来通过各种途径在新加坡燃料油市场上从事避险交易。据市场人士介绍,目前新加坡燃料油纸货市场上约1/3-1/2的交易量来自于中国内地,这也为燃料油期货成功推出打下了一定市场基础。
1993年,我国曾在上海推出石油期货交易。据了解,当时参与期货交易的有大庆原油、90#汽油、0#柴油等三个上市期货品种。上海石油交易所还一度成为继伦敦、纽约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石油交易所。1995年国家对石油实行政府定价后,石油期货逐步退化了原有功能,石油期货交易随后告停。2001年10月,上期所成立石油期货开发小组,对恢复石油期货进行相应市场前期调研,并于同年11月向证监会申请恢复石油期货交易。上期所的计划是,从市场化程度较高燃料油交易开始,配合国家石油政策调整,然后逐步扩大到各个主要石油产品。
有助于争夺石油定价权
目前中国燃料油年需求量巨大,而且其中50%靠进口。但是我国燃料油进口价格却是以新加坡普氏价格为基础,在国际价格体系中没有任何发言权。通常运用的作价方式是采用装船当天及装船前、后各两天一共5天的新加坡普氏公开市场收盘价加权平均价,作为双方结算价格。因此,一些国际大油商在我国进口燃料油装船日前后两天联手操作,很容易把油品价格提起来,从而使我国在进口燃料油上屡屡吃亏。
目前我国每年石油交易量巨大,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三大石油进口国,这是争取定价权的重要基础。上海建立燃料油期货市场,我国可以借此取得市场交易、交割规则等方面的制定权,这可以借鉴上期所铜期货争夺国际定价权的经验。目前上海铜期货价已经成为国际三大铜定价中心之一,“上海价格”已经成为国际铜价的重要参考,铜交易价格也已摆脱了国际资本的控制和操纵。 推出燃料油期货,将会使亚太地区燃料油定价中心向中国转移;而且我国燃料油企业也可以借助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功能,规避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给燃料油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