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进口外国转基因产品颁发为期两年的“临时证明”的管理措施,于今年4月21日正式终止,而代以颁发长期生物安全证书。
农业部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对《瞭望东方周刊》说,“从现在开始,我们将依照国际惯例,对转基因产品进口进行正常管理。我们采取的每一个步骤,都是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则办的。”
首次给转基因产品发放长期安全证书
在等待了两年以后,中国政府于今年2月终于为美国向中国出口的5种转基因产品发放了生物安全证书,令美国农业界的领导人大喜过望。
来自农业部的消息说,被获准进入中国的5个转基因产品:大豆一种,玉米和棉花各两种,都是美国转基因种子公司孟山都的产品。孟山都向中国申请了7个转基因产品,最后其中5个获得了生物安全证书。
这是中国政府首次给进口转基因产品发放长期生物安全证书。这个证书并非像有些报道说的那样是“永久性的”,转基因大豆和玉米的证书有效期为3年,棉花为5年。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罗·赫克称,中国最终为美国转基因产品颁发安全证书的决定“对美国农民来说是个好消息”,他还说,中国政府的“这个行动不仅稳定了美国的大豆市场,而且还保证了中国消费者的肉类、鱼类、蛋类以及食用油价格的稳定”。
然而,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中国项目主管施鹏翔却不同意这个看法。“绿色和平”曾经试图说服中国政府,在这个世界最大的大豆市场限制转基因产品。
由于对转基因是否会危害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尚有争议,所以其产品在欧洲和其他许多国家遭到了民间的强烈抵制。但是在中国,除了个别消费者要求标识转基因商品,还没有一个抵制转基因产品的民间运动。事实上,中国政府批准美国转基产品进口,除了“绿色和平”中国的抗议外,既没引起多大争论,也没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这一点令施鹏翔感到沮丧。因为他担心绿灯放行意味着给美国转基因产品进入中国提供了更加有利的环境。他说,“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不仅仅是科学家和决策者应该关心的问题。转基因很可能危害我们的社会环境和生存环境。”
国内一些媒体断言,允许美国转基因产品进入,是中国方面为了平衡同美国贸易顺差而做出的妥协。2003年,两国的贸易顺差已经到1300亿美元。
不存在与美国妥协的因素
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段武德否认了有关推测。“在和美国人谈判的过程中,不存在妥协的因素,”他对《瞭望东方周刊》说,“真正左右我们作出决定的是国内市场对大豆的需求。”
虽然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地,但是,段说,国内已经出现大豆短缺。一方面,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对做饲料用的豆粕的需求急剧增加;另一方面,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植物油的消费量增大。
农业部基因办公室透露的数字表明,中国对大豆的进口已经从1999年的400万吨上升到2003年的2074万吨。中央电视台驻美国纽约的记者屈小平报道说,中国是美国大豆的第一进口国,美国大豆收入有15%来自中国。
“如果我们不从美国进口大豆,就势必进口豆油。这样(榨油)利润就丢掉了。”段说。在是否进口转基因大豆的问题上,中国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因为国际大豆贸易市场上,转基因大豆占了90%。这些大豆主要来自美国、巴西和阿根廷。
其实,中国为美国大豆放行是很谨慎的。农业部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说,批准安全证书之前,所有转基因产品的进口事务,都是严格遵循农业部2002年颁布的《转基因农产品安全管理临时措施公告》进行的。该公告规定,所有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农业转基产品,必须提前两个月向农业部和国家质检总局申请“临时证明”;申请材料包括包装样本,有关产品可食性和营养质量的技术评估,以及安全认证报告。
出于对生物安全的考虑,中国不得不让孟山都为安全证书申请等待了两年。段武德说,“没有人能保证,转基因大豆没有一颗落到大田里。所以,我们必须做大田安全测试。”
农业部基因办公室一位官员证实说,批准孟山都安全证明申请之前,中国已经做了多次大田测试,以评估转基因对环境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转基因污染几乎等于零。
转基因技术是解决温饱问题的福音
中国政府颁发给孟山都的安全证书明确规定,进出口商必须确保转基因大豆只能用作加工原料,并严格防止其环境释放。
但是,“绿色和平”的施鹏翔对此却不敢肯定。“转基因大豆进来了,就很难控制它的去向,”他说,“每颗大豆都是一粒种子。一旦被种进田里就可能和野生大豆或传统大豆发生杂交,从而导致基因污染。”
中国农科院正在进行的一项实验表明,这种杂交是有可能发生的。该院资深研究员、世界大豆协会理事员邱丽娟说,杂交的结果会有两种,一是野生大豆可能产生抗除草剂基因,演变成无法消灭的超级杂草;二是植物科学家再也不能利用野生大豆的基因培育新的大豆品种。
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庆文说,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政府一直禁止在野生大豆、传统水稻和其他本地作物生长的地方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原因。在中国大豆的重要产地黑龙江,当地政府就下令不允许含转基因成分的大豆进入该省。
杨说,尽管转基因在国际社会引起激烈争论,但是,由于人口的压力和外国公司的技术封锁,中国必须在转基因的研究和发展上投入财力资源。那些海外公司只想卖转基因产品给中国,而不愿意转让技术。
目前正在实施的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显示,中央政府对农业生物科学投入比上一个五年计划增长了5倍。投入资金在2005年底可达5亿美元。转基因技术被很多人视为中国解决其13亿人口温饱问题的福音。
来自农业部的消息说,在全国1.25亿公顷的耕地中,目前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只有280万公顷。有专家希望,今后10年中国能有一半左右的耕地种植转基因作物。
中国政府对待转基因作物的态度还是十分谨慎的,对其环境释放是有限制的。国家环保总局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暨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薛达元说,到目前为止,中国只批准种植了6种转基因作物中的59个品种,其中主要是Bt棉花。还没有任何一个大宗的粮食作物,比如水稻和大豆,通过了大面积种植的审批。
要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直到欧盟反对转基因作物的浪潮声传到中国之前,国内消费者似乎一直不太在意转基因对生物安全的影响。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普通人的知情权应该受到尊重。
2003年,“绿色和平”组织委托广州的中山大学就该城市消费者对转基因产品的态度进行了调查。这项在中国大陆首次进行的这类调查表明,1000个被调查的消费者中,绝大多数愿意选择不含转基因的食品。其中87%的人认为,转基因食品应该有标识。有了标识,消费者才能履行自己选择的权利。被调查的人中,有一半愿意付更高的价钱,买非转基因产品。
在一起民事诉讼案后,公众对生物安全的关注急剧上升。去年,上海消费者朱燕翎起诉上海雀巢公司侵犯了自己的知情权,因为该公司没有在雀巢“巧伴伴”巧克力饮品上标识其含有转基因产品。这位中年母亲仅仅要求赔偿两倍于自己所消费的钱:人民币13.6元。
数额微小的索赔只是象征性的。她说,起诉的目的绝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一些专家称雀巢没有在这种产品上标识转基因成分并不违犯中国法律。不过,朱燕翎还是赢得了公众支持。一些消费者开始抵制雀巢的产品,以抗议它在欧洲和中国采用不同的双重标准。
施鹏翔说,去年在给“绿色和平”中国的一个正式文件中,包括立顿、箭牌、惠氏、美占臣在内的32家跨国公司宣布他们不会在中国销售含转基因成分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