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入冬以来的气象条件分析
2003年入冬以来(2003年11月1日—2004年1月11日),吉林省气温明显偏高,降水稍多。全省平均气温为零下7.6摄氏度,较常年同期高1.8摄氏度,位居历史同期高温的第4位。特别是2003年12月21日以来,吉林省气温持续异常偏高,其中12月21日—1月9日全省平均气温为零下8.9摄氏度,较常年同期高6,2摄氏度,位居历史同期高温的第1位。全省大部分县(市)出现了隆冬季节极端最高气温达到零上的情况,其中四平市、通化市、白城市北部和延边州中南部高于摄氏零度的日数达5~10天,其它地方在2—4天。极端最高气温一般达2.5—4.6摄氏度,最高的达7.3摄氏度。截止到1月10日,白城、松原多数县(市)冻土深度为91-137厘米,其它市州多数县(市)为51-90厘米。白城、松原市大部农田无积雪覆盖,中部多数县(市)、通化市部分县(市)和延边州大部的积雪深度为1-5厘米,吉林和白山市大部及长春的榆树市为5-21厘米。
入冬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为27.2毫米,较常年同期多11%。降水主要集中在初冬,2003年11月份全省平均降水量为23.1毫米,较常年多52%,位居历史同期多雨雪的第8位。进入12月以来,降水明显偏少,全省平均降水量仅为4.2毫米,较常年同期少55%,位居历史同期少雪的第5位。除白城市外,全省其它市(州)入冬均为雨封地。
二、2004年备耕、春耕期气象条件的分析和初步预测根据历史气象资料分析可知,2003年入冬以来气候偏暖的特征相似于如下几年:1979年、1983年、1989年、1992年、1995年、1996年和1999年。这样的年份,一般有下列气候特点:3月份气温较高,高温的概率为86%;中西部地区春季第一场透雨一般略早,概率为71%;春季大风日数略少,概率为71~/,。其它气候规律不明显。
据现有的资料综合分析:预计2004年春季(3—5月)全省平均气温为6.2—6.6摄氏度,比常年同期6.3摄氏度略高,春季回暖时间与常年相近。春季全省平均降水量为90~100毫米,与常年同期94.6毫米接近,中西部春季第一场透雨出现时间与常年接近,但前春中西部地区将有不同程度的阶段性干旱发生。
三、分析与建议
暖冬现象对我们北方省份农业生产的利、弊影响都较突出。暖冬及早春气候变暖有利于我省设施农业的发展,可明显节省设施农业采暖用能,提高产品质量;可以延长作物有效生长期。但冬季、春季气候变暖对吉林省农业和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也较大,并直接影响到备耕和春耕生产。从目前情况看,2003年冬季是较明显的暖冬,从短期气候预测的初步结果看,今年春季气温略高的可能性较大,鉴于上述情况,备耕和春耕生产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冬春季气温高、降水少,导致农田积雪覆盖度及积雪深度下降,蒸发量增加,风蚀程度加重,从而使农田春播前土壤水分含量减少。目前的积雪覆盖已经较差,尽管去年秋后吉林省大部雨水较多,出现“雨封冻”现象,但冬春季的高温会使土壤水分很快消耗,特别是没有“雨封冻”的西部地区,春播前土壤水分将严重不足,极有可能在备耕和春耕期间发生严重干旱。因此,在冬春季偏暖的年份,更要全力做好抗旱保春播、抗旱保苗的准
各地都应在备耕期间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加大贮水量,疏通水源,扩大灌溉面积,中、西部主要产粮区都应采取坐水种,并尽可能采用抗旱的作物及耐旱品种。在冬春季偏暖的年份,更应充分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加大人工增雨的投入,在春耕期间大力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2、冬春季偏暖的年份易造成玉米螟等主要农作物病虫的安全越冬,幼虫、卵或蛹的越冬存活率会上升,因而今年春夏季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很可能偏重发生,且发生时间可能早于常年。因此,有关部门及广大农民群众应在备耕期间做好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各项准备工作。
3、冬春季气候较暖的年份,冻土层偏浅,解冻时间早、速度快,将使备耕和春耕生产提前、大田适宜播种期一般较常年提前一周左右,这就要求农业管理部门及广大农民群众在今年的备耕春耕生产中早准备、早动手,抓紧抓实,春节过后就该着手备耕生产工作。
4、冬春季偏暖年份备耕、春耕生产提前,农作物生长季一般可延长一周左右,因此建议农民朋友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适当扩大中晚熟品种的播种面积比例,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但选择作物品种应视当地气候和今年气候预测而定,不可盲目越区种植。
吉林玉米淀粉批发市场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