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限价过死与市场价波动之间的矛盾。今年9月秋粮上市后,由于全国粮食近年库存结构、供求已发生变化,导致粮食收购价格出现六年来的首次上扬,中籼稻从9月上旬每公斤0.96元的开秤价节节攀升,到10月下旬达到每公斤1.30元,短短的两个月每公斤涨价0.34元,涨幅达35.4%。而在阵阵涨声中,农发行贷款岿然不动,每公斤0.96元的最高限价坚如盘石。
二是价差来源与企业经济实力的矛盾。截止11月20日,沙洋县国有粮食企业收购粮食7500万公斤,其中限价内粮食810万公斤,限价外粮食6690万公斤。据县粮食局统计全县粮食企业累计价差资金缺口达1200多万元。在企业无自有资金的情况下,透过县粮食局牵线搭桥,采取为周边国家粮库,广东、云南、广西等省销区老客户代购赚取手续费的办法获取价差资金,其中从荆门响岭国家粮食直属库等粮库借款1200万元,从广东深广米业公司等客户借款100万元。
三是适应市场与遭遇停贷制裁的矛盾。据调查,为掌握粮源,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与其它主体的竞争中变通越过农发行限价“红线”,采取“鸳鸯码单”(一笔粮食,两个码单,即一个码单按限价到农发行验单贷款,另一个码单对农民二次结算限价与市场价差价款)的办法争取收购主动权,结果在农发行的明查暗访中被发现,亮出黄牌甚至红牌,有的受到停贷制裁,出现资金断檔,导致给卖粮农民“打白条”。
四是不平等竞争与掌握粮源的矛盾。粮食市场化的核心是收购价格的市场化,价格的市场化给所有粮食行业的经营者搭建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而农发行出台的限价规定意味着违背了行业之间公平竞争的游戏规则。从沙洋县国有粮食企业油菜籽收购和秋粮收购来看,可以得出两种结论:一种是以油菜籽为例放开价格使企业掌握收购主动权的杰作,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与本县六家油厂惨烈的竞争中,仍然收购油菜籽1608万公斤,占据市场份额的70%。另一方面是以秋粮为例限定价格使企业丧失收购主动权的败笔,由于农发行制定大大低于市场价、多渠道收购价的限价,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只能“手中无网看鱼跳”,望粮兴叹。
事实证明:粮食收购主动权是由收购方式、服务手段、收购价格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在这些因素中价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没有与市场同步的价格就收不到粮,收不到粮就赚不了钱,赚不了钱就达不到银企“双赢”的目的。要达到银企“双赢”的目的,可采取两种办法:第一种办法对粮食购销企业采取商业银行的运作办法,根据企业的信用等级,确定贷款规模,在规模贷款内由企业自主经营,还本付息。第二种办法根据不同收购时段价格变动情况,实事求是足额提供贷款。
作者:黄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