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政策 » 正文

我国玉米如何面对国际集团化大企业竞争

  作者: 来源: 日期:2003-01-01  

 
中国入世后,玉米产业将面对国外集团化大企业和跨国公司的竞争。而目前我国玉米生产经营的主体是极其分散的农户,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面对玉米产业市场化、国际化的挑战,规模小、效率低、缺乏竞争能力等问题将日益突出。特别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为农户与市场服务的中介组织发育不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无法同那些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和市场化程度很高跨国公司相抗衡。因此我国国内的玉米产业要根据国际化的需求,改变自身重农于商的特点,顺应市场需求,发展自我。具体应有以下几点:

首先,改变国内玉米价格地区差异和季节差异。国外大型粮食企业玉米贸易一般采取全球统一价格,东南亚统一价格的销售策略。而国内玉米由于供应周期,明显存在淡旺两季;并且由于南北交通、经济的差异导致南北玉米销售的层次性。我国玉米产业“善变”的特点,很难与国际企业进行持久战。为此,需要通过宏观政策措施和微观技术手段,降低农产品成本,保障农产品周年稳定供应。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提高我国玉米产业的竞争力,稳定我国玉米的市场份额。
其次,打造我国玉米产业的品牌。国外大型企业的玉米市场竞争力很大一部分来自品牌的感召力。知名品牌意味着一如既往的优良品质;意味着优秀企业的市场信誉;意味着一个固定集团的坚实基础。国外的大型企业就凭借这种效应才能凝聚中小业主,冲击国际市场。而国内的玉米产业主要以分散经营为主,毫无品牌而言,常此以往必然会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各个击破。所以中国玉米产业有必要打造自己的品牌。打造品牌首先要稳定产品质量,制造适合我国玉米产业的文化氛围,质量要可靠、外观要漂亮,两者要有机结合,使产品的内在品质与外在形象相统一。生产要专用化、标准化,严格挑选、分级、处理、包装后再销售,注重品牌意识与广告宣传。并且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和龙头企业,培育和生产适合不同消费者口味的新品种,让适销对路、质量好、效益高的玉米品种形成规模。从而形成自己品牌。
最后,通过玉米产业结构调整与世界接轨。我国玉米产业与国外先进的粮食集团之间的竞争实质为旧式农业生产与现代化农业生产之间的竞争,我国玉米产业的真正不足之处在于生产过于分散,依旧停留在以人力畜力为主的小规模生产时代。针对这一现状,我国的玉米产业的体制改革应该走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的道路。
(1)短期内应该发展订单玉米。我国玉米种植者力量分散,并且缺少与世界接轨的中介,市场信息滞后。玉米产业的结构调整应该建立我国小型生产规模农户与国际市场的中介,组织农户进行合作,共同开拓国际市场,是一条可行途径。如美国加州柑橘协会、澳大利亚小麦协会等。同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高度重视加工型、贸易型龙头企业的作用。由龙头企业寻找国外订单,向农民预定需要种植的玉米品种,组织农民生产,建立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体系,是面向国际市场调整玉米生产结构的有效途径。这样可以使出口玉米生产基地化,有利于统一技术标准,使出口玉米生产达到国际市场认可的标准;有利于出口玉米的深加工和产业经营;也有利于外贸部门实现规模经营。短期计划主要用来减缓当前的冲击。 
(2)长期应该建立土地使用权的流通体制。土地使用权的流通,可以使一部分具有实力实力的企业来掌握大面积土地的开发权,从而形成相对规模的农场,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我国玉米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和规模经济效益,确保在大宗玉米在生产方面同发达国家的竞争力。长期计划可以改变我国玉米种植分散经营,力量薄弱的现状。
我国玉米产业就目前情况而言,入世的冲击是相当大的,因此我国玉米产业适应国际市场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我们与国际先进大型企业同场竞技的能力有待提高。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