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天气物流 » 正文

七大瓶颈制约东北粮食流通

  作者: 来源: 日期:2003-01-01  
有关专家认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我国弱势农业的冲击主要反映在大的粮食主产区,而东北又首当其冲。当前东北粮食主产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生产成本高、流通费用大,产品质量差。而流通环节的费用一直居高不下,没有现代粮食物流体系来支撑,问题难以解决。

  以长春粮库为例,每吨玉米流通成本占到35.29%,是美国玉米流通费用的1.7倍。实现“四散”之后,流通成本可下降27.7%,每吨节省117.23元。据有关专家介绍,为了实现这种先进的流通方式,美国用了60年时间,加拿大用了80年,我国力争用30年时间实现这种方式。

  到2002年粮食年度末,东北经济区的粮食库存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为保存这些粮食,国家和地方都不堪重负。有关人士认为,现行传统的流通模式,可归纳为“七大弊端”:

  ——体制不顺、流通不畅、部门分割、行业分割,条块分割。与粮食转运紧密相关的铁路、交通、港口企业,分属于不同部门,各有各的政策要求,各有各的工作任务,各有各的计划安排,很难协调统一起来,因而不能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运输资源的效率。

  ——供货方在粮食经营上各自为政,多头对外。卖粮时推销人员满天飞,到处找客户,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增加了交易成本,而且成交的效果不佳。销区用粮方在原料采购上也左右为难。存多了增加费用成本,存少了又怕接续不上,影响生产。

  ——不能统筹合理利用有限的运输资源。市场行情好时,供货方争相发粮,造成铁路车皮紧张;行情不好时,又等待观望,造成运力的闲置,无法做到均衡运输。港口也是一样,有时粮食大量涌入,造成压港;有时港内粮食不足,又难以及时装船。

  ——粮食交易的透明度低,供需双方现货交易,缺乏公开、公正、公平,不但引起商务纠纷,成交率低,还容易发生暗箱操作等欺诈腐败现象。

  ——粮食市场的信息化程度不高。主要是信息渠道不通畅,信息处理水准低,反映不及时,缺少科学的超前分析预测,使粮食经营企业无所适从,掌握不住经营的最佳时机,粮食流通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粮食产品质量和物流的科技水准低。农产品加工、包装、储运、检测手段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出口的重要因素,不但与国际市场的要求不适应,也造成资源的浪费。

  ——信用制度体系尚未建立起来。行业缺少自律,企业缺乏自我约束机制,彼此缺乏诚信。在这种情况下,用现代物流的理念与运作模式,改造传统的粮食流通体系大力降低粮食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不仅是粮改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生产区粮食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