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吉林省把发展玉米经济作为调整农业结构的切入点,推进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如今,广阔的松辽平原,不光盛产黄澄澄的玉米,而且捧现出丰富的畜产品和玉米深加工产品,以充满希望的新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发展玉米经济日益成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说起玉米,吉林人的感情是复杂的。我省位于东北地区中部,是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玉米产量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三,粮食商品率、商品量、人均占有量和调出量都居全国首位。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向国家提供商品粮2.3亿多万吨,被誉为我国粮食市场的稳压器和调节阀。
然而,当我国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后,粮食供求关系发生明显变化,玉米作为战略物资的粮食属性逐步弱化,加之国际贸易一体化进程加快,我省玉米骤然失去了低成本竞争优势,出现了“收不进、储不了、销不出”的尴尬局面。这种“肠梗阻”的局面,既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长,又影响全省经济的发展。小玉米,成了牵动全局的大问题。
面对仓满囤涨的玉米,吉林人苦苦思索:这玉米还种不种?从区域环境、土壤条件和种植经验看,玉米是我省的重要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个优势不能丢。玉米卖难,是因为粮食市场过剩,如果作为工业原料,玉米仍然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重新审视千百年赖以生存的玉米,我省确立了发展玉米经济的大战略。它的特征是: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谋划玉米的发展前程。